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毒跑道”事件持续发酵。继江苏之后,郑州、浙江、上海等地又传出新修的塑胶跑道或操场散发出刺鼻的气味,给孩子造成身体不适的消息。
事件发生后,学校及相关部门积极应对:或迅速铲除了“毒跑道”,或马上进行检测并及时出具“达标”报告……但是,这些措施没能平息公众的质疑。何以如此?我认为,当“毒跑道”成为普遍现象的时候,公众需要的不是个别的解释和行动,而是问题的前因后果以及解决之策。
其实,早在2003年前后关于塑胶跑道的安全性问题就曾有过一波争论。北京市政府为此专门责成相关部门集合各方专家,对塑胶跑道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研究,最后得出了“合格的塑胶跑道基本无害”的结论,认为塑胶操场相比于土质操场和水泥操场,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有效打消了外界对塑胶跑道毒性的担忧,推动了塑胶跑道进入学校。
但是,“塑胶跑道基本无害”是建立在塑胶跑道质量可靠这一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铺设塑胶跑道一定要“严把材质关、施工关和检测关”,而在现实中,“三关”却出现了不同程度沦陷甚至尽失的尴尬情形。
要想有效破除监管失位的尴尬现状,最简便有效的方式便是让关乎切身利益的家长参与到修建塑胶跑道的决策与监督中来。
事关孩子的身心健康,无论是积极性还是公正性,家长绝对超过任何监督力量。至于专业性方面可能出现的缺失,完全可以寻找专业机构解决。更何况,很多时候判定是否有毒并不见得需要专业的检测。据专家介绍,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一周后是否仍有明显异味。也就是说,只要鼻子由良心主导,便足以解决基本的鉴定检测问题。
在关于“毒跑道”的争论中,有人建议学校体育场地恢复传统的沙土跑道,还拿出一些证据:一是我国台湾地区在发生学生中毒事件后倡议恢复沙土跑道;二是日韩中小学校普遍使用特制的泥土铺装跑道和操场,这种泥土既有很好的透水性,又有优良的缓冲力和摩擦力,还能避免扬尘,且修缮简单、经久耐用……这种回归沙土跑道的建议虽然有因噎废食之嫌,但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塑胶跑道的监管问题,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作者胡欣红,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92次入选“锐评”栏目)
阅读( 12)评论0赞0收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