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瑞在男子组规定孙式太极拳73式决赛摘金。
上海三林舞龙续“龙脉”,传承龙狮文化。
龙舟决赛中,上海海洋大学龙舟队以全部大学生参赛。
黄振迪夺得的全运会群众比赛航空模型遥控涡喷特技飞行(F4J)项目金牌,有队友支正毅、葛磊、盛强的功劳。
今年的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首次增加群众比赛项目,让更多“草根选手”和民间高手能在全运赛场展现风采。群众比赛共设有19个大项,包括攀岩、轮滑、羽毛球、乒乓球、龙舟、马拉松、舞龙、笼式足球等。
上海代表团参加全部19个项目,截止目前已结束的比赛,上海代表团多点开花,在棋牌类、空海模、舞龙、龙舟、太极拳、健身气功等项目上取得佳绩,充分体现上海全民健身一直以来蓬勃开展的深厚积淀。
上海草根选手花开全运新平台,离不开上海大众体育深厚培植的肥沃土壤。近年来,上海全民健身发展依托上海体育改革的东风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全国首创的上海市民运动会,如今增添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轮驱动”的时代发展新内涵,同样是全国首创的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在夯实申城原有群众体育深厚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上海全民健身的活力。
我们走近几个既能代表上海海派特色、又兼具传承与创新的体育项目,了解背后的故事——
海派体育文化迎传承发展
三林舞龙:续“龙脉”,传承龙狮文化
全运会夺金的喜悦还没有回味太久,上海三林舞龙队又要投入到夏练中,备战将于9月在上海三林镇举行的世界龙狮锦标赛。三林舞龙队队长陈春华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舞龙队也始终保持全年训练,习惯了。”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舞龙决赛中,三林舞龙队在传统套路“海上三龙耀盛世”的表演中,尽显传统龙文化的韵味和海派元素创新,博得评委一致好评。上海三林的舞龙不但全国闻名,在海外也赫赫有名。30余年来,在领头人陆大杰的钻研传承下,三林舞龙融合舞蹈的肢体语言、戏曲的步法亮相、武术的精气神韵、技巧的翻腾滚跃,形成别具特色的海派风格,在国内外各项大赛斩获无数冠军。全运会一金一银的成绩的背后,是一群龙狮文化传承者不为人知的汗水、深厚的兄弟情意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
在陆大杰的学生中,最小的3岁,最大的86岁。“要让舞龙产生吸引力,就必须不断创新形式。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喜欢舞龙,每天早上在老师的带领下,拿着自制的小龙跑步,儿童在舞龙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也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舞龙有助强身健体,有的老太太80多岁了,舞起龙来还虎虎生风。”
这两年,陆大杰一直在为招募传人而奔走,“三林龙狮艺术里蕴含着三林人的精神,我希望在舞龙中让更多人亲近三林的文化传统,播下一颗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三林老百姓敬畏龙神,发扬龙的精神,这是一种崇尚水的灵动、力的刚劲之美的精神,也是一种开拓进取,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招募令上所言,“你我皆凡人,握龙即英雄”。
队员是舞龙队的“龙脉”,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年文化古镇的“重头戏”。为了解决舞龙人才青黄不接的危机,让三林的龙品牌“活”起来,三林镇大力推动三林文化融入上海的城市文化发展体系,采取签约共建、向社会招收队员等方式。
今年1月,上海龙狮协会、三林镇政府与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签约组建“上海市龙狮队”,明确由市龙狮协会负责协调,镇政府每年出资支持队员培养,并提供龙狮技术指导,武术学院着手组建新的队伍。今年全运会上海三林舞龙队中的龙珠队员连洪振正是上海体育学院大二的学生。今年初他加入舞龙队后,在老队员的传帮带下,发挥个人良好的武术功底,在全运会上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近年来,陆大杰率领的团队在非遗传承、交流、培训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相关活动已遍及马来西亚、越南、澳门、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上海的不少地区,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战士及退休人员等都积极参加培训,三林地区还每年举办社区龙狮趣味赛、学校社区龙狮展示赛、幼儿园龙狮亲子赛等百姓龙狮活动,参与人数达上千人。
作为龙狮文化之乡,三林今年将第二次承办世界龙狮锦标赛。三林镇镇长周韶华介绍,“舞龙体现的是团结拼博的精神,这也成为三林的文化基因。今年通过镇里投资以及社会力量,成立了陆大杰工作室,更好地传承舞龙文化、进行后备人材的培养。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看舞龙、甚至自己试一试,这是一个相当有魅力的项目。”
上海海洋大学:龙舟教会人生一课
在上海海洋大学,最火的学生社团就要属龙舟了。大三学生唐尚海当初加入龙舟社团,是因为被社团师兄们的健美身材所吸引,“大一的时候看到练龙舟的师兄们都有发达漂亮的肌肉,就动心了,也想着加入社团练练。“然而入门后才发现,龙舟队远非看上去的那么潇洒,龙舟队教练迟焕祺的一句话成为唐尚海的座右铭,“龙舟队的训练会很残酷,这里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着,能留到最后的一定是最强的。”他留了下来。
在日前结束的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龙舟决赛中,上海海洋大学龙舟队获得一银两铜的好成绩。以全部非体育特长大学生参赛,他们是唯一一支队伍。上海海洋大学体育部副主任戚明看着这群年轻人在历练中成长,“这次集训和比赛期间采用军事化管理,要求队员的手机全部上交,对这些天天喜欢玩手机的孩子来说确实不容易。这次经历后,这批孩子成长了,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追求自己的目标,更沉稳,纪律性也更强,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次的三枚奖牌都是来自小龙项目,包括男子100米、200米、500米。龙舟比赛有其特殊性,参加小龙项目的十余名队员,同时也是大龙项目的选手。根据前期预赛经验,教练组制定了拼小龙奖牌的策略,这样队员在体力分配上就有所侧重。当大龙比赛后,不少只划大龙的队员都哭了。小龙队员最终不辱使命,为整个团队赢得了荣誉,领奖后的第一时间,小龙队员们纷纷把奖牌挂在大龙队员的脖子上,欢笑、眼泪,在这一刻交织。并肩作战,整个团队更紧密,大家懂得,所有人都是为了集体荣誉。
在上海海洋大学,除了龙舟社团,各个学校也都有自己的龙舟队,每年学院间的比赛十分热闹。现在,学院的教职员工也在校园氛围带动下开展龙舟比赛。“齐心协力、顽强拼搏、超越自我、永不放弃”的龙舟精神,体现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此次代表上海参加全运会群众比赛龙舟项目,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力保障后勤。在去湖南常德参加决赛前,校长程裕东与全体队员一一握手送别,嘱咐他们放下包袱、展现自我。在广东预赛期间,副校长吴建农全程跟踪,每天紧张地站着观赛。
作为一所拥有着水上运动辉煌历史的大学,2012年上海海洋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提出了“发展水上运动,振兴海洋文化”的目标,重点发展以游泳、赛艇、龙舟等项目为主干的水上运动,从而加强海洋体育文化的教育,提高海洋人才的涉海技能。在上海海洋大学的校史馆里罗列着许多老校友的事迹,不少文字都记载着这所毗邻东海的高校在龙舟、赛艇等水上运动的深厚底蕴。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就开展各类划船训练,并曾在上海及全国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上海海洋大学曾先后培养出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原国际龙舟联合会主席张发强,原国家赛艇队总教练、第一届全运会赛艇冠军陈士麟等杰出校友。
如今,龙舟社团已经形成梯队培养机制。下学期开学后,龙舟社团招新又将开始,源源不断的学生在这个集体里学习、成长。
太极拳:金牌背后的社会体育普及
全运会以前只属于专业运动员,今年新增的群众赛事圆了冯金瑞的一个梦。冯金瑞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体育教师,凭借在全运会群众比赛男子组规定孙式太极拳73式决赛中的完美发挥,他收获了一枚金牌。
太极拳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特色项目,24式太极拳更是每位大一学生的必修课,普及程度达到了百分之百。“学校的特色之一,就是人人都会打太极。我参加全运会,对学生们有影响,对老师们的影响也很大。”冯金瑞说,“40岁至6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是社会中流砥柱,但人的很多身体机能都在走下坡路,更需要锻炼。通过全运会群众比赛的引领,可以带动一批人健身,像我们学校,老师们在我的激励下,就养成了中午一起学太极一起健身的习惯。”除了自己所在的学校,冯金瑞还经常到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去教授太极拳,“一些机关、银行等单位,午间锻炼都邀请我去教拳,有时一个星期排四节课,大家积极性都很高。”
这枚金牌背后,还得益于上海武术院多年群众体育普及的深厚基础和老一辈武术人的辛勤付出。
上海武术院业务科科长梅文源介绍,太极拳是上海全民健身中首推的传统体育项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次全运会也是一个契机,多年推广的普及率有了,借助这个平台看成果,同时能带动全民健身再上一个层次。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武术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上海武术院做好专业管理、搭平台创造条件,让社会组织和社团唱戏。精武会、各区的武术协会以及社会机构等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推广传统武术。据了解,每年全市中小学生武术比赛有近160所学校参加。
正是太极拳等传统武术的扎实社会体育基础,孕育出这枚金牌。在冯金瑞的全运会备战期间,他还得到了主教练张福云的专业指导和悉心帮助。70高龄的张福云曾是上海队总教练,也是一名“金牌教练”,退休后仍在社区义务教授太极拳,这次上海武术院重新请他出山。每次训练,张福云早早地来到现场;从预赛到决赛,他为队员设计准备了周密的方案,包括状态调整、赛期节奏控制、保证队员能有最高水平的发挥。业余比赛,专业保障。除了专业教练,上海武术院还派出专业队队医跟踪,保驾护航。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