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因梦女士,被赋予了多个身份:电影明星、作家、翻译家、心灵的探讨者与治疗者。胡因梦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被问到她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些身份,她微笑着说,其实我觉得我什么也不是。
讲述者 | 爱蓝天的松鼠君
公众平台:dongxi99
说起与这本书的因缘,我在大约七、八年前曾读过一次,当时它还是第一版。但是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收获,于是草草浏览后就将其束之高阁了,现在它应该还默默地躺在山东老家书橱的某一个角落里。
前些日子,不知怎的,又想起这位胡女士和这本书来,便又买回来看,此次感悟却大有不同。想来当时是自己年少无知,竟未能有些许领悟。当然,现在的我无知依旧,只是随着年月增长,稍微好了那么一点点,而关于亲密关系、婚姻、自我察觉、信仰等等,就于我启发很大,所以来同大家分享(分享的内容并不完全来自于这本书)。
这本书与其说是传记,倒不如说是作者心灵探索历程的再现。这位作者,胡因梦女士,被赋予了多个身份:电影明星、作家、翻译家、心灵的探讨者与治疗者。胡因梦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被问到她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些身份,她微笑着说,其实我觉得我什么也不是。
但我想,她于传记卷首的一句箴言便是她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最好的注解——“我不属于任何教派,我只服膺于真理以及诚实面对自己的人”。
接下来是围绕几个点浅层铺开的胡因梦的故事。
家庭成长
胡因梦,1953年4月21日生于台中市。其父胡赓年本姓瓜尔佳,属满洲正红旗贵族,台湾前立法委员;母亲璩诗方四十四岁时生下了她。
与父母的合影
在胡因梦四岁前,父母的关系还算亲密,但之后两人就渐行渐远。后来,父亲索性搬出家门,与真正相爱的女人生活在一起,胡因梦开始了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
胡因梦回忆:“起先是母亲在我身边叨念父亲的自卑与无能,长大一点换成父亲在我面前数落母亲的拜金与现实。但母亲的强势与批判使得我一面地倾向于父亲。这样欠觉察的教育方式形成了我许多人格上的矛盾。”
母亲的强势性格及其对父亲的批判使然,胡因梦早年性格颇为叛逆。这也影响了她在两性、婚姻乃至人生中的许多选择,但不可否认,这也促使她产生了对于心灵探索的渴望与转化。
演艺生涯
从台湾辅仁大学德文系退学后,胡因梦在20岁时主演了电影《云深不知处》,从此一举成名,开始了长达15年的演艺生涯,成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红极一时的电影女明星。她先后出演过《梅花》《海滩上的一天》《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等四十余部影视作品。
在澎湖的古堡中拍摄佳丽宝化妆品广告时的照片
与林青霞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随着事业的发展,胡因梦逐渐发现,演员并非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从事的事业。她在拍戏空闲的消遣活动也与别人不同——手上几乎永远有书相伴,内容则是她最感兴趣的哲学、心理学、玄学或宗教。
当胡因梦发现戏剧中的演出并非心中重点,反而是知性活动为自己所热衷时,她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打算投入到智慧的探索中去。她告诉自己的母亲:从此不再为金钱而工作,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了。那一年,她刚满35岁。
爱的试炼
胡因梦曾在纽约模特学校学习过一年,并在纽约这个浮华世界经历了性解放。胡因梦坦言,在中国女人里面,自己的两性经验算是相当丰富的,然而真正影响她成长,促使她转化的,严格来讲只有三位。而这之中不得不提的,大概就是李敖了。
胡因梦和李敖
初识胡因梦时,李敖写道:“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她是才女、是贵妇、是不搭帐篷的吉卜赛、是山水画家、是时代歌手、是艺术的鉴赏人、是人生意义的勇敢追求者。她的舞步足绝一时,跳起迪斯科来,浑然忘我,旁若无人,一派巴加尼尼式的‘女巫之舞’,她神秘。”
这篇短文刊发在《时报周刊》5个多月后,两人结婚。当年胡27岁,李45岁。然而这段外界看好的“才子佳人”组合的婚姻却只维持了短暂的三个月。
离婚后不久,李敖曾发表了这样的声明:“罗马凯撒大帝在被朋友和敌人行刺的时候,他武功过人,拔剑抵抗。但他发现在攻击他的人群里,有他心爱女人布鲁塔斯的时候,他对布鲁塔斯说:“怎么还有你?”于是他宁愿被杀,不再抵抗。”不得不说,李敖的才气让人折服,这份声明也在凸显着他离婚后的洒脱与大气。但十几年后,李敖开始在一些电视节目和著作中不断地对胡因梦进行攻讦,而相较之下,面对媒体的胡因梦,只是淡然的否定李敖的种种诽谤,最后不忘记补充一句“没有李敖就没有今天的我”。
不去细说胡李之间的恩怨纠葛,只摘一段胡在这段婚姻结束时的感慨:“没有一个人不想爱与被爱,即使坚硬如李敖者也是一样,然而我们求爱的方式竟然是如此扭曲与荒唐,爱之中竟然掺杂了这么多的恐惧与自保。”
以及后来她对于婚姻制度的看法:
“婚姻制度容易使占有、嫉妒、掌控等人性中的局限合理化与合法化,使人变得琐碎、狭隘、封闭,令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和机械化;反之,它也可能使人最有机会体尝到真爱,使人进入圣婚的关系。关键在两个人有没有智慧、诚意和毅力了。”
寻道之旅
历经五十三参种种寻回,胡因梦将目光投向了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并成为首度将其思想引介到台湾的译者。过去的二十多年中,胡因梦也一直在推广克氏的教诲,先后翻译了多部克氏思想作品,并向华语世界引进了多位心灵导师。
胡因梦认为,克氏是一位无法被归类的老师,其教诲看似哲学、禅、中观与佛家的原始观点,其所涵盖的层面以及微细的程度,似乎又超越了以上的范畴。
胡因梦译的克氏思想著作之一
我对于宗教、哲学等等没有什么研究,更无从去谈什么心得。只是平时略微接触过一些表层的东西,有一个朴素的认知。很感谢因由胡因梦能够接解到克氏思想。胡因梦探索真理的执着以及她将这些自己所认同的书籍及理念引荐、传授予世人,已足已让我为她的勇气与大爱所深深折服。
现在的胡因梦
韶华易逝,但从内而外所散发的知性魅力有着别样的深邃与美丽。
虽然只是从胡因梦这里窥见了一点克氏思想,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领悟,但从我感观到的“自我觉察”这一点,就已经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意义。关于自我觉察法,克氏的原句较为晦涩,而胡因梦在《我们都不知不觉地活着》中的一段论述会比较好理解:
“就像《钻石途径》阿玛斯(受过克氏思想的启蒙)常常问自己说,‘现在发生了什么,我的内在现在发生了什么。’问自己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分析,但是分析并不是最明智的方式。最明智最直接的自我认识是把分析的活动都要放掉,直接去跟内部的那一股情绪反应产生联接。
“譬如有一位同学,她现在可能有一个愤怒,那我们就跟里头这股愤怒,跟它联接起来。然后去看这个愤怒,它是如何在我的身体里面冒出来。我怎么能够直接潜入到这个愤怒里头,这个就是佛家所说的‘不二’,就是不去用二元对立来关照。我们就叫做‘无我的观察’。”
根据自己的理解,我举个例子:我今天不开心,那么自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不开心,但这个分析的念头已经暗示了追求之心,要把这个追求之心放掉,不加以主观的谴责、判断和比较,而直接面对心里的那个不开心,了解它是怎么来的,原因是什么。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达成与自我的一种和解。
胡因梦强调,克氏一再提醒的一点就是:你就是这个世界;如果每个人对于身心的认识能清楚一点,那么这个世界就能进一步地觉醒一些。个人的解脱之道即是利他的菩萨道;自、他根本是不二的。
凡事都是处在发展之中,对于真理的追寻也是一样。胡因梦曾认为克氏教诲是一个究竟的、终极的真理,但探索的后来,她更加综合了多方学者的观点,而趋向于各派真理的大一统。在今年1月发表的一篇博文中,她写到:大家会逐渐意识到集体人类整千年来的深化,其实是朝着东方的默观冥想(自力)与西方的祈祷之道(他力)在整合,因为冥想能使人变得清明、冷静、抽离、安神,祈祷则能使人臣服、谦卑、柔软、充满着安全与感受,两者真是缺一不可!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知道这个融汇了东西方理念,趋向世界大同的真理是否就是所谓的终极真理,是否存在终极的意义。今天,我们通过探寻世界所有未知,用来获寻的可能终极意义。我同样不知道这种意义是否真的存在。
但这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意义之所在,不是吗?
向探索者胡因梦致敬。
组织東西堂出品
编审:杨晓婧、忘添书
主持:杨晓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