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年度家用汽车新能源车组入选车型, 之诺1E在续航里程上并不占优势, 不过作为首款高档纯电动汽车,之诺1E在用户体验上可以说完胜一些并不便宜的自主纯电动汽车。 但在充电体验上则让人有苦难言。
外形讨巧
虽说之诺1E一直在努力摆脱X1的影子, 但依据X1打造而来的之诺1E, 与宝马X1最大的区别恐怕还是发动机和后排座椅中央的鼓包。 与X1扯上关系又不是什么坏事,作为畅销车型的衍生车型, 之诺1E首先便有了一个讨巧的外形。
从外观来看之诺1E保持了宝马X1的轮廓, 仅仅是在车身细节上进行了调整和改变。 首先是中网更为保守内敛,前包围的线条简单, 示宽灯和雾灯集成在一起。 之诺1E采用远近光一体的氙气大灯, 日间行车灯并不在此行列。
车尾的变化相对更大一些, 尾灯和后包围都经过了重新设计,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 设计师在车头、 侧面和车尾都加入了镀铬装饰。 后包围上的四个雷达探头采用高低不一的设计, 两个低位探头的探测效果不错, 能有效探测到与后包围底边高度差不多的物体, 日常能更大程度降低剐蹭风险。
拉开车门坐进车内, 整个内饰的设计相比宝马X1基本没有做什么本质的改变, 中控台依旧为软质材料, 并且配备了8.8英寸液晶屏, 空调和音响的操作没有难度, 多功能方向盘的手感出色。 另外, 双盘式仪表右侧为能量流指示, 通过指针的方向表明车辆不同的状态, 比如: 放电、 能量回收。
空间受限
以宝马X1为原型的之诺1E也属于SUV车型, 内部乘坐空间还是很理想的, 前后排都有不错的空间表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之诺1E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台四座车, 由于电池组布局的原因, 后排中间位置地板凸出极大, 凸出高度与座椅几乎等高, 中间位置完全不具有乘坐的可能性。
行李箱也是同样, 巨大的凸起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行李箱空间, 官方行李箱容积为306L, 日常购物时这样的行李箱基本够用, 但是真需要搬运大件物品时它就无能为力了。
在舒适配置方面, 之诺表现并没有太突出, 比如天窗这类提升档次的配置, 但也算中等偏上了, 自动大灯、 自动雨刷、 自动空调、 座椅加热、 多媒体操作系统等, 这些配置均出现在之诺1E上, 不过由于续航里程的限制, 稍远点的路途自动空调和座椅加热就形同虚设了, 因为害怕出得去回不来。
操控简化
相比传统汽车, 之诺1E在操控性方面更加简单和人性化, 只需通过控制一个加速踏板便可实现车辆的加减速过程, 而当你松开踏板, 车辆将在动能回收系统的作用下实现快速减速, 在城市交通中, 可自动满足约75%的刹车需要, 并带来最多20%的续航里程增加。
不过, 没有习惯电动车驾驶的人可能需要时间适应这“简化” 的操控, 想刹车时油门不要全部抬起, 不然你会发现, 只是想减个速, 结果刹停了。 而当你适应了这种操控之后, 则会发现之诺1E不缺性能车的乐趣之诺1E在初段的加速度明显很有优势, 不仅油门响应迅速, 而且扭矩强, 应付城市路况游刃有余, 既有涡轮增压发动机低转扭矩强的特点, 同时又堪比V型发动机的平顺性。 而在城市快速路上, 其中后段的加速能力更是令人佩服。 此外, 为了营造富有乐趣的驾驶体验, 转向系统的调校也偏沉, 指向也非常精准。
充电困扰
用电动和城市交个朋友, 这是之诺1E的宣传标语, 城市当然是欢迎电动车朋友, 但作为朋友, 之诺1E还颇有些傲娇呢。 在中国年度家用汽车新能源车组的小伙伴们中,只有之诺是需要特殊照顾的, 国家电网的充电桩不能匹配, 只有宝马4S店的充电桩可以匹配, 但车辆开回杂志社后电量所剩无几, 不足以开到4S店, 而车库又没有安装之诺固定充电墙盒, 因此只有随车充电电缆进行应急性充电了。 而因为续航里程的困扰, 编辑还被困在山上,充了几个小时之后, 才一路返程。
不能与国家电网的充电桩匹配这个BUG实在让人为难, 车主只能在自己家里的固定充电墙盒充满电,然后计划着在方圆50公里之内活动, 不然只能拿着充电电缆到处找固定电源插头了。 哦, 忘了交待, 充电的时候不要着急, 使用随车充电电缆, 充满电需要15个小时。 而使用固定充电墙盒, 则7.5个小时就可以充满至少80%的电量。
自之诺1E正式发布已有两年时间, 只租不售的模式开创了业内先河, 当初不出售是对产品品质存在疑问, 还是为赢得噱头获取关注, 已经不得而知。 但两年时间已过去, 之诺1E仍没有出售的计划, 只租不售完全不能收回研发成本, 难道说之诺1E的存在就是 “面子工程”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