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泳池里杀出了第一红人傅园慧
首金得主张梦雪(左二)参加电视节目时体现出时尚和接地气的一面
“洪荒少女”傅园慧,人气力压奥运金牌选手,已经被媒体文是否将去参加真人秀之类的问题了。这个拼尽“洪荒之力”一炮而红的年轻游泳选手,北京时间9日在女子100米仰泳比赛中摘得铜牌。赛后采访中,她继续继续贡献表情包和“我的手比较短”这类的段子,也再次提及自己的压力甚至痛苦。
1996年出生于杭州的傅园慧,堪称本届奥运会涌现出的“德艺双馨”代表。泳池中,她用尽全力,以至于比赛后总有些晕头晕脑;而赛场外和社交媒体上,她不顾自己美少女形象的自黑,让对奥运会的关注还停留在首金、兴奋剂、谴责霍顿等严肃话题上的人们,终于看到了体育的快乐。
“90后”已成绝对主力
“90后”早已不是奥运赛场上的新新人类。北京奥运会,他们已经零星地出现在体操、跳水等项目中;而在伦敦,“90后”运动员人数已占到了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的1/4。中国游泳在伦敦的5枚金牌,均是“90后”选手夺得。
在伦敦,21岁的孙杨不可一世,获得2金1银1铜,并打破一项世界纪录,成为中国游泳第一人。男子20公里竞走冠军陈定是吉他高手、羽毛球女单新贵李雪芮偏爱玄幻小说、女排主攻手惠若琪喜欢和老外用英语“神侃”……
4年后的里约奥运会,“90后”运动员成为中国代表团的绝对主力,416名运动员中,“90后”达到271人。截至北京时间8月9日,获得金牌的7名运动员中,除了跳水老将吴敏霞,其余6位均为“90后”选手。
傅园慧的表情与段子,以及她自称“哲学家”的范,与孙杨400米自由泳惜败后的痛哭,以及宁泽涛的人气、男篮队员郭艾伦的张扬等一起,构成了不一样的运动员群体相。
有人说他们缺乏自律吃不了苦,有人则说这是骨子里的自信和乐观。中国男乒主教练刘国梁曾经评论“90后”运动员:“相比之下,过去的运动员显得很单纯,教练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现在的孩子,你不仅要教他们怎么做,更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否则很难真正让他们信服。”
自信与自我如何解读?运动员的额形象也是公众与媒体共同创造的
体制与社会的包容
这几天一直关注奥运赛场的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刘琪认为,傅园慧的出现确实是非常有趣的现象。“以前的运动员都是千篇一律,接受采访时还没开口就知道要说什么。但现在有了这种完全不顺着你的套路走的,特别好,特别有意思。”刘琪认为,这说明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体制更包容有个性的运动员,允许他们彰显个性。
傅园慧的爆红从观众层面看也很有意思。奥运赛场、央视采访,原本相当严肃甚至模式化的情景,却催生了神段子和表情包。“傅园慧之所以能有这样表达的机会,还是因为有成绩作为基础,如果没有成绩,体制是否能包容就要打一个问号了。”刘琪提醒大家留意傅园慧与其他运动员一样的成绩与训练压力问题。
对于体制内外的差别,复旦大学副教授、复旦大学乐跑协会教练杨峻也有着直观而深刻的感受。在上海田径队与复旦大学的合作模式下,杨峻培养出了2013年全运会女子800米和1500米双料冠军赵婧。2014年,他离开竞技体育领域,如今在课余时间带领由复旦大学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构成的业余跑步团体训练和比赛。杨峻认为傅园慧不是个案:“像她这样的人在运动员中不少。只是在体制内的模式下,大家不太轻易体现个性。”
刘琪并不认同“90后”运动员整体上强于老一辈的说法。“(他们)一直出现各种状况,有各种负面新闻。年轻运动员的人格魅力、人生追求、社会操守未必赶得上老一辈运动员。只能说现在社会对于他们更加宽容,把他们当做人而不是神或者机器。可以喜欢他的个性,容忍他的错误。”
世界冠军和顶尖高手的身份仍是傅园慧爆红的前提之一
新媒体时代产物
专注于经济社会心态和青年研究的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讲师邢婷婷认为,全民心态的放松,是“90后“运动员群体呈现出多元样貌的前提之一。“‘90后’运动员成长于开放和高度流动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环境本身就更加包容,与其说体制松动,不如说他们在争取金牌之外也能享受到体育的乐趣了。”
从广场舞到大大小小的健身房和健身、运动APP,在邢婷婷看来,全民运动的普及推动着民众对体育理解的转变。“大家更习惯欣赏体育本身,已经可以平视那些运动员,不再觉得他们高高在上。”这种平视和对等交流,在新媒体与社交媒体发达的情况下得以高效进行。“傅园慧的采访视频很快成为社交媒体流行的表情包,而她又在自己的微博上秀出大长腿照片,这就是一种互动。”邢婷婷说,这种互动只能在新媒体时代发生。
“90后”运动员的改变,其实来自这个社会与观众的改变。如今,杨峻的乐跑协会里有不少业余选手具备了进入职业队的水准,他认为,从兴趣到坚持,再达到顶尖水平进入职业队,才是比较符合体育规律的逻辑,看到这样的改变在自己眼前发生,杨峻说:“以后有个性的运动员一定会越来越多,体育水平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