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地形图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南起旅顺大连,北至漠河,东起混同江,西至贝而斯池,约有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之广大土地。东北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举凡煤、铁、金沙、银矿、镁土产量或藏量,莫不富甲全国,石油、水力电源,均极丰沛,又因气候雨量适当,农业发达、牧畜鼎盛,是中国自然条件最优厚的一个区域,因有“中国的生命线”之称。自“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后,处心积虑,发展东北重工业,以做为侵略中国及亚洲的基础。战后据东北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嘉璈调查的报告,德、日败亡,中国东北在当时继美、苏、英之后,列为世界上第四大工业区。战后东北国际地位之重要,由此可见。
东北又因地理位置居于中国边防要冲,绵长的边界与外蒙、苏俄远东部份、及朝鲜半岛毗连,隔海与日本对峙,地缘政治异常复杂。以中俄边界为例,西起满洲里东至图门江口,苏俄在远东地区领土,对我东北形成一大弧形包围圈。赤塔、海兰泡、伯力、海参崴,乃俄国包围东北四大军略据点。以军事观点来说,苏俄领土处于外线,我国东北则处于内线。苏俄军队入侵东北,甚为便捷,抗战末期,日本投降前夕,俄军对日宣战即从各军事据点一齐发动,长驱直入东北,日军穷于应付,数日内即遭击溃。
东北为华北的自然屏障,彼此唇齿相依。自古以来,中国中原王朝的政府,对于东北(古辽东)的边防问题,莫不投以最大关注。由秦汉至隋唐,经略辽东,一直是中原王朝政府军事、政治、以及外交上的优先考虑。隋唐时期,隋炀帝、唐太宗且先后率大军御驾亲征高丽,可见得中国皇帝对辽东地区新兴民族的威胁,是如何的敏感。十二世纪,女真族兴起于东北的中北部,建立金王朝,一举南下入侵中原而灭北宋,统治中国北部一百多年。有明一代,东北边害,仍旧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明太祖朱元璋甫一开国便遣二十万大军出师东北,征服辽东。可是至十七世纪,女真族的后代再度崛起,乘晚明政府积弱腐败,中原动乱,大举入关,消灭了朱明王朝,建立大清帝国,统治中国达二百六十七年之久。综观中国古代历史,东北与中原互动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东北的得失,往往直接关系中原政权的安危。东北新兴民族的军队,一旦破关南下,便是中原汉族政府摇摇欲坠的时刻。东北资源丰饶,战略位置险要,一旦落于敌对势力之手,便可用来做为侵略中国本土的根据基地。
俄国自十七世纪推行“东进”政策以来,对中国东北地区一直虎视眈眈。十九世纪鸦片战争,清政府弱点毕露,俄国乃乘机大举鲸吞我东北土地,胁迫清政府订立一连串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广大的土地掠夺而去。自此东北版图残破,俄国势力侵入东亚。同时,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亦开始了“北进”政策。一八九五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订立“马关条约”,日本势力由此进入朝鲜半岛,积极展开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东北此后,便成为了国际势力竞争的角力场。一九零五年的“日俄战争”,竟是在中国的领土东北开火的。俄国战败,日本取而代之,遂成为左右东北的主要外国势力。
东北是中国的生命线,东北亦是中国的火药库,二十世纪中国翻天覆地的战争、革命都是在东北引爆的。第二次中日战争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在沈阳爆发,日本占领东北后,便以东北为根据地,向中国发动了八年侵略战争。日本战败,接踵而来的国共内战,恰恰又是以东北的争夺战作为序幕展开。这绝非历史巧合,而的确是东北国防战略及天然物质超乎寻常的重要性,决定它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年来国共双方政府、以及中外学者;检讨国共内战的胜败原因,莫不认为,东北的得失,对国共内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一九四六年春夏之间国共两军第一次“四平街会战”,则是一场关键性的战役。其前因后果及经过情形,值得详细研究。
作者:白先勇
本文选自节选自《父亲的遗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