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微信:chinafundnews
8月25日中国基金报主办的2016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演讲者是北京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合伙人李泽刚,李泽刚是私募圈鼎鼎有名的“小李飞刀”,他擅长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做投资讲究价值为本、循性而动,是典型的主动管理价值派。
这次在论坛上,李泽刚分享的主题是“迎接私募基金规范新时代”。作为一个从业七年的老投资人,李泽刚对私募行业的生态看得比较透彻。他看到,在2014年新《基金法》将私募纳入监管、私募可以发行契约型基金以后,大量私募产品开启了创新发展道路,其背后是投资策略的个性化和创新化的表现,行业在2014年出现新的发展脉络。而到了2015、2016年,过去半年多监管出台了诸多私募新规,为了规范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淘汰一批不合格、不成熟的机构。多数私募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阶段性的困惑和挑战,需要逐步去适应新环境、积极去改进自身,规范发展。
李泽刚认为,目前是私募基金行业发展长河中的一个序曲,在行业内诸多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一个私募基金的生态圈即将形成,时间跨度不超过三年。未来私募基金行业在渠道服务商、机构服务商、服务外包商、证券交易供应商、研究服务供应商五大领域出现巨大变革。
李泽刚预测,一是在渠道方面,会出现少数具有牌照的机构迅速集中;二是更多机构会成为私募的战略投资者,FOF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三是未来两三年一批外包服务商将陆续成熟,给予私募的募、投、管、退系统支持;四是三年左右会出现万亿规模的券商PB部门,为私募提供更多证券交易服务;五是一些分析师团队将出现创业潮,更好地为私募提供研究服务。
以下是李泽刚的精彩演讲实录,以飨读者:
感谢中国基金报,让我能够有时间跟老前辈和战友们做一个简短的汇报。当前私募基金和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的一些挑战,不仅仅存在于固定收益的领域,也来自股票投资的领域,包括对冲、量化等等,是全方位的。但是今天我还是紧扣着主办方给我的主题,就是关于中国私募基金规范发展的主题。
今天我想探讨的,包括业内同行在一起提到的,就是私募基金行业面临监管加强的话题。过去一年以来,监管新政层出不穷,作为从业者,我们在不断学习过程当中。今天我不会从具体的某一个条文、某一个暂行管理办法展开探讨,只是讲一讲作为从业者的一些困惑,我们觉得行业面临的一些挑战,以及下一阶段我们整个私募基金行业的格局变化,有一些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我讲三个话题来分享。
2014年开启私募发展新脉络 产品个性化创新化出现
第一,还是要稍微回顾一下。我自己从业七年,在我看来,中国私募基金行业的2014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大家看到的是中国《基金法》的修改,把私募纳入监管,但是对于私募基金自身来讲,在2014年发生的变化远超出法规所带来的变化。
按照2014年之前的提法,我们不应该叫做私募基金,那时候叫做阳光私募,我们知道“阳光”这两个字在英文里没有可翻译的对应词,所以它是特定时期私募基金行业的状态,这种状态的本质就是私募基金借通道来发展,所以那个时候的法律框架,除了公司法、证券法之外,最主要的是信托法。
2014年开始,重要的是新基金法颁布实施之后,私募基金可以自主发行契约型基金,原来我们只叫投顾,2014年之后正式可以成为管理人了,这也带来更多责任和挑战,大量契约型产品涌现。
2015年开始新发的私募产品里面,有很多一部分,甚至超过一半产品都是契约型基金。对这个行业来讲,契约型基金不是简单的去通道的变化,大量私募基金产品创新背后是投资策略的个性化和创新化的表现。2015年大量私募基金开启了产品创新,背后包括量化交易、多策略对冲、宏观对冲等,包括期货市场、甚至海外市场,各家私募都开始了完全不同的个性化发展,这是2014年开启的一轮行业发展的脉络。但是很不幸,这种脉络在2015年被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所打断了。
过去的半年多以来,私募基金行业的新规出台,有的是试行办法,有的在征求意见,一系列的新规远不止这么多,所以我们风控部其实挺忙的,一直在学习。最近大家关注到基金行业圈子里面有一个例行动作,每周五收盘之后大家可能要看微信,监管机构又出了什么新规,又处罚了谁。刚刚过去的一周证监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以来检查的300多家私募基金出现的问题,以及对这些机构的处罚。
私募基金面临新的监管挑战 行业存在阶段性困惑
在讲感受之前,我们需要理解这一轮监管新政、监管加强的大背景。如果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讲是非常简单的。从全球的金融监管史来看,每一轮金融监管收缩的过程或者监管加强的过程,一定是发生了一些事件,或者是一轮股灾,或者是一轮金融危机,由此出现监管收紧。这一轮监管不只是面向私募行业,其实私募基金行业很重要是针对P2P业务,近期刚刚颁布了一个讨论稿,是接下来对P2P行业监管的指引。现在来看,不只是在私募基金领域,在银行领域,当下对银行的资金池或者说银行表外业务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监管,对公募基金以及券商的私募资管业务也出具了八条底线,所以对私募的监管是一系列的、全方位的金融监管收紧的一部分。
从这个角度我们很容易能理解,现在对私募基金不只是要规范发展,更直接的理解就是要规范或者监管,淘汰出一批从监管角度来讲不合格、不成熟的机构。所有私募现在面临来自监管的挑战和适应,监管环节比较多,包括销售环节、信息披露环节等。这一系列的变化就给整个私募基金从业者带来了新的、一系列的挑战。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股票投资领域,还来自固定收益领域及其他领域,现在很多金融品种,包括衍生品市场也是这样。分级基金,过去两三年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最快的、规模最大的一块是分级基金,现在可能增量不会有,存量正在讨论,所以这是一个全面去杠杆、金融收缩的一个过程。
因此,我们的困惑不只是来自投资层面,而来自更多的领域。从北京和聚投资的角度来讲,过去一年我们又招了很多人,理论上很多工作是可以外包的,但是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现这些工作外包不了。我们现在4个IT,平均从业年龄都超过10年,但是他们到了北京和聚投资之后,发现工作比原来在公募基金还要难干。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一个私募基金公司,内部数据很难整合,运营和风控很难展开工作,很重要的原因是股票市场异常波动之后,券商的交易系统外接现在被停掉了,所以我们过去可以通过恒生等很多IT工具进行交易、运营、风控等,但这些工具现在都很难展开工作,这也是当下我们面临的困局。对于主动投资的角度来讲还好,但是对于一些量化投资,多市场、多策略对冲的机构来讲,这是有问题的,后台系统问题可能更大。
现在新规不断,具体某一些新规,从我们角度来看,很难阶段性把握政策的尺度到底在哪儿。比如前两个月关于私募基金产品不允许穿透的问题该如何理解,最近两周出台关于私募基金投资顾问,大量老产品都是投资顾问的角色,投顾的基金经理至少要有三人三年的人员储备。如果按照最严格的尺度来讲,可能市场上只有2~5%的私募会满足这个条件,所以大量的投顾业务就没法展开了。而现在大量银行的产品还是要借通道来展开风控,这都是阶段性行业面临的困惑。
一个私募基金的生态圈形成 五大领域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当然,这是私募基金行业发展长河中的一个序曲,在我们看来,很多更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我的总结是,变化在当下已经开始了,整个中国私募基金的生态圈正在形成或者即将形成,这个时间跨度我觉得不会超过三年。
大家知道,很多人做私募都是创业,最开始就几个人或二十个人,基数通常都不大。即便到现在,从公司组织架构的角度来讲,能够外包的就外包。实际上一个典型的海外成熟市场的对冲基金不需要这么多人,可以有大量外包,销售外包、行政外包、研究外包,甚至交易都可以外包,对冲基金只有十来个人,就可以掌管百亿规模,除了投资决策的活不能外包,其他全都外包。但是国内到目前为止,也是很多私募基金发展到现在面临的困惑,很多公司组织架构设置必须要做,因为无法外包,当然不是说未来也不会形成。
下一阶段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情况,比如说头两者已经形成了一部分。第一块是渠道服务商。之前是非常多的,很多机构都可以卖私募基金,从过去几个月以来,私募基金销售也开始了给“牌照”一说,只有有牌照才有代销资格,也就是说这个行业一定会出现少数具有牌照的机构,主要是第三方,包括银行等,出现行业内迅速集中的过程。
第二块是机构服务。到现在私募基金,从投资者角度看,我相信很多私募基金的持有人,可能一半以上,在我们公司可能60~70%以上都是来自个人投资者。在海外成熟市场其实不是这样,投资者应该有更多更大的机构,作为私募的战略投资人。从国内的角度来讲,实际上现在也面临私募基金发展的瓶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公司数量几千家,产品数量上万个,对于投资人来讲,很难甄别哪个好、哪个坏,哪一个是进取的风格,哪一个是保守的风格。而且现在对于私募基金研究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从业者越来越多,并且非常分散。所以,下一阶段就会诞生一个新的市场,比如说像FOF,有相对比较成熟的研究市场,能够跟私募研究人直接沟通,更能理解各家私募的风格,这是行业的趋势。现在包括很多FOF,包括监管角度,也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所以机构业务是下一阶段重要的发展点。
第三块是服务外包。其实这个生态圈形成的过程就是这个行业创业浪潮的过程。实际上在服务外包领域,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刚才讲我们的IT,现在大量跟外面的IT供应商在探讨标准,这些人都是一些创业型的公司,但是这些团队都是来自于包括恒生、迅投、东方财富等原来做得比较好的IT供应商,这些人陆续在出来,而且他们业务的聚焦、研究领域的聚焦就在私募领域。我相信接下来两三年时间就会有一批这样的外包服务商陆续成熟起来,私募基金的募、投、管、退都需要系统支持,包括我们的运营系统、销售系统和CRM系统等等,会有更成熟的解决方案。
第四块是证券交易供应商。说的很抽象,其实就是当下在我看来非常有前景的券商PB业务。前期它是一个规模形成的过程,到一定阶段之后会形成几家寡头,整个市场可能会形成几家比较大型的PB商,他们的托管费率、外包费率加起来非常低,这是私募去通道化之后取得的一个行业成果,但是整个综合服务外包提供的服务远不止当下,下一阶段大量的私募基金多策略的交易模式需要融资、份额转让等,我们的投资者也需要更多信用的服务,这些其实都是券商盈利的机会。也许差不多三年,三年之后我相信会有不止一个券商的PB部门的托管和外包的规模、核心资产规模能够超过一万亿,这一万亿的话,我猜他好好琢磨的话应该有1%的利润率,他的平台上面有100块钱,他就能赚1块钱,这样会形成几家寡头,他们每年的利润应该有一百亿。这是围绕着私募基金行业创业或者创新的巨大市场。
最后一块,关于研究服务供应商。我们也看到了一批创业潮。我们知道,新财富排名到现在已经有好几年了,累积到现在,整个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分析师团队,也就是卖方分析师队伍,整个圈子非常大。其实这个圈子跟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行业一样,是非常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业务,所以存在着创业机会。一轮创业潮是投资管理,从公募基金下海,差不多是07年、08年开始,2015年是一个巅峰;另外一批人是公募基金的销售团队出来,代表是诺亚,已经上市了,其实这样的第三方销售公司很多;还有一部分创业团队就是分析师,我们看到他们正在创业。模式很多,未来终极的格局是他们会独立成为卖方研究团队,跟券商没有关系。过渡的形式就是他们可能以承包的形式或者合资的形式跟券商合作,他们的激励机制跟传统的研究所完全不一样。我们现在实际上已经接触到了,有一批团队正在聚合过程当中,而他们能提供的服务可能超越了原来的研究所。我们知道私募基金除了投二级市场,还可以投大量非标准化资产,包括定向增发、可交换债,都是非常好的投资领域,私募基金结合着这些卖方研究,进行更紧密的业务合作,从而在这一块市场更容易站稳脚跟或者更容易抓到更多投资机会。
作为今天的总结,我有这样的感受,当下监管环境的确很严,但是行业也确实在悄无声息地进行转型升级换代的过程。站在这里,跟很多从业者一样,我们倍感珍惜这个年代,为什么呢,因为私募基金行业是整个金融市场几乎是唯一一个能够创业的领域,包括围绕着私募基金的生态圈,营造给个人创业的机会,所以对每一个从业者来讲,要倍加珍惜这样一个历史的机会窗,要倍加珍惜我们的千百万持有人对我们的信任。过去多少年以来都是战战兢兢,所以在这里我也代表在座的与会的大量私募基金,感谢中国基金报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给大家展示的机会。相信这一轮监管潮之后,有更多优秀管理人出现在资产管理行业里面,他们会讲出更加精彩的故事。谢谢大家!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