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在泰国的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儿。几乎一夜之间,全体泰国青年群众都变成了山寨版的“花千骨”或者“武则天”,不约而同地使用一款名叫“makeup”的肖像处理软件,把自己的、自己朋友的、自己孩子的、七大姑八大姨——乃至于自家猫猫狗狗的照片,全部变成了中国古装电视剧中“妖媚女妆”。
据考证,“妖女妆”来源于近来横扫中国,原著小说在泰国越南卖到脱销,泰国国宝级演员Pong在微博上强烈推介的的中国仙侠电视剧——《花千骨》。
一时之间,翻开Facebook,泰国朋友圈里仿佛被“花千骨”和“武媚娘”(中国近期热播的两个古装电视剧的女主角)给刷屏了。所到之处,无论是人是鬼,皆是“眉间一点红,媚眼桃花飞”。某些颜值贫困的大叔大伯也来跟风,恍惚间创造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恐怖片氛围——劲爆的容颜,谁看谁知到。
在泰国主流传媒仍一头雾水之时,一部还没有登上泰国荧幕的中国电视剧,就这样搭上了“病毒式传播”的顺风车,不费一枪一弹,便一炮走红,攻占了泰国无数网民的个人主页,不知道省了多少广告费。
想想看,在中国软实力输出,以及“泰中两国文化交流”的外交大业上,这是中国外交部和文化部花多少银子才能造出来成果呀。
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认同,除了国际关系之外,最管用的向来都是“文化交流”。想当年,一个高仓健,让80年代的中国人认识了一个阳刚而友善的日本;一个李英爱,让整个亚洲看到了一个沉静而儒雅的韩国。一本《射雕英雄传》,让冷战时期的南越政客对中国文化津津乐道;一个横刀立马的“兰博”,让尚未开放的中国大陆对“外面的世界”心驰神往。
到了网络时代,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各国网民在网路上打“口水战”,但惟独那些与文化相关的论坛上,各国“粉丝”们会相敬如宾,一团和气,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为了共同热爱的《海贼王》(日本畅销漫画)或者《冰与火》(美国魔幻小说),在千里之外称兄道弟,亲如一家。什么国共矛盾,中美危机、两岸心结……在同一个偶像粉丝的世界里,都是不存在的。
这么管用,就要多用用才是。
中国全面进入全球化体系以来,对外的“软实力”构建,不可谓不卖力,期间也产生了“孔子学院”这类堪称经典的成功案例。然而,就个人在海外的实际所见,平心而论,中国对外文化推介的思路和形式,过于侧重某一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人力去开展各项规模庞大的“项目活动”,向外人介绍一些古玩字画京戏昆曲——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而是看得懂这些东西的人,往往已经是中国对外友好交往当中的“存量”——连书法都能看得懂,还需要文化推广吗?而当真对中国(特别是当代中国)知之甚少的外国老百姓,毕竟没上过汉学兴趣班,有不在“世界遗产委员会”上班,与其给婴儿喝龙井,不如借用一些更为简单直白的“现成材料”去吸引之。
当今中国的好些个美轮美奂的电视剧、“国产大片”以及流行文化,就挺好的,至少在东南亚的销路本就不错——有意识对这些东西进行推广,才是文化宣传上真正“四两拨千斤”的终南捷径。
其实,我们自己何尝不清楚,美国人50年来文化碾压全球,靠的是好莱坞,而非《独立宣言》;韩国人在短短20年里迅速建立起了远远超过其实际国力的文化号召力,忽悠得整个东南亚都以为韩国人个个男的都敏俊女的全智贤,靠的显然是美轮美奂的韩剧,以及妖冶性感的“天团”们——而非什么“朝鲜宫廷舞”或者“李朝谚文小说”。
在泰国,2014年孔子学院的拨款,大约是韩国“世宗学堂”的5倍多。但在实际操作上,韩国人充分利用了该国当代流行文化的影响力,就地取材,事半功倍。而与此同时,中国投入大量的精力去举办各种展览和“座谈”,走的多是“上层精英路线”,巩固了对华友好的基本盘,保持了华人华侨界与中国大陆的文化血脉,但另一方面,也与普罗大众离着八里地。
泰国民众对当代中国的了解角度在哪里呢?除了千年不变的“三国热”,剩下的当然还是甄子丹、李烈杰、周星驰诸君,以及《还珠格格》、《步步惊心》之类。中国政府对于上述各项在海外的推广是否起到过什么推动作用,我们知之甚少,但想办法多让尚泰中心的电影院放几遍《捉妖记》,促使主要电视台转播几个接受程度较高的中国剧集,在大众层面的传播效果将是难以想象的。
泰国对华也是一样的,在电视台和主流视频网站上多播点泰剧,搞几个中泰合拍的电影和MV,比什么都管用。
理解的基础,是认同;认同的前提,是吸引。
有道是:文化传播谁犀利,小说电影电视剧。在文化产业日益蓬勃的今日,无论中泰,都应当能更积极地利用和盘活强大的文化产业,推动两国接受程度最广的“既有文艺成果”成为国与国文化交流的主体构成。彼此放宽,有来有往,在“高层次文化互动”劫持不懈的同时,也各种方式推进大众文化的跨国交流,在广大青年国民之中培养出发自内心彼此“互粉”的一代,则日后的交情,就更是亲上加亲了。
毕竟,坐在一个沙发上看八点档的人,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啊。
星暹评论员:岳汉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