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6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宣布:“深港通相关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国务院已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这意味着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环节或细节环节的准备,市场期待已久的深港通就可以正式开启了。
深港通今年12月中旬开通?
早前在7月初,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出席建党95周年大会后表示,深港通还有些技术问题,没法确定具体的时间,只能讲今年一定会通。然而证监会、港交所以及知名证券公司的代表都同时发声,一致认为根据沪港通的经验推测深港通会在正式宣布后至少仍需三个月时间作技术准备。
8月12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就表示,目前,两地证券监管部门以及深交所与港交所之间正在密切合作。同时,证监会成立了深港通专项工作小组,积极推进深港通的各项准备工作,待相关监管规则与技术准备就绪后,今年将择机开通。
其中,光大证券分析师周明也曾表示,有了沪港通的成功经验,深港通准备时间目前来看只需要三个月,最大可能性是在9月中旬公布启动,12月中旬实施,留下今年最后半个月时间进行缓冲。
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荀玉根曾发文指出,根据沪港通经验,正式宣布后至少仍需三个月时间作技术准备,若年内开通,则10月份之前应会正式宣布,目前深港通已渐行渐近。
可见,深港通昨天的通过多少有些早于市场预期,有专家认为,目前海外往往是休假时间,中国市场也陷入某种停滞,可见监管方这是为了活跃市场,用尽了洪荒之力。
为何选择这个时候推出?
在今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适时启动深港通”。
可见,深港通开通的意义甚至超过了沪港通。而且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由于深圳与香港是近邻关系,这也更有利于两地的投资者相互了解对方的市场,了解对方的上市公司,这意味着深港通的开通更有利于两地投资者的投资。
据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港股通交易量占港股整体交易量的比重,从2016年5月初每日约占1.5%的比例,已逐步增长到目前超过4%的水平。有专家认为,港股通的活跃和港交所公告的推动可见对于深港通的预期明显早就升温。
据香港商报早前报道,从资金流向来看,自今年4月25日开始,港股通交易已经连续41个交易日净流入,累计净流入646.0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49亿元)。截至6月27日,港股通2500亿元人民币的总额度仅余636亿元,使用率已达到75%。若以目前港股通的活跃度计算,港股通总额度余额恐难以支撑一个月。
所谓深港通,即开通深交所与港交所互联互通机制,让两地投资者互相买卖股票。按照中国惯例,多数新政在技术层面往往早已经完备,通过额度管控也可以有效控制风险,加上沪港通两年前已经通过,深港通在理论上应该一直没有太大技术障碍,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及深港通。正因此,何时何地宣布推出,更多取决于整体考量,也是作为政策工具一种。经历过去年6月股灾波动之后,8月刚好距离人民币意外贬值一周年。目前经济乏力,股市清淡,推出深港通显然有提振市场信心的用意。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首席财经评论员徐瑾认为。
深港通对房产的影响?
2014年11月10日沪港通正式公布前一个交易日收盘,A股相对港股折价(溢价为负)的股票数量是22支,除去万科和潍柴动力两家之外,全部是上证的大块头,沪港通的标的。也就是此时,上证相对恒生是洼地,此后两月上证从2400点开始飙升近1000点。
有专家通过分析了2014年的实行的沪港通,认为深港通的实质性是利好的。认为深港通也会使得两地证券市场资本流通放开,将带动资金涌向低估“洼地”,推升当地的股票价格,就像中国人在海外买买买,奢侈品涨价,房地产升值。
截至昨日收盘,深港通传闻放出前恒生指数在下午港交所的扭捏下从午盘的上涨3%下挫至收盘涨2%,专家认为股市的表现也是印证了这一点的预测。
而近年以来,中国经济陷入胶着状态。增长趋势确定仍旧下行,股市仍旧盘整,即使这个市场上最活跃的意见领袖也开始缄默,主要原因实在没有太多新鲜谈资,目前唯一的热点在于房地产。
另外,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首席财经评论员徐瑾还认为,根据央行数据,2016年6月末,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6.55万亿元,同比增长30.9%,上半年个人购房贷款新增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翻倍有余。对比之下,6月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3.5%。个人房贷的超速增长与房地产开发贷增速放缓,意味着居民层面的加杠杆与企业层面的去杠杆,房价暴涨之势也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二三线城市,限购政策传言重新开始,一切似乎又回到原来的越涨越调控结果越涨的楼市循环。
四顾茫然之下,似乎只有坚实可见、“永不看跌”的房地产值得寄托信心,而放贷的井喷状态更可以准确描画中产阶级无处安放的惶惑。在这一窘境中,深港通为投资者的矛盾心理平添更多矛盾,是借钱买入已经高企的房子还是继续投资缺乏增长前景的股票中徘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