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昨特地到展覽緬懷。
繪畫《老夫子》的漫畫家王家禧(筆名:王澤)於日前逝世,正於灣仔動漫基地舉行的《老夫子》作品展延長展期至今日,不少香港市民昨日把握最後機會參觀展覽,向這位一代漫畫大師致敬。有市民對作者離世感到可惜,認為《老夫子》是本土文化的代表作品,兼極具教育意義,希望政府及社會予以重視。
動漫基地現正舉行向大師致敬系列三─王澤《想入非非─老夫子漫畫作品展》,展覽原定至昨晚8時結束,前日因應作者王家禧逝世,決定延長至今午1時,免費入場。昨日早上10時正,已有零星市民一早到動漫基地等候展覽開門。
黃先生讚漫畫針砭時弊
今年52歲的黃先生,昨日特地與妻子參觀展覽,懷緬昔日閱讀《老夫子》的時光。他認為,《老夫子》反映香港華洋雜處的本地特色及當時社會狀況,是香港上世紀60至80年代的寫照,「入面有鬼佬和時髦嘢,好似陳小姐穿旗袍,是當時女性地道穿着,秦先生、老趙則是典型的西裝潮流穿着;而當時警察的執法問題、吐痰、亂拋垃圾等社會問題都有刻畫出來。」
他又憶述,最初在屋邨理髮店接觸到《老夫子》,「當時好多小孩等剪頭髮,有時需要等一小時,便看《老夫子》作消遣,順便學到好多四字詞語和成語。」他大讚王家禧的標題起得好,「一睇就知道故事內容」,有助培養小朋友的中文水平,認為政府和社會應該重視漫畫作品的教育功能。
市民鄭小姐從新聞報道得知王家禧去世,於是特別抽空前來參觀。她最喜歡《老夫子》題材生活化,「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事化為畫面,好搞笑!」她又說,就讀小學的女兒愛閱讀《老夫子》,更透過作品學會不少抽象難懂的詞彙,「本來都陪她來,但她早上要補習,唯有吩咐工人姐姐下午帶她來參觀。」
《老夫子》雖是上世紀讀物,但至今仍有年輕人為之着迷。今年13歲的郭同學,昨早與母親一同前來參觀,他指自己小時候在圖書館首次接觸這作品,覺得內容有趣和好笑,「好鍾意大番薯,成日被人整蠱,踩蕉皮跣低,好搞笑」,他認同透過作品學到不少詞彙,家中亦收藏有四五本《老夫子》漫畫。
吳小姐憂無以為繼
不過,也有參觀者擔心作品無以為繼,吳小姐坦言,會看《老夫子》的人已有一定年紀,新一代對作品認識不多,「都是我哥哥、妹妹那一輩在看,後生一輩都不看了,有親戚的兒子廿幾歲人都無睇過。」她認為《老夫子》的角色維肖維妙,故事內容寫實,匯聚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漫畫中出現好多懷舊物品,好似以前的電視機之類」,值得港人緬懷。
第七頻道香港站 記者/Elvis 采編/Raymond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