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冰洁
中国书画艺术历史发展表明,一名优秀的书画大家除了对书画艺术创作基本要素娴熟之外,就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识修养为其根基。否则,所谓的大家如同海市蜃楼,一经阳光照耀,顷刻就什么踪影也看不见了,徒留下世人笑资。
江山代有人才出,书画界依然。根系黄土陇塬的杨牧青先生,四十不惑栖居在北京这个政治、经济、文化交汇的大都市中熙来熙往,默心观照,不乱方寸,凭借对书画艺术的创作深入和研究升华,以及丰富的人生艺术经历和深厚的国学文化底蕴,以率真情怀和原生态大写意理念,用坚实的学识修养,取法前贤,敏于当代艺术实践与创新,突变他的中国书法、国画之法,形成自家独特的笔墨语言和艺术风貌,堪为当今一位不可多得的书画大家。
擅长国画的杨牧青以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为情愫,专攻大写意山水,兼善花鸟人物,无论巨幅长卷还是尺牍小品,下笔疾速果敢,气韵绵长,妙趣顿生,令人叹服。他又善书法,工行草、楷隶、汉简、甲骨、篆榜诸体,落笔洒脱,技惊四座。他又勤于文艺评论和书画理论研究,对民俗文化、诗词文学、社会民生和道、儒、释等国学文化智慧研究也有独到的见解,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学术理论主张,撰有《中国书画各阶层分析》《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中国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中国新诗词思想要义》《心经解悟序》《杨牧青书论约言四则》《还书画界一方净土 书协美协画院应改制重组》《美院科班为啥不如社会职业画家有市场》等近百余万字的文论,见于相关刊物和网络。
杨牧青有着一股不同寻常人的艰辛艺术追求过程和非凡的艺术天赋,在与生俱来的大西北粗犷、雄浑、敦厚的地域特性中造就了他的书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内涵。在他的书画艺术作品中,能让人读出博大与厚重、大胆与深邃的交织;能让人读出率真与洒脱、凝练与深义的互融;能让人读出特有的笔墨语言和文化基因。他先后身兼四十多家机构总监、评委、顾问等职,主持、策划并组织百余场次文化艺术活动,开坛讲座,传播书画艺术正道,弘扬国学文化智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深入社区基层,开展公益讲座,推动民间智库建设,在当今较为浮躁时代,他的书画作品以正大恢宏的气象则能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他说:“一位好的书画家应向人性的灵魂深处反省和发掘。”他把对山水画艺术的情结,蓄之于笔端,尽情地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着大自然的恩赐。由于他透彻而且创造性地理解了“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和“画有我之思想,则有我之笔墨;画无我之思想,则徒作古人和自然之笔墨奴隶矣”(《石鲁学画录》)等精辟见解,故而他在山水画创作中,一手伸向自然,一手伸向生活,率真而为,妙用书法线条运动规律,大胆地运用大写意的笔触,勾皴点染,尽情挥洒,笔墨与气韵皆源于对自然物象的自我提炼。笔墨与气韵在他的笔下顺势而发,由性而出,致使他的艺术实践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生命的活力。
杨牧青说:“一位好的书画家不能违背自己的艺术情性、艺术良心以玩弄程式化的笔墨技巧而顺从、满足市场的需求,或服从某个人为因素的意图,或在水墨侵染的意淫中而不能自拔。书画家应有一种原初的、纯洁的、朴实的生命情怀,否则就是一名书匠画匠罢了。”他创作的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从构图到用笔,再到用墨、用技法,都讲究着一种寄情于自然,向往于生命,力求“率真”而又“空灵”的感觉,不同于宋、元细腻勾描的重峦叠嶂,也不同于明、清文人画的山水写意,而是一种具有现代意识、介于意象和写实之间的大写意山水画的新局面。特别他的“东西宗论说”与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提出的“南北宗论说”形成了一个新的呼应,使中国山水画在艺术实践与研究上拓宽了视野。
毋庸置疑,杨牧青的书画艺术在他国学文化底蕴哺育下,有了一套自我的笔墨语言和表现技巧,观其画,赏其书,读其文,与其往谈,不难察觉出他有着对自然、对人生、对书画、对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因此,他的笔墨在天地挥洒之际就能达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并且能够成就他书法与国画艺术交相辉映的整体风格,流露出非常自然的艺术本性,真可谓是物象心语的春秋大义!
(本文作者冰洁,著名词作家、文艺评论家,作词的歌曲被宋祖英、阎维文、毛阿敏、张也、凤凰传奇、王二妮、阿宝、汪涵、乌兰托娅、廖芊芊等演唱,被《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誉为“华语歌坛创作型才子”,被《湖南日报》称为“驰骋词坛的黑骏马”。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