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雨去,2016年7月15日,“史上最严”私募募集新规和合同指引开始实施;2016年8月1日,不满足私募新规的私募基金将会被注销。而随着私募“空壳”注销日的临近,保壳大战如火如荼,私募壳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借钱保壳
大量私募希望能赶在7月15日换新合同之前完成保壳运动,因而近期券商、保壳私募和基金业协会不得不经常加班。保壳时间截点是8月1日,我这几天比较急,因为我们用的合同是老合同,15日之前必须报备完,所以我这两天就必须打款进去。这是几天听到的最多的话了!
按规定,一个私募产品规模初始规模最低500万元。借资金主要是用于产品备案,估计备案期在3至20天,资金借两个月就够了,但不能备案完马上把资金转出,资金要再放一段时间。其借钱的方式比较简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客户直接认购产品就行了,然后我们支付利息,最后通过赎回方式返还本金。
8月1日前的“保壳大战”,涉及的主要是两类私募:一类是在2月5日新规公告前登记没有满一年的“空壳”私募;另一类是此前考虑到实际情况、顺延3个月办理时间的、5月1日那批“空壳”私募。
8月1日保壳大限,确实让一些私募公司头疼,因为市场环境不好,募集产品不容易,现在公募也不好发,私募更不好发。一般都是私募自己先筹集一些资金,把壳保住。目前协会对于保壳类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有一定的窗口指导,例如基金资产初始规模不少于500万、不得存在投资顾问、不得发行结构化产品等。因而为了保壳,不少私募不惜以10%/年以上的收益吸收优先级资金,名义上以纯管理型产品发行,但在后端,保壳私募与优先资金提供方签订了一系列保本保息的利益安排协议。”
“私募壳”最低150万
一边是保壳之战正酣,另一边则是壳价水涨船高。私募‘空壳’的价格是10万,而备过案、有产品的私募壳,能炒到一百万以上,根据壳具体情况有不同的价位。公司在没出法律意见书之前,买壳方出的价格多是七八万,也有的高达十来万。而保完壳的私募公司,比如已经完成首只产品备案的,我前段时间问过,最低的价格是150万以上。这个价格贵么?工商注册不用花钱,出法律意见书一般不超过5万元,就是说私募壳成本在六七万元。
8.1大限将至,私募界保壳大战该如何收场,未来将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