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设:诞生于方程式计划的白色残影王 高达F91

原标题:机设:诞生于方程式计划的白色残影王 高达F91

原作者:CC菊苣(Captonblaed) 文章转自78DM

背景

Frontier

自UC 0051年的新殖民地开发停滞以来,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L1~L3等各个拉格朗日点虽然都存在足够建造新SIDE的空旷宙域,但却迟迟没有再开辟出全新的SIDE来。

这是由于一年战争以来持续不断的战乱,导致地球圈的总人口数锐减,以及战争引发的难民收容问题,直接在既有的SIDE内建造新殖民地卫星会更方便、效率。

另外,还牵扯到各个SIDE以及月面之间的经济问题,从地球圈的大局观来看的话,新建SIDE的阻力还是比较大的。

宇宙殖民地的管理上,也存在着不少潜在隐患。在一年战争时期,有不少殖民地卫星被反联邦势力所利用。比如原设计是观光、畜牧用的德克萨斯殖民地成为了公国军的武器测试场,暗礁宙域被迪拉兹舰队建立成了秘密据点“茨之国”等等。

因此,考虑到在管理上能够更高效化,反联邦势力不容易滋生等等方面,联邦**认为在月球与地球中间的区域建造SIDE会比较合理,并且能带动整个地区全的生活便利性。

所以在0099年,殖民地开发委员会开始调研新SIDE的建设计划。同时,也对旧SIDE-5、4宙域进行调查。最终的结果,是在L1的旧SIDE-5宙域兴建一座次时代新兴SIDE。

0111年12月,4具开放型岛3号型殖民地卫星开始动工,这些后来组成了“Frontier SIDE”,主要以FrontierⅠ~Ⅳ这4座岛3号型殖民地卫星所构成的。

虽然是全新的殖民地卫星,但内部却并未像SIDE-7那样采用近代化设计的城市街道设施。在Frontier内到处可见传统砖瓦构建的建筑物,或是铺着青石的小街小路,以及古典欧式风格的迎宾馆、议事堂。

00123年,宣扬宇宙贵族主义思想的“宇宙死亡先锋军”武力入侵Frontier,将其纳入“宇宙巴比伦”国土范围内。

宇宙巴比伦战争

UC 0123年爆发的宇宙巴比伦战争,是由罗纳一族的私设部队“Crossbone Vanguard(死亡先锋、骨十字先锋、CV)”和联邦军驻防部队,在新建立的Frontier殖民地所发生的小规模区域性武力冲突。

虽然只是投入数支舰队的小规模战斗,不过战斗结果却是企业性质的私设部队运用性能优秀的机动兵器、训练精良的官兵,将号称“以战争为职业”的联邦军一举击溃,引得多方关注。

通过这次军事行动,死亡先锋军(以下以CV代称)的意图已然明显。CV的战斗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崇尚宇宙贵族主义的国家。位于军队最高层,拥有绝对统领权的罗纳一族计划通过战争来让地球联邦解体,从而建立一个奉行宇宙贵族主义的少数人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罗纳一族历经了三代人的努力,比如积极吸收人才发展布赫企业,开发第五世代MS,用培训机构和联邦军官学校来培养CV军的官兵,最后实施Frontier殖民地侵攻计划等等。

如此规模庞大额计划,之所以一直能保持在暗中悄悄地进行,不被当局察觉。究其原因之一是布赫企业的大本营殖民地“布赫”本身是一座原理拉格朗日点的僻壤,属于联邦**鞭长莫及的偏远地带。

原因之二则是罗纳一族在联邦**、议会、军队里广树人脉。朝中有人好办事,再加上**对宇宙政策与相关动向毫不挂怀的放任态度,也为宇宙巴比伦计划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空间。

而之所以CV军会选择Frontier,则是看中了这片殖民地群正好位于地球与月球之间,正好是能够鸟瞰整个地球圈的绝佳地理位置。

而只有4具殖民地卫星的Frontier,联邦军的驻守部队自然也就不多了,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

然后,CV考虑到即便MS、舰艇性能再怎么先进,自身兵力数量始终无法与联邦军抗衡。因此,他们利用占领位置特殊的Frontier来诱使联邦军逐次添加兵力。围点打援,将联邦军逐步投入的军队予以逐个击破,来击败联邦军的唯一战略。

CV军与过去的吉翁公国军所不同的是,CV并不以摧毁殖民地卫星为目的,而是将镇压的殖民地加以管理,成为宇宙巴比伦果的一部分领土。

布赫企业与小型MS

由于CV军的组织结构相对小规模,且需要保持极高的隐匿性。因此,为求能与联邦军抗衡,罗纳一族通过与阿纳海姆电子公司进行交易,来换取MS相关技术。然后,再由旗下布赫空气动力公司负责开发第五世代MS。

CV军所配备的第五世代MS,也就是所谓的XM系列,是联邦军尚未普及的第五世代机种。XM系列不仅性能优越,武器装备也远在联邦军现役MS之上。

其中,以具备绝对防御力的光束护盾和擅长在殖民地内部战斗的突击长矛为XM系列最具代表性的武装。除此以外,XM系列还拥有极高的灵活性与机动性,各方面素质均足以碾压联邦军号称最强的RGM-89RA型杰刚。

可以说,第五世代MS的出现,主导了整个宇宙巴比伦战争。

而当时的联邦军已然开发并运用起了诸如赫维钢、G加农等小型MS,不过在运用战术上还是顽固的坚持新旧机种混搭的配置。

这种保守的做法几乎扼杀了赫维钢等少数能够对抗XM系列的高性能机的性能发挥,导致作战效率事倍功半。

在接连与CV军交战后,吸取了惨痛教训的联邦军也慢慢醒悟过来,开始研发真正能与XM系列抗衡的第五世代MS。

官僚资本のS.N.R.I.

0109年,阿纳海姆电子公司(AE)开发出了小型MS:15公尺级别的RGM-109赫维钢。虽然老东家一如既往的对AE最新产品表达了欣赏之意。但,无法否认的是赫维钢的性能不足以承载次时代主力MS这一重担。

不过,就连军方自己都拿不准次时代主力MS的具体标准。各界只是隐约地感觉到过往一味地追求大型化的理念已然过时,小型化才是今后的主流趋势。

而早在0100年以前,联邦军旗下的研究机构海军战略研究所S.N.R.I.就完成了可变式小型MS D-50C“洛特”。

S.N.R.I.是一家0093年成立的军事研究机构,由联邦**出资组建,内部文职人员也全都有**背景,可以说就是一家彻头彻尾的官办企业。

在迪拉兹之乱,以及在第一次、第二次新吉翁战争中吃了大亏的联邦军,逐渐意识到两面三刀的AE是不可靠的。因此,S.N.R.I.的成立也表明了军方打算自行培养一个体制内机构来取代AE首席武器开发商地位的意图。

不负众望的S.N.R.I.,很快就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F90系列,来与AE当时主推的MSA-120进行角逐。虽然在竞标过程中,发生了S.N.R.I.技术情报泄露给AE的不利情况,但凭借能够上山下海出入宇宙26变无所不能应对各种不同战况具备极高泛用性的F90,最终赢得竞标的依然是S.N.R.I.。

在那以后,成为军方旗下一个单位的S.N.R.I.,在第二次新吉翁战争(逆袭の夏亚)结束后不久,就推出了以开发高性能小型MS为宗旨的“方程式计划”。

该计划旨在打破AE长期垄断MS产业的独占态势,也有将日趋大型化、复杂化的MS体系重新导回到原点的目的。

以最强为目标

如果说F90的出现,是证明了MS泛用极限的话,F91的课题则是探讨MS的性能极限。

众所皆知,当初吉翁公国军研发MS这一跨时代兵器的过程中,对于实用化形成成败关键的一大因素,就是核融合炉的小型化。

所幸,由于以米诺夫斯基博士为核心的技术团队介入,令核融合炉技术进入了实用化阶段,而MS的尺寸也得以控制在18公尺左右。

时间到了0100年以后。在这一全新时代,MS朝着尺寸更小的趋势进化,而这一技术的实现,依然需要动力炉搭载技术的革新来助力推动。

本机之所以比起过往任何一款高达型MS来得更小、更轻,正是因为创造性地将动力炉由内藏式改为外露式进行搭载而得以实现的。

MCA装甲

同时,S.N.R.I.实验性的采用了MCA多机能装甲技术。这是一种将装甲和电子仪器合二为一的全新科技,不但因此减轻了机身重量,还大幅提升了操控机动性。

MCA多机能装甲是一种将电子仪器与线路等内置于装甲内部的多用途装甲,这种装甲结构的原理与RX-93的精神感应框架颇为接近。

由于MS是高度拟人化的兵器,内部空间较为有限。因此将电子仪器的线路隐藏在装甲之内的话,可以有效减少机体内部空间的占用。

同时,原本只有防御功能的装甲,也增加了诸如散热板的功能。而拆卸掉装甲暴露出来的内部骨架,本身正是具备各项功能的电子仪器,在此基础上再追加各种外部组件,才形成了本机的完全形态。

生物电脑

MCA装甲也是本机高性能化的一大根源。不过,这种复杂的多机能技术光凭驾驶员是统合控制不过来的。因此,生物电脑无疑是达成对本机100%操控的关键所在。

生物电脑不但可以用于机体操控,还能在机体性能的发挥超过驾驶员能够承受的范畴(主要是在机动性过高导致人力无法驾驭时),能够适时起到性能限制、降低驾驶员负担的作用。

而也正是因为这种限制器的功能,本机才能在作战过程中毫无顾虑地不断提升性能与战斗力。而一旦提升到了会对驾驶员造成负担的程度,限制器就会启动并隐藏一部分机能。

那么也就是说,本机实际上还是存在一种“最大功率模式”的超载状态。而启动这一模式的前提,必然是解除生化电脑所施加的限制机能。

M.E.P.E.(金属剥离现象)

用生物电脑的开发者莫妮卡·阿诺的话来说,“机械的性能发挥,是取决于使用之人的”。言下之意本机(生物电脑)会视驾驶员的素质能力高低,来改变自身的性能输出。那么,使用者(驾驶员)的素质足够优秀的话,限制器也是可以被解除的。

一旦解除了性能限制后,设置于本机之上的多重强制散热装置就会自行启动——面罩、肩部散热翼和小腿后部会自动开启,为保证过载状态下的正常运作而对机体进行强制冷却。

不过即便如此,由于输出过载,性能大爆发的同时各系统的热量增长也会进入一个井喷的级别。虽然生物电脑会因此作出反应,以上述的方式来配合散热。

但火山爆发般的热量依然会滞留下一部分,散热不完全,多余的废热再被兼具散热板的MCA装甲吸收。因此而间接导致了MCA装甲表面的重金属粒子剥离,并且在本机高速机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脱落。

不过神奇的是,剥落的装甲金属在极短的时间内会组成一个视觉上的本机残像。凭借这一奇特现象甚至可以干扰、迷惑敌方的探测器和视觉,等于是被动地引发了有质量的残影现象。

结构与特性

头部

本机的头部单元是全新设计的版本,与过往任何一种高达型——甚至与一奶同胞的F90都有很大的区别。

本机的头部是由生物电脑信息处理主控制区与MCA外部配置单元(也就是头盔)所组成的。除了基本的感测器阵列和固定式武装以外,头部的结构设计完全是为生物电脑服务的。

为了满足生物电脑的运作需要,头部内还追加了冷却装置和强制散热系统。而有趣的是,原本设计成散热口的面部单元,需要覆盖一层面具似的装甲,反而因此具备了高达型MS所独有的面部特色。

躯干

本机搭载了大量会产生惊人热量的武器装备,因此在机身各处都设置了散热装置,甚至不惜以降低机体防护力为代价。

以腹部为例,考虑到本机的主要运用环境是没有空气的宇宙(高效的空冷与其无缘),S.N.R.I.大胆地取消了这一区域的装甲防护,在这里设置了一个蜂窝状的巨型散热系统。

而也正是因为这个设计,导致习惯性搭载于腹部的驾驶舱单元不得不让位,移往了胸部,而提供驾驶员进出的舱门也设置于胸部上方。

令人在意的是,本机的驾驶舱内部配置并未采用第二次新吉翁战争中流行的球形操纵杆座舱,而是回归到了更早前的结构版本。

虽然如此,由于搭载了生物电脑,驾驶舱内部的结构造型也发生了变化,而且内部硬件配置都是当时最先进的版本,特别是高性能全天周荧幕和线性座椅,令驾驶感与视野都非常良好。

相比起整体的尺寸,本机的后部背包显得格外的庞大。这是由于为本机提供庞大能源的大功率核融合炉作为外置装备搭载于此而造成的。

动力炉外置化这一设计,令动力炉的大小不用再受到机体规格所限。这是小型MS能够高出力化最重要的一个推手——正是因为能够运用出力更高的核融合炉,小型MS才有了足够的动力来驱动大功率高威力光束兵器。

本机的肩部装甲下方设置有如同翅膀一般的3片散热翼,顾名思义其主要功能是为了防止机体过热的一种伸缩式散热器。除此以外,在强制放热冷却的过程中散热翼会自动向外滑移展开,这时这一部分也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平衡机功能。

与肩部散热翼颇为相似的腿部推进器,也以同样的方式为机体的放热冷却运作,以消耗推进剂来消弭机体内部无法排尽、积蓄的废热。

当然了,腿部追加的推进器更重要的作用是在移动中提供推力。这也令本机具备了超越同期MS的顶级机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散热装置技术在F90V时期已经被证实是可行的,包括V.S.B.R.在内都是经过充分的测试运用后,反馈到了本机上,为本机的最终完成奠定了基础。

小编语:貌似机体测评部分因为审核中,还没有放出来,所以这次就木有测评了,不过CC菊苣的机设资料非常的好,详细木有机体测评也是非常值得一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