受美律师事务所诉讼影响,唯品会昨日股价下跌1.76美元,收报20.43美元,跌幅为7.93%,市值蒸发近10亿美元。
7月2日晚间,美国律师事务所Bernstein Liebhard LLP宣布,已代表在2015年2月17日至2015年5月18日期间购买唯品会股票的买家向纽约南区地方法院对唯品会提起集体诉讼,称唯品会及公司特定高管和董事违反了1934年美国证券法。
就在今年5月份,美做空机构频繁对唯品会发布做空报告,集中将矛头指向:1)唯品会在中国递交的财务文件与其递交给美国证监会的文件截然不同;2)唯品会的财报与该公司管理层在多个场合下披露的信息自相矛盾。3)关联交易可能未披露,涉嫌侵害投资人利益。
中美财务数据不一
JCAP发布的报告称,唯品会在中国递交的财务文件与其递交给美国证监会的文件截然不同。
报告指出,唯品会提交给SEC的财务报表(SEC Report)和提交给中国工商总局(SAIC)审计部门的财务数据报表(PRC Report)严重不一致,涉嫌财务造假。
根 据JCAP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唯品会提交给SAIC的GM(毛利润率)为14%,提交给美国SEC的为25%。唯品会提交给SAIC的利润为亏损 2270万美元,而提交给SEC的数据为5.23亿美元;2014年,唯品会提交给SAIC的毛利润率为14%,提交给美国SEC的毛利润率为24%。唯 品会提交给SAIC的利润为亏损2860万美元,而提交给SEC的利润数据为12.2亿美元。
JCAP在调查报告中强调,“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SAIC和SEC上披露的数据相差如此之大。”
此外,在JCAP的调查报告里,还披露了唯品会涉嫌数据造假,以努力营造公司强劲的利润率和健康的盈利能力。虽然无法证实该报告里调查数据是否全面,但唯品会近年的发展至少面临了三个层面的问题。
1)从单一品类向全品类极速扩张。相比早前的服饰特卖,唯品会开始尝试全品类扩张,包括数码家电、汽车用品、家装家居等都开始频繁出现在唯品会首页。
2)从闪购到开放平台平衡。从定位品牌特卖,到开放平台的试水,唯品会希望通过单点突破到平台式,增大规模,突破增长天花板。但平衡点一直难找,唯品会边做边看。
3) 从独大到全面围歼。唯品会利用闪购的特性,在早期发展,迅速吃掉了品牌商的库存,同时培养了大批忠实用户。但是唯品会的快增长,已经触动了阿里系(淘宝+ 聚划算+天猫)、京东、甚至是聚美的蛋糕。无论是服饰、还是美妆,这些都是女性购物者高频次购买的品类,也是这些竞争对手平台上贡献营收额的主力军。这些 “友商”们已经开始剑拔弩张。
关联交易披露存疑
JCAP 还指出,唯品会存在着关联交易未披露。这涉嫌侵害上市公司资产。
JCAP称,董事长兼CEO沈亚、副董事长兼COO洪晓波至少持有三家公司与唯品会产生关联交易。
事 实上,关联交易本身并不违法,根据SEC的要求,与上市公司产生关联交易的行为必须要对外披露。这也是考虑到,关联交易方可以运用行政力量撮合交易的进 行,从而有可能使交易的价格、方式等在非竞争的条件下出现不公正情况,形成对股东或部分股东权益的侵犯,也易导致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害。
售卖未经品牌商授权的商品
假货对于电商来说,是一个“顽疾”。JCAP报告中强调,调查了多位消费者,均表示在唯品会上买到过假货。
JCAP调查人员抽选了21个调查样本,去品牌商的线下实体店验货,其中样本中的Gucci被证实为假货,其余的商品样本,销售人员也无法辨明真伪。“这些商品的型号并没有在中国销售。”
根 据报告上所说,唯品会上的商品并不是来自品牌商直接合作,而是可能来自品牌商的经销商。这些被JCAP调查的品牌商都否认和唯品会直接合作,但他们的产品 出现在了唯品会销售的商品库里,包括Gucci、Coach、Ferragamo、Bottega Veneta等品牌。
JCAP就在报告里指出,在中国消费市场里,假货已经司空见惯,包括京东、淘宝、天猫在内的平台都有售卖假货。不过,对于重复购买率和女性购物人群偏高的唯品会来说,正品保障才是其保障持续增长的内核。当然,这对于其他电商网站来说,亦是如此。
文章来源:中合在线https://www.hefei123.org/article-40032-1.html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