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外资银行在华业绩不断下滑,如今,这一趋势似乎正在变得愈加明显。
近年来,外资银行在华业绩不断下滑,如今,这一趋势似乎正在变得愈加明显。最新经营数据显示,多家外资银行在华业绩增长乏力。在集中进入中国市场近十年后,外资银行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窘境有多严重,经营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渣打银行在大中华区及北亚区收入22.5亿美元,同比下降25%。东亚银行和星展银行在中国2015年的净利润,更是分别同比腰斩了73%和66%。中国银监会8月初公布的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5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2.68万亿元,同比下降3.94%。实现净利润153亿元,比上一年度减少44亿元。
自2007年我国实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来,中国银行业便向外资银行敞开大门,这在当时被形容为银行业“狼来了”。然而,时至今日,这些“狼”却未能大面积地“逐鹿中原”。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分析认为,十年时间里,外资银行和本土银行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
赵锡军:本土银行和外资银行一开始存在的各种优劣,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本土银行业在经过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上市等改革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比较而言,不是外资银行有多退步了,而是中资银行成长的比较快。
外资银行在华业务集体萎靡,这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室主任曾刚看来,其中也有外资银行母行进行区域性战略调整的可能性。
曾刚:这些外资银行的母行都是国际顶级的银行,他们在受冲击的时候,对海外分支发展的策略、以及支持能力方面会受到一些限制。很多银行在亚洲等非核心区域的业务都呈收缩状态,甚至卖掉一些机构。这跟母行的战略调整有关系的。
汇丰银行是众多外资银行中,与中国渊源最深的一家。汇丰大中华区行政总裁黄碧娟在今年6月份的一次发布会上就透露,他们会把在华发展当做一个长远业务,但同时也会把握不同的发展时间和机遇。
黄碧娟:我们会继续发展我们在中国的业务,这是一个长远的业务发展。我们会在这么一个长远的看法下面,继续把握一些好的时间。我们都会继续投入,但也希望把握不同的时间、不同区域的发展。
赵锡军建议,外资银行如果想要像黄碧娟所说的那样,把握好在中国的发展机会,还需要调整业务重点,打造差异化竞争战略。
赵锡军:外资银行在人工、网络成本方面都没有太大的优势,所以它的优势更多的在于做私人银行、跨境金融以及全球性的资产配置、财富管理等等,这些它有它独特的优势,短期内本土银行很难与它相匹敌。
央广短评:在华式微的外资银行仍然是中资银行的老师
在本土的银行业市场争夺战中,中资银行赢得了主动权。不管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滑坡,是被动溃败还是主动调整,中资银行的迅猛崛起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在中国市场式微的外资银行,对于迫切渴望全球化的中资银行来说,仍然是令人景仰的资深老师。仅以汇丰银行为例,汇丰在13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4400个分支机构。相比之下,全部中资银行仅在5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近1300家分支机构。上千家中资银行的国际化水平还抵不过一家汇丰,中资银行在“走出去”这门学科上,表现得像众多外资银行跟前的小学生。
更值得中资银行用心学习的是,离开了赖以仰仗的本土市场,如何才能像外资银行一样,“东方不亮西方亮”?在资产规模上,中资银行已经成为超越外资银行的巨无霸。但还要向外资拜师学艺,增强国际竞争力,争当全球金融主力军。(记者曾卫)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