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为进一步加快全市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近日,乌鲁木齐市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举措》)。在这份有着30条实打实内容的若干举措中,针对首府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给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题方案。(见今日本报05版)
如果仔细阅读《举措》全文会发现,从专项资金的设立,到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从放宽企业登记条件的限制,到相关土地政策的完善;从鼓励加快特色文化街区的建设,到重点加大马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从着力培育原创舞台艺术精品,到培育引导文化消费,推动“体育+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思维脉络清晰可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体育产业、文化产业等一些相关产业在经济迅猛发展的良好环境下应运而生。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各自行经的轨迹中,产生了许多的交叉融合。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文化产业发展为其提供成熟、可鉴的经验平台,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体育产业的不断充实和丰富,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促进文化体育产业的不断进步,就必须要打破二者的行业壁垒,联动发力。
事实上,早在多年以前,我们就已经不断在“文化+体育”的产业融合发展方面作出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当新疆男篮、女篮在中国职业篮坛的舞台上冉冉升起时,与之而来的篮球文化和所带动的新疆职业篮球相关的产业发展,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体育文化的魅力;当新疆的56种自然旅游资源,通过诗歌、舞蹈、音乐、摄影、美术等形式向世界展示时,自驾、徒步、骑游、滑雪等多种多样的体育旅游业态便纷纷抢滩新疆,让我们看到了文化蕴含的巨大魅力。
当然,这些商业模式对于体育企业来说只是个骨架,真正的核心和灵魂,却是体育文化。要提升体育消费,打造体育文化应该是第一步。而体育文化恰恰也是体育“十三五”规划的五大目标之一。
发展体育产业的深层推动力,来自植根于大众的体育文化氛围。2016年,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更是让新疆的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迈上新阶。已经连续举办了14届的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就是首府对促进“文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探索的现实印证。
通过这种联动发展打破行业壁垒,各族群众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花滑、攀岩、篮球、乒乓球、音乐会、马拉松、摄影等各种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纷纷转战新疆,足球学校、冰上示范校、棒球选修课等等,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生活。随之带动的旅游、休闲、娱乐、度假、康养等产业多点开花。
当前,新疆正处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五大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作为首府,乌鲁木齐更需要做好表率,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不久前结束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多元化投资格局,要做活做强实体经济,大幅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
以《举措》中提到的一点内容来看:“要加大冬季运动场地设施建设,鼓励利用广场、操场、公共绿地人工浇筑滑冰场地,大力推广"仿真冰"项目。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个人成立冰雪运动俱乐部和培训学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冰雪运动项目,切实提高冰雪运动场馆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以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为契机,积极举办各类高层次、高水平的冰雪体育比赛,提高运营水平,扩大冰雪运动影响。”毫无疑问,这一举措的实施,必将为惠及民生、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促进文化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而这,仅仅只是整个《举措》中的一部分内容。
现实中,国家层面对文化体育产业的规划与推动,让人感受到了转变文化体育发展方式的迫切。但对于新疆来说,这种迫切还远不止于此,让文化体育真正成为全疆各族群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孩子们的成长被文化浸润,被体育丰富,让未来收获的不仅仅是产业红利,让世界对新疆的认识能更真实、更丰满、更立体,其实我们还能做得更多。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