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受的标准教育是,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好人,一种坏人。好人什么都好,坏人什么都坏。
可是,人长大成熟后,发现并不是这样。
好人常常好心办坏事,坏人也有好的一面。人的好坏,得看当事人处在什么样的情景,是对哪部分人群,站在哪个角度立场来说。
黑与白之间,更多是灰色地带、模糊地带,如果断然绝对化,会让自己的看法出现偏差,判断产生失误。
社会阶层也是如此,富豪、贫穷阶层总是少数,大部分是小康、中产阶级。纺锤形的社会结构,最稳定安全。一个社会如果两极分化严重,就不稳定,会有动乱,比如现在拉美的智利、阿根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不可自拔。
中产阶层,是指有着较高收入、工作安定、经济上一定独立的人群,常用于白领、学者、专业人士、中层干部、中小型企业主等,也被称为小资产阶级,不像上流社会权贵那样拥有巨额财富,也不像低收入人群可以享受福利保障。
这一数量巨大的中产人群,是各商业机构追逐的目标,设计的各项产品、服务,无一不是根据这部分群体的需求而来。
奔驰、宝马,这些奢侈汽车品牌都降低身段,主攻30万~50万价格带的车型。优衣库、H&M、Zara等服饰品牌的热卖,正是切中中产阶层对服装“要时尚潮流,又要高性价比”的热切需求。
葡萄酒行业也是如此。
法国有一种级别类型的葡萄酒,叫“Cru Bourgeois”,早就在这么做。
波尔多葡萄酒,以优质而闻名于世界,以拉菲、侯伯王为首的1855年分级制度名庄酒,喝起来口感醇厚,品质优异,但是价格昂贵,就算是高收入人群,也觉得高不可攀,偶尔饮用还可接受,日常饮用不够开销。
对这部分中产人群来说,廉价的餐酒喝起来,价格那是绰绰有余,但是总感觉口感不好,品质不够高。就像用惯苹果、三星、华为手机的人,让他们用OPPO、金立,就会不舒服。
中产人群讲究的是风格和品质,看看宜家家居在全世界的受欢迎程度就可知一斑,这个群体中的“小资”“文艺青年”更是典型。
法国波尔多左岸的梅多克产区,葡萄园面积超过16000公顷,大小酒庄数量众多,这些酒庄的葡萄酒质量都很优秀,但是如果向中产人群推广,又该怎么切入?
于是,1932年,波尔多的行业协会就想出一个方法,推出一个葡萄酒评选榜单“Cru BourgeoisClassification”(中级名庄分级制度)。
“Cru”是“葡萄园”的意思,也有中文译为酒庄的,“Bourgeois”意思是“中产阶级的,中产人士”,合在一起,“Cru Bourgeois”就是“中产阶级的葡萄酒”,(简单说,叫中级庄),这个意思和定位够直接了当吧!
这个榜单和“1855年分级制度”作了补充,并在级别上低于后者。“1855年分级制度”评出的是顶级名庄酒,那么还有一些落选的优质葡萄酒,就被选进了“Cru Bourgeois”中级庄分级制度。
中级庄分级制度,又精选梅多克产区的优质葡萄酒,从茫茫大海般的酒庄里,选出一批高品质低价格的酒款。2011年修订的中级庄榜单,葡萄生产面积相当于梅多克产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具有相当大的代表性。
中级庄榜单的推出,让中产阶级人群有了一个选优质美酒的依据。挑酒买酒,照葫芦画瓢,照榜单选酒,简单容易。
虽然在1966、1978、2003、2008和2015年,这份榜单历经废除、重订、修改,但还是具有很高的公信力,并具有法律效力。
入选“Cru Bourgeois Classification”(中级名庄分级制度),一般在葡萄酒的正标上有“Cru Bourgeois”字样(见上图),或者在背标上有一个长方形的锡箔标签(见下图)。
“Cru Bourgeois”属于AOC级别,在市场上的价格一般在200~400元之间,当然也有更优质的酒款,卖到更贵的价格。
在法国,波尔多人太会做生意。
以前作为出口中转贸点,倒卖葡萄酒,接着,改滩涂为良田,成为优质葡萄酒产区,再到,设立“1855年分级制度”,让波尔多名庄酒占领世界高端市场,再后来,设立中级庄榜单,打入中产阶级人群。
这一系列商业行为,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想做好生意,还是学学波尔多人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