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良好的生态圈取决于其多样化的程度,不仅需要优胜劣汰的过程,也需要“新兴势力”的加入。时下私募就有两个新策略私募,净值走势惊人。
第一股新势力
新股不败是A股的神话,新股上市股价翻两倍是常态。而2016年打新新规之后,使得A类投资者优势丧失,而C类投资者却捡了个漏。
为什么这么说?从1月1日起,新股发行制度按照最新的办法执行,其中对配售制度进行了改革,最大的变化之一在于不必提前冻结资金。
对于风控较为严格的A类(公募、社保)、B类(保险、年金)投资者来说,基于担心较为严格的惩罚措施,需要持有相应的市值或者现金,在现有政策框架下收益率一般,但对于风控不严格的一般C类(私募、券商资管、个人)投资者,则基本只需要在两市分别持有1000万元A股非限售流通市值即可参与网下打新。
玄机在于,因为能够顶格申报,只要报价在有效区间,对于网下打新的C类而言,只是多中和少中,但100%可中签。而2000万元的底仓则由量化对冲策略胜任,只要维持底仓净值走势平稳,加上打新的确定性收益,今年有相当可观的收益率。
以某一私募量化打新基金为例,成立于5月底,到目前打新部分就有近5%的收益率贡献。但是每一个策略都有它的局限性。“量化+打新”策略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参与人数急剧增多。
据说,网下打新投资者从年初不足1000人,到目前接近4000人,要做得趁早;假如规则改变,那么策略基础丧失,而政策风险是很难预知的。
第二股新势力
第二股新势力就是量化T+0。在2015年下半年之前,量化策略中,市场中性策略大行其道;在去年下半年股指期货受限后,江河日下。在这种情况之下,迫使很多对冲基金开始将目光投向程序化T+0交易。
不过,要想实现程序化T+0交易并获取高收益率却不容易。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固定的证券券源作为底仓,以及日内交易策略。由于国内融券成本高,证券券源少,融券的方式不能根本上解决证券券源的问题,需要自己长线持有一些股票作为底仓。
而长期持有的股票会暴露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之下,所以选什么股票至关重要。另外,日内程序化交易策略对数据和系统的要求极高。
高频的日内交易策略需要日内Tick级价格变动数据,与传统策略相比,数据量高好几个量级。并且对交易的精度要求更高:由于T+0交易每笔交易的获利有限,如何先人一步是策略开发者需要重点攻克的难关。
这种策略会重演期货交易上的故事,有经验赚取无经验人的钱,量化交易赚取手工作坊的钱。当前采取此类策略的基金有不少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在A股放开T+0交易限制之前,相信此类策略仍旧可以作为阿尔法收益的来源。该策略的局限之一就是T+0规则的放开,在目前还未看到这种迹象,还可以“且吃且珍惜”。
当市场重回“起点”时,无论过程是窄幅震荡还是大趋势行情,私募基金总能为投资者创造丰厚的超额收益,而大部分散户因为内心的贪婪与恐惧,上涨拿不住,下跌扛不住,频繁交易中当了别人的韭菜与接盘侠。
正是逢低建仓的好时机
就目前市场来看,本轮上涨的主逻辑没有发生变化:利率下行带来的资金充裕,伴随改革加速推进。短期内存量博弈消耗战仍将持续,流动性趋势仍在缓慢调整。
近期的市场情绪或有小幅回暖,但若无持续性刺激或仍然是短期行为。8月市场仍然是大盘蓝筹股表现优于中小盘,但涨幅优势有所收窄。
所以从中长期来看,仍是结构性震荡的慢牛行情。非系统性回调的时候,正是逢低建仓的好时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