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傅园慧在微博上打出了第一支广告▽▽
随后又声明不想走商业路线,是队里安排发的广告▽▽
由此也让不少人联想到之前宁泽涛无缘里约奥运的传闻,关于运动员跟体制之间的矛盾也浮出水面,运动员的无形资产属于国家还是个人?商业收益怎样分配?答案还是未知。
赛前宁泽涛被曝无缘里约奥运
早在六月底,一个一天前刚刚注册的微博账号“卡帕多西亚的鹰”发出了一条爆炸性消息:“曝宁泽涛恐被取消奥运资格,因私接广告顶撞领导”。
这个消息激起了舆论强烈关注。宁泽涛在2014年亚运会上一举成名,2015年8月夺得喀山世锦赛100米自由泳金牌后,这个兼具实力与颜值的小伙子已成为中国最受追捧的体育明星之一,在2016年初举行的2015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礼上,宁泽涛蝉联最佳男运动员奖,主持人张斌用这样一句话来做结束语:“这就是里约奥运周期,创造商业价值最大的中国运动员。”
大到什么程度?一家媒体曾估算,宁泽涛的商业价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
这样一个被视为刘翔、李娜之后中国体育新领军人物的10亿先生,竟然可能去不了里约奥运会?
7月3日,中国游泳队第一批赴美集训名单公布,宁泽涛的名字果然不在其中。
到了7月10日,峰回路转。一条小道消息在体育记者中迅速扩散:在总局干预之下,宁泽涛被重新放入了奥运大名单之中。
牛奶战争
北京国贸地铁站每天客流量达30万人次,最近几个月,出站的乘客一抬头就会和破浪而出的宁泽涛打个照面。那是宁泽涛为伊利拍摄的广告。就是这个广告,让他和游泳中心彻底撕破了脸。
在首先爆料的“卡帕多西亚的鹰”笔下,事情是这样的:2015年11月,蒙牛签下了国家游泳队的集体赞助和宁泽涛的个人广告代言。但很快,宁泽涛却改变了主意,在未请示游泳中心的情况下,个人擅自跟伊利牛奶签约,还跑去国外拍了广告宣传大片。
签国家队就等于签下了所有单个运动员,这是游泳中心的销售模式。运动员被禁止自组经纪团队,赞助商想签运动员,不能和运动员本人谈,必须跟游泳中心谈。一旦游泳中心同意,甚至不用征求运动员个人的意见。2011年,孙杨就公开抱怨过,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代言”了一款茶饮料。宁泽涛也不例外。在蒙牛和游泳中心看来,蒙牛赞助了国家队,也就相当于签下了宁泽涛。
然而游泳中心和蒙牛签订赞助国家队的合同时,没有征询宁泽涛的意见。只是事后告知宁泽涛,国家队签了蒙牛,你得履行义务。宁泽涛要求查看合同中涉及他个人的条款,却被游泳中心以“涉及商业机密”为由拒绝。于是宁泽涛拒绝签字。蒙牛接下来跟宁泽涛谈个人代言合同,宁泽涛认为条件太苛刻,便通知蒙牛:个人的合同我们不谈了,至于你们和游泳队怎么谈的,我不管。
这件事将双方本就趋于激化的矛盾公开化了。宁泽涛遭到了严厉批评,被要求向领导道歉。这让他更加想不通,“这个太不合理了,我有什么错?为什么要承认错误?为什么要道歉?”
在缺训将近一个月后,2015年11月23日,宁泽涛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游泳队和游泳中心递交了《退役报告》。
宁泽涛的退役报告自然没有得到批准,尽管他已经做好了无法参加里约奥运会的准备。
利益问题
游泳中心的内部人至今仍愤愤不平:以前那么好的一个乖宝宝,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事实上,牛奶战争只是压断骆驼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双方的矛盾早就日积月累。
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里有句话:成年人只关心利弊,不问对错。据《中国企业家》了解,宁泽涛与游泳利益共同体交恶,最重要的还是那个永恒的因素——利益。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工作规范化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五条(三)规定:运动员广告收益分配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原则上应当按照运动员个人50%、教练员和其他有功人员15%、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项目发展基金15%、运动员输送单位20%的比例进行分配。”
然而,一位要求匿名的赞助商透露,宁泽涛的商业代言收入分配份额是这样的:游泳中心分50%,教练分12%,中体经纪拿15%,落到宁泽涛手里的,只有23%。宁泽涛不是Mr.10亿,严格来说,他只是Mr.2.3亿,还是税前的。
据新华社报道,游泳中心的权力来自于自己制定的《国家游泳队在役运动员从事广告经营、社会活动的管理办法》,“在役运动员参与商业广告活动及社会活动,必须征得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的同意,并由中心批准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在役运动员不得单方面与商业推广单位及企业签订协议”。
当规则滞后于时代,要想避免矛盾,就需要管理者灵活运用规则,平衡各方利益,乃至对明星运动员做出妥协和包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