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高管辱华,都是停车犯的错?

  

  听说有人在我国国土之上辱我大中华,这可不是小事情。于是,分分钟人肉出口出狂言之辈,当事人是戴姆勒卡客车(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因与邻居在停车位上产生纠纷,不仅言论猖狂,带有种族歧视,还向周围围观群众喷辣椒水。

  关键词:奔驰高管辱华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水平的人,无论你是哪种肤色,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处理事情应该用成熟的逻辑和对应的程序。

  如果从个人情感上升至国家层面,不好意思,中国不接受你的发言,并向你扔了一个榴莲炸弹。

  当然,这位外国同志也付出了自己辱华的代价,在事情发生第二天,就被奔驰免职。

  事情暂告一段落,再回顾这次事件的起因,其实是双方为了抢占

停 车 位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近几年,私人车数量成倍增长,土地资源却越来越少。

  虽然行驶中的汽车需要留出行车安全空间,占据一定路面面积,但其具备流动性。而相对来说,一辆车的95%时间都是停靠,停车位需要进出通道和安全范围。

  因此,停车位的建筑面积远比道路面积要大得多。这就造成了一个“停车难”的问题。

▲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

▲ 图来自新浪微博

  有研究表示,在市中心发生拥堵时,平均每辆车需要花至少8分钟的时间去寻找车位。不仅浪费车主时间和汽油,也加大了拥堵和尾气污染。如果在寻找停车位中产生焦虑,会提高引发各类摩擦事件的几率。

  如果再碰上缺乏公德心的车主以及当地管理部门监管不力。占道停车、挡在其他车辆前面、停车不规范浪费停车位,造成的现场问题就会更为严重。

  根据发改委数据显示,我国停车位缺口已超过5000万个。

  表面上看,解决大量建设车位是解决停车难最简单的办法,但在高密度的城市里,寸土寸金。

  如果大量公共财政用于补贴建设停车位,对于无车族和用车少族是不公平的。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车多、人多、地少、路窄的其他地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香港

  对于停车场设施的建设与经营,香港鼓励民营化参与。对于私人兴建的停车设施按物业进行管理;对于政府兴建并由私人公司承包的,采“商业原则”经营。政府的多层停车库和路边停车收费咪表采取招标承包方式,政府从经营者转变为对承包者的监控,都保留对收费价格、利润率调节的控制权。

  日本

  于1957年颁布了《停车场法》,作为停车场设置、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法令, 基本原则是大力推广和鼓励路外停车场的兴建。在1962年,日本制定了《机动车停车场所之确保法》和《机动车停车场所之确保法实施法令》,目的是使私人和公司用车不占用道路,长时间停放,在路外适当场所落实自备停车位,提高路外停车场的需求,促进民间投资兴建路外停车场。该法经7次修订,实施30多年,已经使“购车自备车位”的概念深入民心。

  

  新加坡

  新加坡将停车场的建设和需求管理、限制私人汽车增长结合在一起。其指导思想是:不将过多的市中心昂贵土地用作低盈利的停车场;停车场的提供不能仅满足停车需求本身,而应视整体交通管制计划的一项措施;在市中心不宜建容量过大的停车场地,因为这会导致更多的车辆进入原本拥挤的市中心。

  

(内容节选《中国汽车报》)

  在中国,目前呼声最高的是建设立体停车位。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空间,一个小数据表明:传统停车场停50辆车需要1650平米,但采用立体停车,只需要50平米,极大优化了土体面积的使用。

  也有不少车友纷纷献策:公共区域建立摩天轮式停车位;建立独立的多层停车大楼;开放小区和写字楼空闲停车位;开发相关的停车APP等等。

  政府也于2015年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小区停车收费基本全面开放;制定停车场管理制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各地陆续出台停车场充电桩配建比例等等。

  停车难,可能还会继续难一些日子,但这并不能是缺失公德心和丧失修养的借口。做一个文明的出行者,换位思考给双方便利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作为忠实的车友,小服愿意和大家一起度过“停车难”。

  “ 我是口袋车服,如果你买了车,

不关注我,你还想关注谁?”

  点我

  ▾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