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好像在哪见过,你记得吗?”
“我是脸盲,你别骗我。”
对于脸盲来说,最头疼的不止如此:他们认不全偶像团体成员,因为脸长得都太像;追美剧英剧只能看剧情,根本分不出来谁是谁;偶遇老同学,还得边聊天边回忆这人到底是谁;最容易被她们遗忘的关系,叫做“朋友的朋友”。
现在社会上我们看见那么多张脸,可如果不是显而易见的特征,想要全部记住并正确辨认出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服?来测!
目前诊断脸盲症有多套测试,如本顿面部识别测试(BFRT)、剑桥脸部记忆测试(CFMT)以及人面失认症20条索(PI20)。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名人面孔测试。
请看下图,你能认出其中几个?记得投票哦~
上图脸盲测试的标准答案是:A.毛主席;B.奥巴马;C.普京;D.希拉里;E.贝克汉姆;F.迈克尔·杰克逊。
如果你认识这些名人却辨识不出3个以上,可能就属于中国数千万脸盲症大军中的一员了!
健康君先带你感受一下“脸盲症”的世界 ↓↓↓
△ 12306网站验证码
看到这些验证码,健康君只想摊手+葛优躺......
其实,这种神奇的事件不光发生于娱乐圈明星身上,就连水果蔬菜都难逃厄运,健康君想起了多年前在水果摊被血橙和西柚支配的恐惧 ↓↓↓
看完以上图片顿时对“脸盲”感到绝望了?别担心!接下来健康君带你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脸盲症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1947年,德国精神病学家Bodamer接诊了两名特殊的病人。病患不但连他们老妈都不认得,甚至连镜子中的自己都认不出来。Bodamer给这个“怪病”起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面孔失认症”。
脸盲症也叫面部辨识能力缺乏症、面孔失认症。它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因大脑部位功能受损无法辨识熟悉的脸孔,甚至包括本人的面孔。
数据统计显示,世界上有2.5%的人口存在脸盲症。以中国人口14亿计算,即我国大约有3500万的脸盲症,为数不少。
随着社交方式越来越广泛,脸盲已经不仅仅是医学上的病症,而演变成了一种现象。
目前主流的理论认为在看到同一张人脸时,我们的大脑会产生两种共存但截然不同的识别机制,其中一种会将人脸当作一个整体来识别,而另一种则会记住那些面部的细节。如果其中一种机制懈怠,就会影响对整张脸的记忆。
面孔失认症按表现可分为:
1
统觉性脸盲
统觉性脸盲看人脸和看后背没有区别,无论熟悉陌生都不认识,甚至不能区分两张脸是否一样,但是可以从着装、发型、嗓音等特征上认出一个人——换句话说,他们觉得所有人的脸都抹平了。
△ 统觉性脸盲症患者看到的人脸
2
组合性脸盲
组合性脸盲能看出两张脸不一样,甚至能根据人脸判断年龄和性别,但是叫不上他的名字、想不起什么时候见过、也无法判断认不认识,严重者甚至看不出五官的位置是否正确。
如下图所示,两张脸乍看上去没什么不妥,熟悉的人也能轻松认出他是谁。直到将图片正过来你会发现 A 图的眼睛、嘴巴倒过来了,而B 才是正常的人脸。
然而对于组合性脸盲症患者来说,这两张脸怎么看都没什么区别 ↓↓↓
按致病因分可分为:
1
获得性面孔失认症
获得性面孔失认症是指由于后天(特指成年后)的疾病或者脑部创伤,导致颞叶中与面孔加工相关的脑区受损而出现的面孔识别障碍。获得性面孔失认症也是最早发现的一种面孔失认症。
2
发展性面孔失认症
发展性面孔失认症指出生起就伴随的特异的面孔识别障碍,不存在任何脑损伤或其他基本认知能力异常。发展性面孔失认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并不是什么罕见的问题。我们平常朋友间互相说的“脸盲”通常都是指这种类型。
脸盲不用怕,教你几招提升面孔记忆
1. 注视一个人的眼睛。眼睛不仅是一个人心灵的窗口,还是面部记忆的窗口。无论什么情况,眼睛是一个人不太随时间变化改变的特征。
2. 信息深加工。一般将人的名字与人的面部特征形成连接记得最牢,联想一个人的名字给你的提示,再将该提示对号入座地契合到这个人的外貌上。
3. 知道或记住名称、称谓很重要。记住名称、脑中有别人的名字易于记住别人的面部及个人其他特征。
4.提高外貌记忆技能。主要是通过增强对有关人物名称与面部的关联作用加以训练。
据非官方统计,80%自称有脸盲症而没认出你的人,实际上都没有脸盲症,真相是他们对你不关心、或者跟你接触太少。
所以治好这种“脸盲症”的最佳方案,就是放下你的手机,多去跟其他人接触,否则越来越多的朋友都会对你变得“脸盲”。
编辑 蔡妍霏
本文为趣健康(ID:xjbjiangkang)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