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奥,马里共和国第二大城市,有“沙漠明珠”之誉。然而,这里也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为“联合国最危险的任务区”。截至目前,第39集团军200多名官兵,在这里执行维和任务已经8个多月。让我们通过几个数字,领略维和官兵生活条件的艰苦,感受他们乐观向上的奉献精神。
威胁频发,1.5天一份安全通报
在工兵分队的2号哨位上,“提高警惕”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哨位上架着一挺轻机枪,旁边的哨兵挎着一支步枪。除此之外,还挂着一个透明的本夹子,里面是厚厚一沓情况通报。
“我们始终感到战争就在身边,不敢有半点懈怠。”分管作战的副队长尹永一说,“自去年5月底部署以来,到今年1月底,我们共收到上级安全通报185份,平均1.5天就有一份,其中恐怖袭击113起,死亡162人、伤168人。”
“每次执勤,我都会仔细打量从哨位前经过的每一个人、每一辆车,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建筑中队士兵徐晓亮对记者说。
蚊虫肆虐,洗漱间隙被咬10多个包
马里的夜晚宁静而安逸,但隐藏的蚊虫却让官兵头痛不已。
“很多虫子在国内根本没见过,奇形怪状,密密麻麻的。”道桥中队下士王建飞说:“晚上如果出宿舍,就得穿长衣长裤,扎紧袖口领口。否则,就可能被硫酸虫咬。这种硫酸虫腹腔中存有大量酸性物质,被叮咬的皮肤会出现大片水泡,灼烧难忍,用手一挠都会掉一块皮。”
比硫酸虫更厉害的是蚊子。“怎么也没想到,我堂堂七尺男儿,竟被几只不到一厘米的蚊子给放倒了!”因被蚊子叮咬患过疟疾的建筑中队中士周建感慨道。也难怪,当地的蚊子攻击性极强,即使涂过驱蚊霜和花露水,晚上出去洗漱的时候,身上都要被咬上10多个包。
沙暴惊人,吹动4吨重板房
“到马里来看沙尘暴。”这是维和官兵经常与家人朋友聊天时打趣的话题。几乎每名维和官兵的手机或相机中,都存有马里沙尘暴的照片,防风镜和口罩则是大家外出执行任务时的必备装备。
“这里的沙尘暴破坏力惊人。三合一板房大约有4吨重,也会让沙尘暴吹得直晃。”道桥中队中队长陈俊说。若在施工中赶上沙尘暴,即便躲在车内也无济于事,黄沙无孔不入,落满全身,与汗水在身上“和泥”。
高温难耐,一人一天要喝5升水
在加奥,白天的地表温度有时能达60多摄氏度,打个鸡蛋在石头上都能摊熟。官兵站岗执勤时,身上的汗水不停往下淌,迷彩服被浸透,袜子都能拧出水来,有时候大家还会比比谁衣服拧出来的汗水多。
执行室外施工任务时,因为高温难耐,官兵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道桥中队官兵在联马团超级营地搭建板房的120天时间里,一共喝掉了24000升水,平均下来,每人每天要喝5升水。
有米难炊,蒸前先泡2个小时
除了面临动荡的安全局势、高温难耐的天气、频繁来袭的风沙,官兵们还一度面临“舌尖上的挑战”。
在维和任务区,主副食统一由联合国定期空运供给。主食是一种含水量比较低的大米,按国内做饭流程,做出来的米饭又干又硬,难以下咽。
曾在炊事比武中拿过奖的炊事员黄国庆,想出了个先浸泡、后蒸煮的办法。但大米泡得时间长了,高温下容易稀软发馊,时间短了还是干硬。通过不断尝试,最终确定在做饭前2个小时浸泡大米,蒸煮时间调整到50分钟左右口味最佳。做馒头也是这样,时间短了面发不起来,时间长了面会发酸。最后,炊事班的同志就半夜起来发面,保证让官兵吃上可口的馒头。(赵佳明 海洋 向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