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问题一直备受家长、老师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也纷纷对此建言献策。他们对校园欺凌问题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和意见?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多方发力解决校园欺凌
马力
全国政协委员
“
校园欺凌现象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要强化监护人责任意识,对未尽职的监护人应追责。还要加强校园规范管理,将建设和谐校园纳入考核体系内容。最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出版物内容加强审查,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监管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
扎紧社会环境的篱笆
方青
全国人大代表
“
站在预防角度,防治校园欺凌要扎紧社会环境的篱笆。我平时和孩子交流时,也听他们说起,对高仿真环境中的枪战、暴力游戏非常感兴趣,因为“玩起来很解气,会有斩妖除魔的英雄感觉”。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实施暴力后不感到害怕?是不是在游戏里看惯了血腥场面,通过互联网接触到的黄色、枪杀、暴力类网络游戏和影视作品,让他们分不太清楚游戏和现实的区别?对网络游戏、影视作品要严加管理,扎紧社会环境的篱笆,保护孩子们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
另外,还要扎起良好的家风、家规的篱笆。好的家风家规能培养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培养孩子守规矩的意识、底线意识。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
校园暴力必须解决三个缺失
贺优琳
全国人大代表
“
青少年暴力案件的增加,是和现在普遍存在于青少年中的暴力倾向密不可分的。三个“缺失”导致了上述现象: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学校道德教育缺失,幼儿学前教育缺失。
解决校园暴力问题,必须先解决这三个“缺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学校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国家要规定校园欺凌的准确定义,对校园欺凌行为分级,对应不同的响应机制和处理措施,以避免因学校、家长对行为是否属于校园欺凌而产生争议;将学前教育尽快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围,实行免费教育。
来源 | 《新京报》
”
惩戒校园欺凌应制定细则
刘晓翠
全国人大代表
“
在中国如何处理校园欺凌、如何定义校园欺凌?各个专家学者可能会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很多采用国外的定义。为了更好应对中国校园欺凌问题,建议组织开展系统研究。
推动出台具体、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建议教育部门对校园暴力和欺凌作出细化规定,并出台相关惩戒规则推动出台具体、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来切实防止校园欺凌行为。
对教育工作者、老师、学生、家长等开展有关校园欺凌的专题培训,从而推动校园欺凌事件的科学解决。
积极构建第三方处理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学生及其家长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时均面临经验不足的困境,有些学生家长采取上访、堵校等激烈手段主张权益,也有些学校因处理方法不当而导致矛盾升级,致使一些轻微的校园欺凌事件上升至社会热点演化成公众事件。
来源 | 《新京报》
”
对校园欺凌进行法律界定
高小玫
全国政协委员
“
若《校园安全法》立法时机尚未成熟,可就校园欺凌的界定、强化监护人责任追究等方面先做一些尝试。应通过发布部门意见或司法解释等方式,对校园欺凌的界定进行专业的法律界定,应该将“精神损害”作为构成要素,在司法认定中体现适当权重。在将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或专项立法时,可以强化监护人的督促和制裁措施,让监护人“有感”。具体而言,可以对监护人的管教措施规定一到三年的期限,定期汇报,并责令监护人就管教措施缴纳保证金。
来源 | 《新京报》
”
对施暴监护人提出量刑规定
曾蓉
全国政协委员
“
现在校园暴力大家都很关注,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不仅仅是学校、家里的责任,更应该考虑施暴的未成年监护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如果说导致孩子很大伤害,对监护人应该要判刑。
对于学校也不仅仅是简单责任,要用法律来严肃处理。未成年人暴力在学校,但行使暴力的孩子本身监护人应该有责任的,但是我们往往忽略这一块,未成年家长应该入刑,不应该仅仅是施暴的孩子。社会层面更加注重宣传教育,以及提升孩子、家长等总和素质,从法律层面应该对施暴监护人提出量刑规定。
来源 | 《法制晚报》
”
培养学生尊重、平等意识
尚绍华
全国政协委员
“
除了在品德、法制教育中加入有关校园暴力的内容外,还应该把防止校园暴力教育放进中小学青春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并在其中融入科学的社会性别平等、多元性别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平等的意识。在对老师开展的防治校园暴力培训中,应该加入有关性别平等和多元性别知识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有关性别平等和多元性别知识的普及。
来源:微言教育。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