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青海湖》《青海湖水鸟》……很少有人知道,这些环湖地区孩子们的课间读物,全部出自清华大学学子之手。记者昨日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到今年,清华大学赴青海湖鸟岛实践已有十年。下一个十年,清华大学、青海湖还将共同携手,从保护、科研、科普出发,利用双方优势资源,创造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无限可能,更好未来。
2006年7月,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同创立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海湖社会实践基地”。迄今为止,义务在青海湖畔实践过的清华学子近180人。由于每年报名都非常火爆,参与实践的队员还要经过面试筛选。
过去的10年里,清华学子的实践工作主要包括原始数据采集与分析、多样化科普宣传作品制作以及期间穿插的公益宣传活动等。目前,青海湖畔的系列科普读物、生物多样性视频,均出自这些学子之手。比如,《青海湖野花》一书里面介绍的258种野花,需要实地采集、分析,加上图片说明,这些复杂而繁琐的工作,被这些还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承担下来,在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指导下逐个完成。清华大学青海湖社会实践支队自在青海湖开展实践以来,每年都在清华被评为金牌支队,并于2014年开始晋升为品牌支队。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何玉邦说:“过去十年,清华大学、青海湖加快科研成果科普化、科普宣教多样化进程,取得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成果的艰难一步。目前,清华学子已经通过实践活动,将大自然馈赠的青海湖自然财富转化为科普财富的主体。下一个十年,两方还将共同携手,从青海湖保护、科研、科普工作出发,把青海湖的绿水青山转化为保护和利用有效结合的‘金山银山’”。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