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教育的摇篮,家长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为人父母的职责,是以身作则,用爱构建孩子温暖的家,给他生机勃勃的成长氛围。
——虎妈
人民日报:父母教育孩子的8大关键,身教大于言传,建议收藏作者 | 研读君 来源 | 成长研读社(ID:czyds365)
人民日报曾发文,提出教育孩子有八大关键:
- 第一大关键:多沟通并给予积极反馈
- 第二大关键:提高说话的艺术
- 第三大关键:勇于向孩子认错
- 第四大关键:教会孩子欣赏悦纳自己
- 第五大关键:制定并遵守家庭规则
- 第六大关键:帮助孩子排解负面情绪
- 第七大关键:认真培养一项特长
- 第八大关键:不放弃自我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
孩子从生下来就在父母的怀抱里成长,父母不仅给予孩子以生理基因的遗传,更给予孩子人格品质的塑造。
为人父母者,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
家庭教育的5大误区
你可能也做错了
①以分数论“英雄”
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孩子学习没有后劲。
许多孩子小学低年级成绩优秀,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
真正美好的教育,应该是能够让孩子的知识与能力比翼双飞。
②拼命工作是为了你
“我忙工作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其实孩子不是父母忙碌工作的借口,而且经常说这种话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孤僻,亲子关系会疏远。
孩子最最需要的,恰好是陪伴,而不是物质上的。即使你每天很忙,也要尽量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跟他聊聊天。
③把电子产品当保姆
华丽的屏幕、欢乐的声音、有趣的触屏,一下子就能牢牢吸引孩子,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这种简单直接的带娃方式,这显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孩子沉浸在虚幻的世界里无法自拔,等到发现问题严重时,要戒就很难了。
④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父母爱比较,本意是使孩子产生奋发向上的竞争心理,从而激励孩子做出努力,做出改变。
却没意识到这一行为对孩子的伤害,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疏远亲子关系,甚至产生嫉妒心理。
为人父母不应该让孩子整天活在别人的影子下。
⑤忽视孩子的身体锻炼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是中国父母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升学压力前,宁可牺牲孩子的身体素质。
但要清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身体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家长切勿目光短浅,要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这个比起给孩子上补习班更有价值。
做家长有6个层次
你到第几层了
①仅付出金钱
教育是场投资,但需要投资的不仅仅是金钱。有些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但也仅仅只是给孩子花钱。
可是在孩子的成长中,仅仅靠“养活”是不够的。
一个健康、自信又善于学习的孩子,一定是需要父母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其身上。
②仅付出时间
有些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教育效果往往不如预期。
这是因为父母仅仅只是陪着,在实际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却不能做到全情投入,时常开小差:玩手机、看剧、对孩子的话敷衍回答……
这样的陪伴是假陪伴,孩子感受的只会是情感上的冷漠以及被忽视。
③思考教育目标
在教育孩子时,有些家长往往没有具体的目标规划,想到一出是一出,也不管孩子是不是愿意。
这样的教育往往是无效的,甚至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
为人父母教育孩子,要想孩子成才,那么就要在尊重孩子的意愿下,和孩子一起制定可行的目标,让孩子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④关注问题及原因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系,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里,父母的关注重心也应随之发生变化。
父母的精力与时间有限,而孩子的成长无限。父母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划分自己的关注重点,应成为家长必须思考的问题。
⑤提升而完善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
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所以,父母应该要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来教育孩子。
⑥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复旦大学王安忆教授说,教育的意义和目标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100个孩子,有100条成长之路。
家长不要苛求孩子,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包容孩子的不完美,是教育的前提和环境。
教育不是培养完美,而是让孩子发展自己,成为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十年后有出息的孩子
都来自这8种家庭
①做家务的家庭
大数据结果表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想要孩子成为精英,让他做家务必不可少。
②有教养的家庭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但要成为合格的“大人”,首先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而一个孩子教养的高低,是父母及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集中体现。
③立规矩的家庭
守规矩是一个孩子难能可贵的品质,它会伴随孩子一生,引导孩子向上,教会孩子为人处世。
懂得给孩子立规矩的家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④爱阅读的家庭
阅读是一项非常好的习惯,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知识以及无比欢愉的快乐体验。
培养孩子爱阅读的习惯,家长首先就要爱阅读,在亲子阅读中成长的不仅是孩子,更是父母自己。
⑤热爱学习的家庭
一个高考状元的背后,一定站着热爱学习并且严于律己的父母。父母带头先学习,做好榜样,孩子就会愿意向父母学习与看齐。
⑥热爱运动的家庭
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使人心境更加开阔,对待生活更加积极。
在运动的过程中,孩子还会得到情绪上的发泄,从而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来面对生活和学习。
⑦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
今天你对孩子说了什么话,明天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聪明的父母,一定要懂得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⑧夫妻关系和谐的家庭
孩子最需要的往往不是优越的生活条件,而是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爸爸爱妈妈,妈妈崇拜爸爸,这样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才能让孩子健康明媚地成长。
教育好孩子
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作家郑渊洁在《郑渊洁家庭教育课》一书中写道:
“如果父母只说不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也学会了指手画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孩子是有样学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无一例外。”
“如果父母只说不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也学会了指手画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孩子是有样学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无一例外。”
当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是作为源头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父母一定要及时自查,别让你错误的教育方式,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①父母的有效期很短,只有10年
有位作家曾说过一个残忍的事实:父母的保质期很短,只有10年。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为人父母不想将来遗憾,就请不要在孩子成长时缺位。
②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③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对孩子“狠”
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顾要变坏。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有管,有教,有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④正人先正己,做孩子的大树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给孩子做榜样。家庭生活里的每个细节,其实都不是小节。
智慧的父母一定懂得:再好的名校,都比不上自己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正人先正己。
⑤教育最需要配合,家长和老师一起携手努力
老师、家长和孩子,应该是世界上最和谐的合作关系。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孩子对家长和老师的尊敬,更离不开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三方齐心合力,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共勉!
来源|成长研读社(ID:czyds365),最好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长,【成长研读社】每日教育好文,助力成长。
心理学发现,若孩子不喜欢做4件事,说明他骨子里很自卑
原创作者|布谷妈妈,来源|原创首发布谷妈妈(ID:yugu005)
我们常说,真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其实一个人的性格和内心的想法,会通过他的行为表现出来。
比如说自卑,要看一个孩子内心是真正强大自信,还是怯弱自卑,我们只需要看他日常表现就好了。
心理学发现,若孩子不喜欢做4件事,说明他骨子里很自卑。我们一起来看看,自卑的孩子,到底有哪些表现。
01
不敢发脾气
我观察过很多孩子,发现那些有主见、有想法的孩子,在得到不公平待遇后,会大声抗议,把自己的不满说出来。
但大部分性格怯弱的孩子,哪怕被欺负了,他也只是憋红了脸,一脸委屈地看着你。
有一次我和一群孩子玩,当时我看一个小女孩特别可爱,就忍不住捏了捏她的脸,没想到她非常严肃地跟我说:“我不喜欢你摸我的脸。”
我当时很不好意思地跟她道歉。
相反,其中有个男孩特别调皮,总是不停地扯另一个女孩的辫子。而那个女孩,却只是小声地回一句“别扯”,也没有做出任何回击。
那男孩一看这个好欺负,就不停地捉弄她。
有自信的孩子,能迅速捕捉到自己的情绪,并且用行动赢得别人的尊重。
而性格怯弱的孩子,即便内心不满,却也不敢任由自己发脾气。
这是因为,自信的孩子,确认自己是可以随意表达的。
而自卑的孩子,却觉得发脾气是不安全的,会伤害到别人或自己。
孩子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反应,与父母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当孩子发脾气时,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就会允许他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发完后,再跟他讲事实、讲道理。
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任何感受都可以表达。那他与别人相处,便会更自信,也更懂得自尊自爱。
但很多时候,孩子一哭闹,我们反而先情绪失控了。要么朝孩子大喊大叫,要么直接呵斥他:“别哭了,不许哭!”
孩子从我们的反应里,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哭是不好的,发脾气也是不被允许的。他就会把这些情绪压抑起来,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敢把不满说出来。
慢慢地,孩子就会变得自卑胆怯,就算被不公平对待,他也不敢发脾气。
02
不敢尝试新事物
自卑的孩子,会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尤其害怕失败后别人对他的评价。
正因为如此,大部分自卑的孩子,都不大喜欢尝试新事物,因而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事情。
有次我听到一对母子对话。孩子跟妈妈说,学校要举办校运会,班上很多同学都报名参加了比赛。
妈妈问,那你报名参加了哪项运动呢?
孩子摇了摇头说,我什么也没报,要是没拿到奖该多丢人啊?
当时妈妈讲了一堆道理,最后,孩子才勉强答应参加一个拔河比赛。因为这是一个集体的项目,就算输了,大家也不会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
自卑的孩子,会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尤其是不好的看法,可能会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为了避免被人评价,他就尽可能地少表现自己,把自己隐藏在人群中。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即便有机遇,他也可能因自卑而抓不住,错失很多机会。
03
愿意见生人,害怕社交
在心理学上,自卑的定义是:
“在内心深处不相信自己是好的、是值得被爱的。”
自卑感强烈的人,即便有很大的成就,内心深处却依然觉得不安。
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成就都是运气得来的,自身实力其实很差。而且,别人看到的都是表面,真实的他自己其实很差劲。
如果别人多和他相处几次,就会“看穿”他,对他充满失望和厌烦。
为了避免让人看到自己“差劲”,他就会使劲隐藏自己,少与别人接触。
很多孩子宅在家不愿意出门,可能并不是他性格内向,而可能是,他骨子里是自卑的。
他们害怕在社交中被拒绝、被排斥,也害怕“差劲”的自己被人看穿。
为了避免受伤,他就不大愿意见陌生人,也不喜欢社交。
04
害怕拒绝别人
一位朋友跟我说,她儿子特别大方,没事就会送一些小玩具给别的小朋友。
刚开始她还挺欣慰,觉得自家孩子绅士懂礼貌。
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她彻底改变了这个看法。
有一次儿子的一个小伙伴过来玩,伙伴看中了一辆玩具火车,想要拿回家。
那是她刚给孩子买的,他自己都没玩几次。
儿子刚开始不吱声,只是抓着小火车不放手。小伙伴见状,站起来就走:“真小气,你不给我,我以后再也不跟你玩了。”
没想到儿子立马追上去,依依不舍地将小火车递到伙伴手里:“给你,但是我也很喜欢它,你不要将它弄坏了好吗?”
看到这,朋友目瞪口呆。
明明是自己的东西,明明也很舍不得,直接拒绝就好了,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呢?
妈妈不知道的是,不敢拒绝别人,正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因为自卑的人,会认为自己很“弱”,想要讨好别人,被人认可。
他经常扮演“老好人”的角色,也常委屈自己成全别人。
所以,他不敢拒绝别人,害怕被人认为是自私的、不好的,害怕惹别人不高兴而离开他。
面对自卑的孩子,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多鼓励和多接纳。
比如孩子说,妈妈我不敢。我们别急着指责说,这有什么不敢的,胆子这么小以后怎么办?
我们不妨鼓励他进步一点点:“你不敢去和小朋友玩呢?那我们在这里看一会好吗?”
循序渐进,一次鼓励孩子往前迈出一小步,慢慢的,孩子就能变得胆子大起来。
又比如孩子在我们面前发脾气。其实是他觉得这是安全的,才敢发泄情绪。我们先别急着生气和制止,告诉自己冷静下来,让他发完。
然后听一听孩子的心里话,他有什么感受,他想要什么?
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我们没必要非让孩子只按我们说的做。如果孩子的要求过分,那可以告诉他我们的感受和担忧。
当孩子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后,他才有底气拒绝别人、变得自信。
喜欢做以上4件事的孩子,往往很自卑,你有见过这样的孩子吗?
来源|布谷妈妈(ID:yugu005),一个善观察、爱思考、有办法的妈妈。交流育儿经验,分享心理知识,喜欢就关注吧~
延伸阅读:
李希贵:家庭教育十大原则
致家长:把放任不管当做静待花开,是家庭教育中的“谎言”
知名班主任于洁的育儿经:别把家庭教育中简单的事搞复杂了
母亲的嘴,藏着孩子一生的“风水”|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父母必看!|请自查:十二个坏习惯影响孩子成长
孙云晓:尊重孩子的九个法则|洪明:家庭生活教育要义
李玫瑾: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俞敏洪|家庭教育抓三点:人品教育、心情教育、鼓励教育!
父母的嘴,决定孩子的命运!家庭教育讲座《家有“熊孩子”》合集(共10集)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