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理事,福建省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天衍文化传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书家档案 展事】
1993年 获奥林匹克?第一届国际绘画书法艺术大展优秀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1994年 入展全国第一届楹联书法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5年 入展全国第三届书坛新人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5年 入展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6年 入展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6年 入展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7年 入展世界华人书画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1998年 入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8年 入展全国第一届隶书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9年 入展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1999年 入展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义乌市人民政府主办)
1999年 入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0年 入展福建省当代书画作品晋京展(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
2001年 入展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茂名市人民政府主办)
2001年 入展全国第一届“兰亭奖”书法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3年 入展“敦煌杯”全国书法大展(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3年 入展全国书画小品展(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4年 获第二十届中国兰亭书法节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征评展最高奖“王羲之书法奖”(中国书法家协会、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
2004年 入展全国第五届刻字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4年 入展国际第八届刻字艺术交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4年 入展“小榄杯”全国书法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4年 入展全国青年庆国庆书画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05年 入选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6年 获西泠印社首届扇面书法大展最高奖“最佳作品奖”(西泠印社主办)
2006年 入选西泠印社首届手卷书法大展(西泠印社主办)
2006年 入选西冷印社首届楹联书法大展(西泠印社主办)
2008年 入选全国第七届刻字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7年 入展第二十三届中国兰亭书法节中国书法群贤展(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
2008年 参加全国第七届沿海城市文联工作研讨会暨书画联展活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2008年 入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09年 入展全国千名书法名家精品走进奥运场馆展(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10年 参加“爱我中华”资助百万空巢老人书法捐赠活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10年 入选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大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11年 获福建省第六届百花文艺奖(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
2011年 入展全国第一届职工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11年 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12年 参加“绿化长江”万亩中国书法生态林工程作品捐赠活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2014年 获福州市茉莉花文艺奖书法一等奖(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2014年 获福建省第七届百花文艺奖(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
【书家档案 馆藏】
1997年 书法作品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
1997年 书法作品被福州晚报社收藏
2004年 书法作品被中央电视台收藏
2005年 书法作品被曹禺纪念馆收藏
2005年 书法作品被老子纪念馆收藏
2006年 书法作品被赵朴初故居收藏
2007年 书法作品被兰亭书法博物馆收藏
2008年 书法作品被国家体育馆收藏
2009年 书法作品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收藏
2010年 书法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
2013年 书法作品被君匋艺术院收藏
2013年书法作品被陶令纪念馆收藏
2013年 书法作品被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
2014年 书法作品被福建省美术馆收藏
【书家档案 荣誉】
2007年 获中国书坛“百强榜”书法家称号(书法杂志社授予)
2013年 获全国“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授予)
【书家档案 著作】
2004年 出版《彭飞书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9年 出版《彭飞章草》(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2年 出版《彭飞花笺书法作品选》(中国文化出版社)
2013年 出版《彭飞隶书》(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书局)
2015年 出版《彭飞拟古》(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书局)
2015年 出版《中国金融书法名家系列专辑·彭飞卷》(中国文联出版社)
说说彭飞
文/北辰
那天傍晚,在福州南后街安民巷牌坊下,我从彭飞手里接过这组拟古信札,回家之后,我顾不上吃晚饭,一头钻进书房,迫不及待地展笺阅读,我马上被深深吸引住了:一个个发于心迹,流于笔端,收放自如,排铺穿插,颇具生动之趣的书法文字造型,向我纷至沓来。夜阑人静,屋外沈海高速路上的噪声已然时有时无,我却毫无睡意,独自在案头徘徊,默默地与作品对视着、沟通着。翌日早上六点多起来,泡一壶暖茶,喝上一口,再一次阅读信札,脑海中的彭飞顿时变得从未有过的亲切、感人。
此前,我与彭飞面对面交往就那么有限几回。我们初次相识于九十年代中期一次朋友聚会,当时我在报社从事美术版责编工作。初秋的一个周末,夜凉如水,几位朋友来报社串门,后面随着一位从未谋面年轻的面孔,朋友跟我介绍说,他叫彭飞,业余搞书法、人缘特好,今次邀其到您这里坐坐,就是想沾一些“灵气”。彭飞听着,微笑,不语,一双有神的眼睛看着我们,儒雅中透着几分腼腆。我问他在哪里工作,有人替彭飞答到,在郊县一家银行,到福州坐公交车要两三个小时。于是我揣度,书法,天天与枯燥线条打交道,加上银行“三铁”(铁账、铁款、铁算盘)他能耐得住吗?后来,在一些展览场合我还偶尔见到他,但间隔似乎越来越长。我时时想,他在县城还好吗?
由于几次工作变动,加上私制电话号码本不慎丢失,我渐渐地与许多朋友失去了联系,也几乎把彭飞给忘了,他一定也如此。生活就是这样,路上的偶然相遇和匆匆告别后的音书两隔,本来就是人生常态。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我与彭飞在省内南北两个角落里各忙各的,说它是奋斗也罢,说它是挣扎也罢,反正彼此都忙乎着,来填写各自充满痛并快乐的人生履历。然而,缘份却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又接上了头。那是去年初春,我因自己的一点私事而到处找人帮忙,一位朋友说,找飞哥试试,他爽快,乐助人,也许能够帮上忙。见面结果,使彼此都大吃一惊,我们不约而同地说“原来是你啊!”看着曾经熟悉的笑容,二十年前站在报社工作室那个英气勃勃,举止端庄的青年,又鲜活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种重逢的愉悦,再加上手头的这组信札,让我对彭飞得以全方位的阅读。
在这组拟古信札中,我处处体会到彭飞对赵悲庵法书的热爱。人一旦选择了书法,便意味着选择了孤独。二三十年的苦苦追求,究竟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委屈,走了多少弯路,别人是完全无法知晓和理解的。此前我对彭飞的了解不多,但是我想,他能有今天的造化、境界、业绩和人脉,非经一番劳心劳力是不能达到的。然而,在与他叙谈中,他没有抱怨书法,而是反复感恩书法的赐予。和所有优秀的书家一样,彭飞从不满足于一种书体的成功。他在精心研习章草的同时,也在沿袭着其他的书体使其互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人人而得,而妙必修心中之所得。书法,这古老的文字之美,使他在这浮燥的生活的中获得了心灵的片刻安宁。
在与书法界朋友接触交谈中,我还强烈感受到彭飞的旷达和亲和,彭飞的旷达和亲和是骨子里的。在罗源书坛彭飞是极具魅力和影响力的,这不仅是因为他的书法艺术以其鲜明个性特征为同行和社会所公认,更为重要的是这短短十年,罗源之所以能一步步地从一个书法弱县逐渐成为福州乃至福建省的书法强县,彭飞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人说他的组织策划能力就如同他的书风一样,不仅游刃有余,从容淡定,而且精彩纷呈。
做些该做的事,首先是“淡定地读些书”。读书多寡,厚薄,意味着一个人文化修养的丰富和荒疏。因此,我习惯把文化修养看成书家必备的“字外功”。彭飞嗜书如命,在他家中和办公室里,到处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我曾亲耳听到,在读书方面,他用“贪婪”二字来形容自己。当今书坛多少人的“贪婪”表现在对金钱、权力、职位上的追逐上,把书法弄成"敲门砖",悲乎。也许因为他从小受过良好的家教,并得益于众多师长的影响,读书于彭飞是一种快乐的延伸,思想的提升。
一个书家只有在书写技巧和思想境界达到一定深度时,他才有可能被人接受,令人折服。彭飞做到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