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撞死碰瓷者怎么办?7月1号新交规说的很清楚

  这些年,司机们开车上路最怕啥?违反交通规则?没地儿停车?查酒驾?不,现如今司机最怕的,还是碰瓷。面对各种画风清奇的“花式碰瓷”党,车主们简直防不胜防!

  

  说起碰瓷,究竟是什么让这个行业迅速壮大起来了?首先就是因为这行违法成本太低,车主即便有确凿的证据,也基本对碰瓷者是没什么威胁的,更何况多数车主都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呢;

  其次碰瓷这一行业收入可观,而且是那种无本万利的型的,尤其是有些经验老道的碰瓷“高手”,往往会选择对违规的私家车下手,那基本就是一碰一个准,因为大多数私家车在这种情况下都会选择私了。

  

  可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毕竟碰瓷也是一个高风险、高难度的“技术”,万一出现了“失误”,把碰瓷者撞伤或者撞死了又该怎么办呢?车主需要承担这个责任吗?接下来车榜君就带大家来了解下最新的交通法规是怎么说的。

  

  哥们你太拼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如果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而针对专业碰瓷者人群,最新的规定中还格外指出:“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成心磕碰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当补偿职责。”

  也就是说,只要有证据证明车主没有违规违法驾驶,而是由碰瓷者主动送死的情况下,是完全不需要赔偿!大伙是不是感觉很解气?这下终于有措施能治治这群“找死”的人了。

  

  那么或许有人就有疑问了,万一我撞到了碰瓷的人了又该如何处理呢?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1.保持冷静

  2.下车前将车窗全部关闭,并将钱包以及贵重物品全部放在驾驶室脚下,随身携带手机即可,并且下车后立即将车门锁好,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周围有多少同一团伙的“群众演员”

  3.最后再初步判断一下对方伤情,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有需要也要立即拨打120),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听从几个“围观群众”的建议,要知道这种事肯定是团伙作案

  当然这种事最离不开的就是证据了,所以你得证明自己是正常行驶中,对方突然朝你车扑上来,而你是没刹得住才导致撞上的,这种时候行车记录仪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要不然你就得祈祷事发路段有监控摄像头,或者能有正义的路人愿意给你证明,否则的话你就真的是有理也说不清了。

  还是要友情提醒各位碰瓷者:新法规下碰瓷是有风险,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务部门关于“碰瓷案”件的定性问题虽然一直充满争议。但在实践中,对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获取赔款行为的定性, 分成了四种罪责: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所以还是回头是岸吧!

  以下是车榜君亲身经历:

雨天,我行驶在深圳罗湖区仙湖路双向单车道。前面一辆车故意行驶很缓慢(后文A车),我耐不住性子借对面车道超车(违章在先)。突然,超车时对面来了一辆自行车,我马上向右并道,超过了A车。

我潜意识望了一下左后视镜,看到单车正常行驶。就没在意,拐了个弯继续行驶。却没想到A车紧跟上来逼停我,说我撞人了,已经报警,吓唬我已经涉嫌“逃逸”。我心想那就回去看下吧,毕竟也是撞到人,“逃逸”那是没看清。

  返回去的时候我报了保险。到了现场,刚才那辆完好无损的单车变成了车架变形,轮圈变形,坐着一位十来岁的男孩一直哭,说我撞他了。有位路人经过说也看到我撞到他了。当时我就怀疑,我十几天没洗车,脏到不成样,把单车撞成这样,为毛我的车一点事都没有。

  这时候,路人就打了报警电话,里头的警官(怀疑是同伙)就问我要私了还是走程序,警告我算逃逸在先,这是要负刑事责任。(他们还不知道我报了保险)吓我!那就私了吧,突然小男孩拿出用塑料袋装的主板,上面标价9800。一拿出来就叫我配这块板,说什么花费了多久啊,全部心血都在里面了。我当时说实话,都有点蒙了!

  好在这时候保险打电话给我,问我具体位置,并且吩咐要我自己打电话报警。听到这个消息后,小男孩马上说改口不用赔了,赶时间要走人。我执意要让他待着等保险、交警过来处理。毕竟撞到人了嘛。

  不过小男孩起身就走,单车也不要,为了日后被反咬一口,我要求录一段免责语音,拍了照,给了两百块就让他走了。这时候回想才觉得不对劲,打了110,询问事发之时有没有人报警,警方说没有。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遇到碰瓷,拿起手机报警!!!

版权问题、投稿、爆料、商务合作请加微信/QQ:2881339633

车榜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下信息(未注明,一律举报抄袭者)

作者:车榜君

来源:车榜(ID:chebangjun)

  IDgouche818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