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中国奥运代表团的表现正吸引着全国人民的目光。近几天,两位运动员也成为了舆论的焦点。8月7日,在男子400米自由泳比赛中,夺得银牌的孙杨心有不甘地抱着熟悉的记者痛哭,引来舆论一片"心疼"。8月8日,在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傅园慧以半决赛第三名的成绩晋级决赛,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她以"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等一连串搞笑的话语和表情引爆网络,一天之内圈粉无数。
面对比赛结果,两者之间不同的表现也引发了这样一个讨论:我们需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奥运会比赛?有人说,我们把金牌看得太重了,应该多一些洒脱的傅园慧,少一些哭泣的孙杨,因为奥运会本来就是游戏--game。
诚然,从运动员到观众,我们都应当有傅园慧的心态,轻松洒脱,不因成绩压力而改变本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傅园慧洒脱的背后,有着她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就像她所说的,"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奥运会训练真的生不如死。"这些经历使得奥运会对她来说早已经远非游戏那么简单。也正是在这种付出的基础上,她游出了超出自己想象的好成绩,才有了"我已经很满意了"的洒脱。这种洒脱,并非一种游戏心态的洒脱,而是她实现了对自我超越的结果。
而对于孙杨来说,哭泣也并无错误,竞技体育的本质就是追求胜利。每个人基于他的实力和参赛前的身体条件,对于比赛成绩都有着不同的期望,孙杨的哭泣,包含着他对于没有达到预期成绩的失望与不甘哭泣,也反映出他对于自己的成绩有着更高追求的壮志雄心。在世界上任何一块竞技体育赛场上,你都可能看到失败后不甘的眼泪,这种对于胜利执着的追求也正是竞技体育精神的体现。
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代表着奥运会的精神,很多顶级运动员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不断冲击着人类的极限,刷新世界纪录。而对大部分运动员来说,更字的背后,要比较的是他们自己。他们忍受伤痛,经历各种意外,艰苦地训练,来到里约。也许他们知道自己多夺金希望不大,刷新世界纪录也遥不可及,然而他们同样全力以赴,挑战着自身的极限。从这一点来说,搞笑的傅园慧和哭泣的孙杨,并没有差别,都在践行着奥林匹克精神。
我们给予哭泣的孙杨以鼓励,给予搞笑的傅园慧以认可,这体现出今天更加宽松的舆论氛围。"金牌意味着一切、其他一文不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奥运会中,吸引我们的不是游戏心态,而是运动员们在对于极限的追求和对于自我的挑战中展现的人类体育精神之美。我们的掌声,正是送给那些践行着这种精神的运动员。 (中国经济网 袁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