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而金融科技作为新兴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与行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专业人才来源仍然有限,专业的培养体系还十分欠缺。尤其是高校学科体系设置相对滞后,行业人才供给存在巨大的缺口。面对这种情况,除了社会培训机构的建立,校企沟通、合作机制常态化是大势所趋。
近日,国内领先的综合型金融服务集团“中国耀盛”就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他们是来自“普惠金融人才成长集训营”北京第二期暑期集训活动的50位在校大学生。这些学生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三十多所海内外著名高校。中国耀盛是此次参访企业中的第三站,之前“集训营”已走访了安永、民生银行等行业翘楚。
活动中,学生们与中国耀盛金融科技事业群(含九斗鱼,互联网资产配置平台;快金,面向年轻群体的消费金融平台;普付宝,结合创新场景的智能支付管理平台等三大金融科技品牌)的主要高管们面对面,一起分享了最前沿的金融科技思想,一起探讨最创新的金融科技案例,对金融科技在金融机构的创新与实践有了清晰的了解。
产业与教育融合 让人才培养走向市场化
据了解,“普惠金融人才成长集训营”计划(以下简称“集训营”)是由“中国金融博物馆”主办,面向全国重点高校在校生开展的金融人才成长培养计划。该计划专注金融人才成长、引入金融启蒙、辅以多维度金融体验、培养金融人才、推荐金融实习,并和高校、金融机构、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共同打造金融人才成长新生态。
“集训营”作为大型纯公益活动,主办方中国金融博物馆一方面,对“集训营”活动的参访企业筛选很严苛——分别从行业地位、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技术跨界、商业模式颠覆、市场反响度等几大方面进行全面考量,最终选定出本期的三家企业:中国民生银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中国耀盛。
另一方面,“集训营”对活动营员的筛选亦很严苛——首先针对国内外重点高校的经济、金融类在校生,这样营员就具备了最基本的行业认知框架;其次,需要该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样营员就具备了最基本的社会认知基础;第三,需要该学生对当下最新的金融服务与产品(尤其是互联网金融)有一定的了解,这样营员可以带着针对性的问题走进企业、了解行业。
“普惠金融人才成长集训营”走进中国耀盛
对于自己所在的企业被选为“集训营”参访对象,中国耀盛集团副总裁、金融科技事业群总裁郭鹏很高兴,他认为,“未来几年,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前对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已是社会迫在眉睫的工作。而社会资源、金融科技企业、高校三方目前都没有合适的培养体系,导致人才供给脱节。根据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的差异以及金融科技人才的特点,三方应该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走‘面向市场’的培养方针,同时三方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金融科技人才。而‘集训营’活动就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乃至实操技能。”
金融与科技融合 让金融服务走向定制化
此次活动中,50余名大学生首先参观了中国耀盛金融科技事业群所在的职场,随后,中国耀盛集团副总裁、金融科技事业群总裁郭鹏,九斗鱼联合创始人刘丽慷,普付宝联合创始人姜传震,快金风控总监乔渝燕,以及中国耀盛金融科技事业群HRBP经理王娜,分别在会上分享了中国耀盛发展金融科技事业的经验以及各项创新性成果,深入地分析了金融与科技碰撞后产生的火花。
分享中,郭鹏表示,有了九斗鱼、快金、普付宝三大平台组成的金融科技“航母”,同时以行业领先的瑞思科雷RISKCALC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技术为支点,中国耀盛有效打通了B端到C端的服务链条。他例举了一个最近的服务案例,中国耀盛为一个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区域性、处于龙头地位的超市连锁企业做了一个“定制化方案”:综合运用商业保理、小额信贷、消费金融、智能支付管理、互联网金融等产品与服务配套化地为该企业及其数千家中小供应商、庞大的终端消费者提供供应链金融、新店开业资金支持、新品进场资金支持、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体验、智能支付结算乃至闲散资金理财等一体化金融服务。
以上“定制化”服务全面满足了该企业及其自然形成的商业生态圈的综合化金融需求,并且是在一个系统里面去实现操作。记者观察到,从整个商业领域看,打通B端到C端很艰难,中国耀盛能做到这点正是得益于自身金融科技手段的创新与实践。
最后,郭鹏强调,随着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环境的成熟,金融也在从简单的渠道和产品对接进入到更为深入的,以金融科技为引领的阶段。无论是在企业界还是在学界,都开始瞄准“金融科技”领域。而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更是重中之重。“作为一家综合型金融服务集团,我们深切体会到人才培养对于中国金融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更多类似此次‘集训营’活动,与在校大学生、高校加强联系,将更多行业实践性内容引入高校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前沿的技术,获取最鲜活的金融知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