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亚太日报特约评论员刘旸
距离里约奥运会结束还有5天。继伦敦之后,中国队金牌总数继续下滑几成定局。从目前的舆情解读来看,国人对金牌的渴望浓度在稀释,对举重、游泳、射击等项目中的“失误”大多持宽容理解态度,套用一句高频用语,“群众情绪基本稳定”。
北京奥运会51金,超美登顶之后,中国“奥运争光计划”似乎已经达到终极目的。“吃过见过”的中国人拿金牌拿到手软,凭借硬梆梆的成绩,趾高气昂地站在世界舞台之巅。荣光喧嚣过后,关于奥林匹克精神的追问终于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羽毛球混合双打半决赛中,中国组合张楠 赵芸蕾以0比2不敌印度尼西亚组合阿玛德 纳西尔,无缘决赛。
诸如“让刘翔去死”“给李宁寄上吊绳”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人们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首金不是我的”;对举重改判,以及体操、蹦床、拳击等项目中的裁判问题“淡然处之”;对宁泽涛状态低迷、颗粒无收没有大加挞伐,对他在奥运会之前曝出的“代言门”也没有过多横加指责。
运动员面对的舆论环境越来越宽松。她们可以坦然自如地面对镜头,像邻家女孩一样,表情夸张地使出“洪荒之力”;他们可以像所有痴情的男子一样,在自己心爱的女人面前下跪求爱。记者的问题不再是千篇一律地“觉得成绩如何,下一场有什么打算。”当观众不再对奖牌的成色斤斤计较时,人们可以更放松地享受比赛,可以更用情地品味运动员的人生。故事的力量,俨然超过裁判长手中的成绩公报。
8月14日,中国跳水队队员秦凯(左)向队友何姿求婚成功后为何姿戴上戒指。
然而,对于体育行政部门的官员来说,成绩下滑很难让他们释然。虽然舆论环境有利于解锁“唯金牌论”,但竞技体育是他们的工作,争金夺银是衡量他们工作的重要指标,有牌无牌天壤之别,金牌银牌仍然区别对待。
在其位,谋其政。对于体育官员来说,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的理念没有变,拼尽全力争取好成绩是运动员的使命。如果没有你高我低的充分竞争,再动情的故事也变得毫无意义。如果傅园慧没有游到“生不如死”,她再巧舌如簧也不会有人买账;如果秦凯何姿不是世界顶级跳水运动员,他们秀出的浪漫与三里屯的“脂粉活动”又有何区别呢?
傅园慧
“唯金牌论”不对,“无所谓论”更可笑。显然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曾经羡慕西方运动员赛后不论成绩的一脸轻松,因为他们只对自己负责。西方国家选手要么是所谓的“业余运动员”,即有赖以生存的工作,为了理想来参加奥运会;要么就是有商业赞助或者俱乐部归属的职业运动员。他们可以为国争光,但争不了光,也无愧于国家。
中国运动员从前放不开、不自信,除了东方人特有的内敛性格外,主要因为他们大多是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是拿着国家薪水和出差补贴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在编干部,接受采访时如果没有“感谢组织培养”还会被上级责怪。
里约热内卢进行的里约奥运会男篮小组赛中,中国队60-94不敌塞尔维亚队,小组出局。
这会不会是个令人纠结的错位呢?中国运动员的思想包袱不是哪个领导给的,也不是教练、家属和社会给的。国家确实花了很多钱培养运动员,他们还没开始比赛,就觉得欠了一笔债,拿不到金牌似乎就还不了债。重压之下,运动快感全无,拼搏精神也多了几分功利,这是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极其反对的事情。
运动员和体育官员有没有办法和大家一样“看淡金牌”?如果我们拒绝改革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不把体育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事业上来的话,答案就是不能。
在巴西萨尔瓦多举行的里约奥运会女足四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队以0比1不敌德国队,无缘四强。
奥运会办了100多年,诞生了无数世界冠军,有几块金牌能被后人铭记呢?如果傅园慧的萌言萌语,宁泽涛和孙杨的“舔屏身材”可以引导更多青少年走下泳池,爱上游泳,养成了终身锻炼的习惯,这恐怕比他们夺多少金牌的效果还要好得多!当大家关心的焦点从别人有没有拿金牌,转移到自己和家人有没有锻炼身体时,中国的金牌反而不会少。
作者简介:
刘旸,专业体育媒体人,曾参加北京田径世锦赛、中羽公开赛、国际举联大奖赛等赛事报导。里约奥运会前夕,主持大型视频专题节目《口述奥运》。
炎炎夏日,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正在巴西火热上演。亚太日报重磅推出里约奥运专栏《这里约聊》,与您一起聊聊里约奥运那些事儿。
关注亚太日报,直击奥运,我们这里约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