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公交,马路上、随处可见全神贯注刷手机的“低头族”。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的茆意宏教授的一项调查研究就发现,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移动阅读青睐问题。三分之一的学生达到中度、严重青睐,属于轻度青睐的学生占一半以上。他们青睐移动阅读的主要原因包括,自身的控制力不够,对阅读内容的辨别力不高,此外,服务商投其所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高达87%的学生青睐移动阅读
茆意宏教授共调查了南京9所高校的300多名学生,从读者的目的,效率,心理等方面设计了13个问题,每个问题下设选项对应不同得分,得分越高的表示青睐程度越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高度青睐的有15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4.55%,中度青睐的有91人,占27.58%,轻度青睐有179人,占54.24%,45人基本没有青睐问题,占13.63%。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移动阅读青睐现象的平均分为2.79分,属于轻度青睐,这说明高校学生中移动阅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茆意宏教授还发现,不同年龄段、学历、专业的大学生青睐程度是不同的,文科学生的青睐程度比理科、工科、农科、医科高。男性的青睐程度明显高于女性。
不同青睐程度的表现有所不同。茆教授介绍说,比如轻度青睐的学生就会在自习的时候常常会拿出手机、平板电脑等来阅读,还会因为移动阅读导致眼睛很累,视力下降明显。
而当用手机、平板电脑等阅读时,只关注即时资讯,娱乐八卦、小说等娱乐内容,或微博、微等社交信息时,这就达到中度青睐程度了。
理工男每天6小时看手机小说
“我在高中时开始阅读历史小说,最开始是因为春秋战国里的典故特别多,后来看了电视剧大秦帝国就特别喜欢这一部分的历史,也去看了原著,到了大学后,就开始看《东周列国志》这些书,越看越觉得有兴趣,就完全‘上瘾’了。”
进大学后,小王每天至少花六个小时看小说,大一一年,他就已经在豆瓣上看了一百多部小说。虽然豆瓣上的小说都不贵,便宜的几毛钱,贵的几元钱,但他一年还是在豆瓣上花了近一百元。作为飞行器制造专业的学生,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他几乎天天满课。但这并不妨碍他看小说,他经常在课上偷偷拿出手机来看,“自己也知道该认真听课,但是就是忍不住想看。”王同学无奈地说。
走在路上,王同学因为低头看小说,经常会发生撞到路人的情况。“对不起啊!”一句简单的道歉后,他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边走边看小说了。“事后我也觉得这样不太礼貌,但是当时自己就完全投入到小说中去了,心里只想着看小说。”王同学说道。
近几年都没花钱买过纸质书
小米是南京某高校的学生,虽然是女生,但她却偏爱玄幻修仙类的小说。小米告诉记者:“这些连载的网文很有故事性,它的情节都是很连贯的,每章节都会留一些悬念,引得你不得不继续往下看。”而在提到旁人所不理解的她对网文的痴迷时,小米说她很享受那种陪着主角一步一步通过努力“修炼”成为最强者的过程,这很热血,很有成就感。
在问到上一次看纸质书是什么时候,小米说不记得了。这几年来几乎没花钱买过什么书,一般都是在手机或者阅读器上直接下载阅读,至于新闻八卦都是直接在电子书架上订阅,觉得这种带有时效性的书刊不太值得花钱购买。
除了网文外,小米将余下的时间则分配给“知乎”和微博,尤以知乎为重。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这些APP每天都要流过成千上万条的资讯,小到“如何巧妙去污垢”,大到“世界新闻TOP24”,小米总是乐此不疲地筛选着浏览着,她称之为“现代社会的足不出户观世界”。
移动阅读并不等于“浅阅读”
“大学生移动阅读青睐现象背后,有读者自身的内在原因,也有移动终端和服务商等的原因。”茆意宏教授分析道,现在很多人都缺乏自控力,比如上课玩手机。
同时,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现实中与他人缺乏沟通与交流,通过移动互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另外,由于大学生年轻,对所阅读内容的辨别能力还不高,网络上的一些作品,比如玄幻、武侠、言情小说等,读来不费劲还能够给人带来愉快、新鲜的体验,他们就在网络作品中释放自己的情感和苦闷。
服务商投其所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服务商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他们就会针对大学生喜欢新鲜、刺激事物的心理来提供能激发他们兴趣的产品和服务。”茆意宏教授说,“不过没必要因噎废食,移动阅读行为就是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作为终端,进行交流,阅读,收听,收看的行为。”许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把移动阅读等同于“浅阅读”,移动阅读不仅仅指文本阅读,它的范围非常广,像浏览网页,下载信息,收听收看等行为都是移动阅读。
“大学生应该提升移动阅读素养,尽量选择有营养的,艺术性强的读物。”茆教授说,针对阅读习惯,他建议要加强移动阅读的计划性,利用课间、等人、休息的碎片化时间阅读,晚上11点后不再使用手机,还可以限制手机应用的推送和通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