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抑郁症心理问题近年来逐年增加,由于家庭原因、自我意识原因、学业困难原因、人际交往原因等导致学生抑郁症的案例屡见不鲜,抑郁学生的教育也成为高校学生教育引导工作中的难点之一。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期望能对抑郁复学学生做到精准的帮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探讨教育引导方法。
一、
案例背景
学生小A为因抑郁症休学学生,休学前有多门功课不及格,家庭条件一般,1个月前提出复学申请,自述复学前期焦虑、恐惧心理非常明显,睡不好觉,压抑无助,害怕专业课学习尤其是数学和人际关系问题,目前主动向辅导员坦露自己不打算复学了,这个专业也不喜欢,准备去打工赚钱。
二、
问题本质
(一)
案例定性
此例反应的是因抑郁情绪障碍而导致复学前心理焦虑问题,加上疫情的发展影响,焦虑心理更加突出,另外未休学之前也有多门课程挂科的情况,体现出专业不认同、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
(二)
问题关键点
1.如何帮助小A克服心理障碍,克服阻抗,适应复学后学习生活;
2.如何引导小A重拾信心,搭建社会支持系统,找到自我的价值,回归正确的成长轨道。
三、
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一)
搭建三方沟通平台,拉进师生情
主动与休学前班主任沟通,掌握了解小A实际情况。第一时间与小A休学前班主任沟通联系,了解到学生休学前存在抑郁情绪,妈妈有在学校附近陪读,药物一直有吃,可能因为药物的原因身体发胖了很多,平时学习上专业课跟不上。
及时与复学后班主任对接沟通,缩减学生复学适应期。同时和复学后班主任沟通交流小A情况,复学前期的焦虑情绪等,和班主任一起针对小A的专业学习困难提供专业一对一帮扶,寝室安排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尽可能减少焦虑和适应期。
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跟进学生心理状态。主动和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实际情况和康复情况,跟进学生的心理状况,小A的父母也希望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更好的引导小A去上学,能够健康成长。
(二)
积极倾听理解共情,增进信任感
积极倾听。做小A的忠实倾听者,对小A出现的不合理逻辑,理解小A,达到共情,同时注意谈话技巧,充分运用倾听、共情,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小A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启发自主思考思维。
适时关注。和小A通过互联网互动,对她的动态评论、点赞、互动、交流,有效开展陪伴式辅导,逐步建立信任关系,不过分关注,适度保持距离,慢慢的小A愿意主动分享自己的心情,主动分享自己的情感等;鼓励小A积极主动的咨询心理医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咨询是解决当前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心理咨询可以促进我们每个人积极健康的发展,通过谈心谈话,让小A正确认识和了解心理咨询。
共享交流。建立寝室—班级—学校—家庭全方位帮扶体系,寝室室友做好沟通交流,创建良好氛围,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感染小A,以此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营造轻松、平和气氛、稳定情绪,让寝室室友的关心和关注浸润到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
(三)
依托陪-导-促路径,提升获得感
陪伴学生。把握学习期间和实习期间,主动联系学生,积极询问学生情况,与小A建立信任后,在正向引导和激励下,让小A在自我思考和分析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小A学会反思、学会积极暗示;针对小A的情况,学习方面内部帮助小A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一步一步克服自我的学业心理恐惧和社交心理恐惧;外部请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做好学业帮扶,给小A在学习上克服自卑感,建立学业和专业自信心。
引导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正面面对问题,不逃避,不躲避,询问学生如何做才会最好,给予学生正向的引导和激励,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困扰进行思考,让学生学会自我分析,一步一步改变自我、理解自我,耐心疏导,真诚感化。
帮促学生。跟进学生心理状态。一次咨询,一次帮扶解决不了最终问题,持续跟进小A的心理状态和学业状态,同时生活上多关心,在陪伴和鼓励中帮助小A获得支持的力量,建立维持情绪温暖的社会支持系统,逐步拥有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小A渐渐地也越来越阳光,与同寝室室友相处越来越和谐愉快。
四、
经验启示
(一)
把握关键时间节点,有温度的陪伴
做好学工工作的首要工作就是学会观察学生,思学生所思,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更能深入的了解学生。当学生出现不良情绪反应,作为老师要把握关键时间节点,多陪伴学生、多鼓励学生、多支持学生、在生活上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素质,用爱心、真心、诚心、细心、耐心教育学生、陪伴学生。
(二)
掌握关键信息来源,有深度的引导
辅导员在政治上是旗帜,学业上是导师,品行上是典范,情感上是朋友,做人上是偶像,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及时掌握关键信息来源,科学研判,思想上有深度的引导,牢牢守住学生的心理健康防线,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学生一起逐步成长。
(三)
发挥关键群体力量,有力度的帮扶
科学研究证明,良好的社会支持是高职学生抑郁症患者的保护性因素,有利于高职学生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充分利用朋辈群体力量,发挥朋辈互助,做到重点时期重点关注;同时充分发挥心理中心力量,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心理咨询;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寝室—班级—学校—家庭全方位帮扶体系,联动构建支持,科学帮教帮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现代社会, 在各种压力、复杂环境之下,学生的心理问题更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古人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古人认为沧海之水,巫山之云为美中精品。作为辅导员也要努力与“沧海之水”比美,与“巫山之云”争雄,用高标准要求自己,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自身在心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不断“充电”,不断充实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强意志、脚踏实地的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作者简介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陈颜红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欢迎大家联系文章原作者或评论区讨论。
责任编辑:孟洋
投稿邮箱:young@bjtu.edu.cn
投稿请注明作者单位、姓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