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的最后十年间,先后有吴子牛、谢飞、李安、严浩、徐立功、张艺谋等导演多次获得金熊、银熊大奖。
其中1993年更是由谢飞导演的《香魂女》和李安导演的《喜宴》,两部讨论华人文化的华语电影并列夺得当年的金熊大奖;演员方面则是有张曼玉和萧芳芳,分别凭借《阮玲玉》(1992)、《女人四十》(1995)摘得柏林影后桂冠。
进入21世纪,入围柏林电影节的华语片形象愈发多元。2007年,王全安凭借《图雅的婚事》获得第57届最佳影片金熊奖。王全安也将作为评委团成员参与到今年主竞赛的评奖过程。2014年三部华语片同台逐鹿金熊:刁亦男导演的《白日焰火》和娄烨导演的《推拿》,分别摘得了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艺术成就银熊奖两项大奖;同年廖凡凭借《白日焰火》中的精彩表现,摘得柏林影帝。2016年入围主竞赛单元的电影《长江图》,则有摄影师李屏宾获得最佳艺术成就奖。
又到一年影节时,此番华语电影入围的成绩也相当喜人:主竞赛单元有中国动画导演刘健的作品《好极了》,这是首部入围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华语动画长片;全景单元中有台湾导演黄惠侦的作品《日常对话》、宋川导演的《巧巧》、杨恒导演的《空山异客》,以及胡笳导演的《槟榔血》;
新生代和论坛单元中则分别有赵祥作品《石头》、黄骥和大冢龙治合作的作品《笨鸟》和马莉导演的《囚》入围。此外日本导演萨布港台日德四地合拍的新作《龙先生》也入围了主竞赛单元,该片由张震担任男主角。
主竞赛单元
《好极了》
导演:刘健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世界首映
南方小城,大雨将至。工地司机小张为了挽救和女友的爱情,抢劫了老板的巨款,引发连锁反应。几股势力纷纷对小张展开追逐。原本没有关系的他们,命运产生了交集。在一番阴差阳错、啼笑皆非的交手之后,他们迎来了意想不到的结局。导演刘健用独特的画风描绘了在一个发生在一天之内的黑色幽默故事,令人拍案叫绝。
本片导演刘健,在2007年创立了“乐无边动画工作室”,其创作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刺痛我》曾入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动画长片奖的竞赛单元。刘健的第一部作品可谓他“单打独斗”磨出来的作品,他在三年的时间里,自己担任导演、编剧及动画制作,最终完成了《刺痛我》。新作《好极了》也将延续之前作品里黑色幽默的风格特色。
全景单元
《槟榔血》
导演:胡笳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香港
世界首映
本片导演胡笳通过2013年的《舞台》进入大众视野,该片曾入围第八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竞赛单元。胡笳出生于新疆,成长于上海,留学于法国,回国后涉足纪录片领域,也参与编写和执导了多部剧情电影。
《槟榔血》的故事发生在热带的海边小镇,一处冲浪盛地,而随着盛夏到来,三个年轻人在卷入了感情和欲望的漩涡。在海洋馆工作的黎齐,性格开朗而帅气的任宇,两人在小镇共同生活多年,而女大学生百灵的到来,使得两人间的情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三人逐渐结下深刻的友谊,而年轻的激情在某夜达到了顶峰。但当地流氓却扰乱了他们,惨剧的发生同样难以逆转。喧嚣的海滩、冲浪少年黝黑发亮的脊背,映照着青春的面孔,在这个夏天,什么都没有改变,一切仍在继续。
《空山异客》
导演:杨恒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世界首映
《空山异客》是导演杨恒的第四部长片,他之前的作品有《槟榔》《光斑》《那片湖水》,以及短片《凹凸》《车厢》《遗忘的瞬间》。杨恒也是国际电影的常客了,2006年他就凭借处女作《槟榔》获得了釜山国际电影节的“新潮流奖”以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的“新导演奖”。《光斑》《那片湖水》则入选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在这部电影里,刚刚出狱的中年男子,在离家多年后,重新回到了家乡,他找到了儿时的朋友,曾经的女友,多年不见的兄长,他似乎在寻找什么,结果却是一无所获,他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失去了联系,他无法看到未来,他只能走在路上,直到被另一种偶然击倒在地。
生命或许就是如此,一直都走在路上,一直都充满偶然,犹如梦境。飞速变化的中国到处生机勃勃,但偏远的乡村似乎显得过分安静,以至有些沉闷。 在这安静而沉闷的表像下,却隐藏着不安和躁动。导演杨恒阐述道:“电影是诗意的现实。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极端化的符号,他象徵那些正在老去、逃离了土地却又无法融入都市的年轻人。本片沿着他的视角去观察乡村,去体味苦涩而温暖的心灵瞬间。我将赋予此片一种散文的结构,人物不断行走在路上,与各种风景擦肩而过,既象徵生命的延续,又是人物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
《巧巧》
导演:宋川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法国
世界首映
巧巧是个年轻而骄傲的城市女孩,去乡下看望父母,而她一心想回到城市和好友一起做生意。而她的父母希望她多留会,巧巧犹豫不绝,整天在山中闲逛。在这个过程中,她变成了被评头论足的对象,并被一个有钱走私贩的儿子给盯上了。导演宋川希望通过这么一部电影,展现当代女性的一种生活状况,她们选择扎根城市,和她们生长的土壤决裂开来,但血缘关系引发的牵挂却又难以放下。
宋川出生于云南,200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在电视界从事编导电影和纪录片的工作。他的处女作《欢欢》,启用家乡的非职业演员,获得业界的好评。此次入围柏林全景单元的《巧巧》则是宋川第一部成熟的电影作品。
《日常对话 》/ 纪录片
导演:黄惠侦
制片国家/地区:台湾
欧洲首映
《日常对话》讲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家庭故事。片中的母亲是个假小子,却在台湾传统的压迫下早早成婚,生下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就是本片导演黄惠侦。母亲离开了暴力的丈夫独自把女儿们拉扯到大,以在殡仪馆做殡礼人为生,而她也将男人们从自己的生活中革除了,她只和女人进行交往。但在当下保守的语境中,谈论母亲不一般的恋爱关系似乎是一种禁忌,但黄惠侦拍摄本片正是为了打破这一禁忌。
在片中系列长镜头里,母女两人讨论有关信任、虐待、意志等话题,而这些谈话往往以痛苦的沉默结束。黄惠侦希望通过和母亲讨论子女和情人,以此来理解她的母亲。而在此过程中,台湾三代女性变化的生活状态也浮现在观众面前。本片曾提名第53届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
论坛单元
《囚》/ 纪录片
导演:马莉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世界首映
《囚》是70后中国女导演马莉拍摄的“人的困境”的第三部作品。她之前的纪录片作品有《京生》和《无镜》。这部全长280分钟的影片将是一部生命的窒息史。在中国东北某精神病院封闭疗区,病人们身患无法根治的精神重疾,他们不断创造出荒诞不经的虚幻世界,药物会让他们短暂清醒,回到所谓的理性世界。但他们终究被囚禁在以知识为名的狱中,无法逃离,挣扎无效。
影片勾勒出卡夫卡所说的这么一番图景:“我们不是生活在被毁坏的世界,而是生活在错乱的世界,我们就像被遗弃的孩子,迷失在森林里”。
新生代单元
《笨鸟》
导演:黄骥;大冢龙治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世界首映
80后女导演黄骥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大学期间就已经开始进行独立电影创作,大三时编剧的《玲玲的花园》获德国科隆中国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奖。大四毕业同年冬天在湖南老家导演第一部短片《橘子皮的温度》,参加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2012年导演《鸡蛋和石头》,获2012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及西班牙拉斯帕尔玛斯国际电影节特别评委会奖。
黄骥和大冢龙治这对夫妻档在2010年合作的《橘子皮的温度》就曾入围柏林该单元。此次他们联袂执导的新作讲述了一个有关孤独的故事。剧中的主角是个16岁的内向少女,她的母亲常年在外,她试图进入警校学习,却又因为偷盗手机而被抓。这部电影将展现中国小城镇的典型面貌——腐朽落后,充满性侵危险,同时受到各式新媒介入侵。
《石头》
导演:赵祥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世界首映
本片导演赵祥其实一直变幻着身份活跃在电影界。赵祥自从1998年从上戏表演系毕业以来,以来参演过多部电影,其中包括:关锦鹏《长恨歌》、陆川《王的盛宴》、刘杰《青春派》《德兰》饰演信用社主任。除此之外,他还在《梦幻田园》以及《十七岁的单车》中担任副美术及道具。从2000年起,他先后担任陆川《寻枪》的第二副导演,以及《可可西里》和《王的盛宴》的执行导演。2009年参与制作关锦鹏导演电影《用心跳-时间的玫瑰》担任第一副导演。刘杰也是赵祥长期的合作伙伴。在《马背上的法庭》《透析》《碧落雪山》《青春派》《德兰》这五部刘杰的作品里,赵祥都是影片的执行导演。
这位蛰伏已久的电影人终于迎来了编剧和导演的处女作《石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1岁的石头去县城领三好学生的奖状,意外被奖励了一个新足球。为了能够让春节才能回来的父亲看到三好学生奖状和新足球,得到父亲的认可,而把球带回了家。结果校长认定足球不是他的而是给集体的,并威胁要收回三好学生奖状,石头把球扎漏交出足球,随后自己的好友菜包踢了第一脚被诬陷踢坏足球。矛盾开始转嫁,石头却没有勇气站出来承认,想尽一切办法替朋友补偿又屡屡失败,谎言越来越多,直到友谊崩塌,当他鼓足勇气承认错误的时候,结局又不是他想的样子。
《宛若天堂》
Almost Heaven
导演:Carol Salter
制片国家/地区:英国
世界首映
总有把目光投向中国并敢于拍摄国语片的外国导演,比如去年全景单元入围影片《三伏天》就是美国导演乔丹·席勒执导的华语电影。这部《宛如天堂》来自英国女导演Carol Salter,这也是她的处女作。电影和它所记录的主人公保持了一段距离,纪实地刻录下一个远离家乡的17岁女孩,在中国最大的殡仪馆里学习成为一位入殓师时,经历到的困惑和焦虑。她会害怕火葬场走廊里可能游荡着的灵魂,也会和同事打闹嬉戏。从《宛若天堂》里的故事,是一个女孩走向成年生活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不仅有人类的游魂和尸体,也有赶不上社会极速发展脚步的旧的传统。
聚焦德国本土电影
《铁头》
Ironhead
导演:Tian Dong
制片国家/地区:德国
世界首映
虽然制片国家是德国,片子也被分到了德国本土电影单元,但是这部《铁头》是中国年轻导演拍摄的有关中国的纪录片。这位曾在南京艺术学院学单簧管的年轻人毕业后去往德国科隆进修,而这部《铁头》则是他的毕业作品。一切源于15年前,那年中国第一次入围世界杯决赛圈,这么一种想法流传开来——传统的少林功夫能和足球运动结合起来,后者或许可以从中受益。于是当时的教头释延鲁就把用功夫振兴足球的任务视为己任,而这一举措似乎也贴合着政府的利益。而在小小的少林足球学校里的孩子们,他们怀揣着怎样的希冀和梦想?而功夫足球真的能提供给他们敞亮的未来吗?
撰文:胡旻旻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共平台深焦(deep_focus)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