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赛程过半,中国代表团一共夺得13金11银17铜。回顾最近5届奥运会,里约是中国代表团半程进账金牌最少的一届。(8月15日《扬子晚报》)
在里约奥运会开幕之前,专业机构已经预测我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量相比较伦敦奥运会会有所减少。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我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的前半程获得的金牌数量,竟然呈现断崖式锐减状况,成为最近5届奥运会前半程进账金牌最少的一届。而且,按照奥运会的赛程安排和以往的经验来看,我国代表团的多数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前半程,下半程除了尚未结束的跳水、体操和乒羽项目还有优势夺金点之外,我国代表团的夺金势头更多只是“捡漏”。
换句话说,仅仅是以我国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前半程的战绩来推断,我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的萎靡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奖牌数均难以超过四年前的伦敦奥运会,恐怕也是板上钉钉的事。特别是我国代表团在多个优势项目上的退步显而易见,我国射击队里约仅获1金2银4铜,创28年最差战绩;我国击剑队仅获1银1铜,创16年最差战绩;我国游泳队获得1金2银3铜的成绩,也比四年前伦敦的5金2银3铜有了小退步。
虽然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特别是中国奥运金牌总量超过200枚之后,广大中国人对奥运金牌不再像以前那么的崇拜,金牌至上的情结在慢慢消退,对那些没有拿到金牌或者奖牌的运动员,国人也送上掌声和敬意,照样可以称为大众偶像。但在多数人心中,依然很看重奥运金牌的分量,依旧把奥运金牌、奖牌当成衡量中国体育成绩的最重要标准。而且,有调查显示,不能接受中国的奥运金牌数大幅度减少和奥运金牌榜排名大幅度下滑的受访者最多。
所以,笔者担心,当我国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奖牌数量锐减,退出金牌榜的前三名,甚至被日本超越的话,那么极有可能激发国民的民族心、爱国心,为了重新追逐奥运金牌、奥运战绩,反过来又重新强化体育举国体制之路,把举国体制模式当成我国代表团在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的主要绝招,放弃正在建立的快乐体育、享受奥运之路,再次忽视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因为我国代表团里约奥运会获得的金牌、奖牌数量锐减,在很多人看来,除了与裁判不公、一些项目比赛规则修改等因素有关之外,最主要原因是实力的退步,究其根源正是我国正在淡化体育举国体制,而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则在强势项目上推进体育举国体制。
事实上我国在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过程中,全民体育、全民健康是国家战略,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资源的分配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战略开展,不该也不必过度计较我国代表团在奥运赛场上的战绩与得失。在国民体育事业上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对于完全没有全民体育基础的领域,可以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继续走举国体制,但对于有全民体育基础的领域,应当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鼓励,以市场化模式为方向,继续改革,扩大体育运动的群众基础,达到增强全民体质的目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