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黄欣
据新华社电
从今年5月20日开始,成都、北京、沈阳等地不约而同地爆发出了校园“毒跑道”事件。而在2015年,据不完全统计,“毒跑道”至少波及江苏、广东、上海、浙江、江西、河南等6省市,具体城市则多达15个。
近两年来,集中爆发的校园“毒跑道”事件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事件,而其产生的根源之复杂、持续时间之长、涉及地域之广、带来危害之大可能超乎想象。
本来应该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场地,却成为损害孩子健康的“武器”。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毒操场”、“毒跑道”之所以一路“绿灯”查不出来,其背后是劣质产品盛行、低价中标、违规施工、标准缺失、验收不严,相关环节的监管形同虚设。
场地为何“五毒俱全”?
“毒跑道”、“毒操场”究竟有什么毒?广东省体育设施制造商协会副会长、长河集团董事长赵文海向新华社透露,劣质的聚氨酯塑胶产品可谓“五毒俱全”。
聚氨酯厂商里,国际田联认证的全国有十几家,中国田协审定的也是十几家,但实际在做的有数千家,去年就新增了近3000家。《聚氨酯塑胶场地挥发性有害物风险监测分析报告》 里提到,这些无资质、无技术、无生产管理和质量保障的小型作坊,一年就占有了市场的50%甚至更多。
聚氨酯是目前市场占有量最大的传统型材料,占了目前国内市场的95%,目前出问题的跑道、操场都是这一类型。聚氨酯跑道需要的原料多,施工时按一定比例将A、B两种胶水混合,并加入黑色颗粒,铺设过程中还会使用溶剂,几乎每个部分都有出问题的可能。
在去年到今年的许多案例中,许多学生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流鼻血、咳嗽和皮肤过敏。赵文海表示,这应该是游离TDI(甲苯二异氰酸酯)造成的。
据广州同欣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化学博士陈晨介绍,目前聚氨酯跑道普遍是TDI 型,TDI被国家列为职业高级危害的化学物质,是有毒致癌物,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都有刺激。
曾经留美的陈晨透露,在美国是禁用TDI的。不过,美国塑胶跑道行业对此规定一直颇有非议,因为如果反应完全,就不会有残留的TDI。而在国内,TDI型聚氨酯是聚氨酯跑道的“主力军”。
赵文海认为,除了游离TDI,聚氨酯胶水中使用的有些塑化剂如短链氯化石蜡,受阳光照射会分解挥发氯化氢气体等氯化物,以及铺设过程中使用的毒性大的有机溶剂(甲苯、二甲苯)等,“一般就是这三种东西,导致很多问题跑道有呛鼻的气味”。
赵文海说,除了能闻到的,还有一些有害物质是没有气味的,可能还未被发现,“因为不知道具体做的人都加了什么垃圾材料”。
如何进入学校的?
劣质产品是如何进入学校的呢?这和招标环节脱离不了关系。
“塑胶跑道现在的价格比十几年前还低,怎么会合理?现在,80、90%是废料做的。”谈到这些,赵文海十分感慨。
然而,目前的学校塑胶场地建设招标环节,往往标准就是“低价”。较少的投入加上招标唯低价是取,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重庆某区一位教育部门干部介绍,当地有120多所中小学校,40多所各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除了近几年新建的十几所学校有标准场地外,其他学校的场地都需要改扩建。不算征地成本,一个配备有看台等附属设施的标准塑胶操场每平方米的成本约600元。近几年,当地每年在学校运动场地改扩建的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压力很大。
据介绍,性能好又安全环保的塑胶跑道在280元/平方米以上,但实际上的招标价格少于150元的比比皆是,甚至部分政府出台的“指导价”也只有180元/平方米。
同时,招投标中,评标体系明显倾向于大型建筑工程企业,但现实中往往是大型企业中标后,才转包给中间人或制造商,形成层层转包,导致原本就不合理的项目经费落到施工方手中更是大打折扣,最后只能通过偷工减料或使用劣质原料来保证利润。
赵文海解释说,使用量最大的聚氨酯胶水(优质的)1万多元钱一吨,但为了降成本有人会加石粉,石粉才100多元钱一吨。石粉无害,但加多了会导致硬度太大,而塑胶跑道需要有弹性,那么就要加塑化剂,塑化剂中短链氯化石蜡是最便宜的,但也是气味、毒性最大的。又为了提高强度,可能就会加交联剂MOCA (莫卡)。铺设的时候,还要加黑色颗粒,加了颗粒后会太稠不好铺设,就需要加溶剂,除了苯类的溶剂,实际还有其他有机物。
施工,还是施毒?
过低的价格带来劣质的产品,也带来了劣质的施工。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施工承包人介绍,目前都是低价中标,谁价格低谁就有优势,中标还要看有没有关系。
2001年,建设部(现住建部)制定发布体育场地设施工程三种级别承包资质,塑胶场地工程需由专业资质企业承包建设。这项规定于2014年被取消。
陈晨表示:“国内能安装预制型的施工队伍,大概30个。安装聚氨酯的队伍,3000个都有。”而聚氨酯跑道的突出问题是“不好控制”。由于原材料需要现场混合,再进行铺设,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对胶水调配比例、温度、湿度等施工要求较高。即使原材料商卖出的双组分胶水、黑色颗粒等都是合格的,工程商仍有可能在施工时不严谨导致出问题,或为了降低成本加入其他垃圾材料和有害物质。
《聚氨酯塑胶场地挥发性有害物风险监测分析报告》指出,塑胶场地的苯、甲苯、二甲苯、甲醛和TDI等有害化学物质主要来自胶粘剂、溶剂、黑色颗粒等原材料,而施工方为了节约成本,违规添加含有甲苯、二甲苯的有机溶剂,是劣质塑胶场地“有毒”的首要原因;另外,不科学的配方和施工工艺等,也可能导致有害物质的超标。
重庆一位基层校园足球教练称,一些学校的塑胶跑道天气一热味道十分刺鼻,连成人都受不了,何况孩子。
为何天一热就出事?根据长河集团提供的资料,首先有些物质会在强光、高温下分解释放有毒气体,比如短链氯化石蜡分解出氯化氢。其次,据陈晨介绍,温度高时,TDI、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挥发得更快。
为何检不了查不出?
校园塑胶操场、跑道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记者采访发现,相关标准制定和修订仍相对滞后。
业内人士表示,正因为目前没有严格对口的安全环保的强制标准,一些跟招标方关系好的工程商,就会建议对方把自己已经满足的标准列入招标条件,达到中标目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施工承包人透露,在施工过程中,只要铺得平整,视野效果好,验收基本都会通过,不用送检。即使要送检,送检的样品和实际使用的也会不一样,且专业的检测机构很少。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地教育局分管基建的副局长坦言,2015年之前,塑胶跑道的工程验收从未包括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物质检测,验收内容仅为跑道厚度等。2015年,江苏等地曝出“毒跑道”事件后,各地增加了塑胶跑道挥发成分的抽检。这位副局长表示,这个地区的抽检率为50%。
陈晨表示,目前广泛被提到的国家标准,都不是强制性标准,且国标2011版实际是在1993年国标的基础上修改而形成的,“很少这么大时间跨度不更新的”。
部门之间监管职责不明也是“毒操场”验收环节形同虚设的主因。一位厂商表示:“塑胶跑道的监管三不管,教育部门说我不懂,属于体育部门;体育部门说学校的事怎会跟我有关;质监说你们这属于基建,走的是基建招标,不是货物采购,不归我管;住建部门又说,你这又不是房子,跟我们没什么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多地集中出现“毒操场”后,却鲜有人被问责。
十多年前就预警为何堵不住?
2003年10月,在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上,就有专家呼吁“必须尽快终止学校体育场地铺设塑胶跑道”。有媒体称,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确认,TDI生产的材料,在炎热或强光下,会有TDI气体释放,对人体有很大危害。但随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中国田径协会田径场地人工合成面层检测实验室提供的调查结果显示,TDI塑胶跑道无毒。
争论之后,2003年12月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举行的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研讨会上,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学校塑胶体育场地建设不能叫停,但一定要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去建设施工。
2004年3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体育教学中心教师王哲广发表文章,指出TDI聚氨酯跑道除TDI外,组分中还含有多种催化剂、二元胺类扩链剂、有机分子增塑剂、溶剂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同时由于难以自然降解。
陈晨表示,当时王哲广的意见没有得到采纳。而且,TDI确实是非常好用的聚氨酯材料,优质的TDI聚氨酯经充分反应,应该是安全的。因此即便身为一家生产预制型跑道公司的副总裁,他当时也不赞同禁止铺设聚氨酯塑胶跑道,认为这样造成打击面过宽。“但没有想到情况会恶化到今天的局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