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共享汽车现状与趋势报告

  概述

  “共享经济”是利用社会的闲置资源,为更多有需要的人进行服务,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创造更多价值。共享经济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而今,互联网企业通过共享平台将资源闲置方和需求方相连接,让闲置资源“活”起来,将共享经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中国,出行是共享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被视为下一个独角兽行业。在汽车共享的大概念里,包括新兴的顺风车、网约车、分时租赁、P2P租车,以及传统的经营性租车等业务模式。

  本报告主要聚焦分时租赁,通过对分时租赁业务模式、企业盘点、融资估值以及中美发展对比等信息的整理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示国内汽车共享出行市场的基本情况。报告还通过南方日报、南方+新闻客户端发起的在线问卷调查、实地测试调研,将分时租赁的消费者反馈以及广州地区落地情况进行了客观呈现。

  根据数据分析以及实地调研,结合对共享出行相关行业的基本观察,本报告对行业未来发展做出趋势判断。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以及政策利好频出,普华永道思略特预计未来5年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将以超过50%的增幅继续发展,行业有望在2020年前迎来突破式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汽车牌照、充电桩、停车位等配套资源的不足,也将制约着共享汽车的发展。资源如何合理配置,将对城市道路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本报告认为,相关企业需要建立与当地城市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各地政府主管部门也需要在配套基础设施完善、行业秩序建立等方面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推动相关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各类共享汽车模式的用户分析及发展现状:“重”模式下,分时租赁高效增长受

  传统的出租车叫车模式流行已久,主要为路边有用车需求的客户提供即需即用的服务。据统计,出租车扬招打车的成功率大概60%,而以滴滴快车为代表的网约车招车成功率在90%左右,也就是说,网上叫车成功率是传统出租车的1.5倍。同时,路边扬招平均等待10分钟才能打到一辆车,而滴滴快车等网约车只需平均等待5分钟左右,且可以在室内等待车辆到达。因此,传统路边扬招出租车的目标客户,未来更多的是以不会使用打车软件的中老年人为主。而年轻人及智能手机用户,则更多的通过互联网进行下单用车。

  出租车业务,主要由地方出租车公司向乘客提供短中途出行服务。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对于出租车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由于出租车行业的牌照管制使得大城市出租车数量的增长与乘客需求的快速增长难以匹配。以北京为例,从2005年~2015年的11年间,北京市常住人口从1538万增加至2170.5万(注1),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而相应的出租车供给量,仅仅从6.6万辆增加至6.8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仅为0.3%。出租车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出租车需求量是当时成交量的3倍以上。供需矛盾的持续加大,同时也导致出租车行业服务质量低下,挑客、宰客等问题时有发生。

  正因为有大量未满足需求的存在,加之以共享经济核心的支撑点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不断完善。交通出行领域便成了共享经济改造的先行领域之一。由此,延伸出了通过网络进行出租车预约(即“网络叫车”业务)、共享私家车预约(即“专车/快车”业务)、私家车顺路搭乘(即“顺风车/拼车”业务)以及P2P租车四种新兴共享的出行模式。

  网约专车/快车

  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网约车成为了年轻人的首选。用户根据使用用途以及对价格的敏感性不同,按需进行预约。通常情况下,选择专车作为出行工具的人群主要包括小型企业商务用车、中高端人士日常出行,以及不想开车或由于限号原因无法自驾车出行的私家车主;而快车,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对价格敏感的打车消费群体的出行需求,以滴滴快车起步价13元、每公里1.5元、总用时每分钟0.5元来看,虽然起步价格与出租车相同,但中长途的价格相比而言更便宜。目前专车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中小型城市以快车为主。

  当前,大部分网约车的商业模式都是建立在网约车平台和汽车租赁公司和司机三方合作,满足更多用户短途出行需求的痛点,同时网约专车实现了传统出租车无法满足商务用户出行的高端需求,撬动了出行市场。在滴滴快车合并优步后,网络约车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滴滴快车形成了绝对的领先地位,占据了整个市场约88%的市场份额。网约车用户规模目前约2亿人。一线城市用户为网约车市场的消费主力,北上广深的打车软件订单量占到了整个市场的近50%(注2)。互联网专车市场活跃用户,一线城市占比超过75%。由此可见网约车的用户粘性,用户用车习惯已经逐渐养成。

  经营性租赁

  传统的汽车经营性租赁服务,分为短租和长租。短租主要为出差、旅游的用车需求,或因个人原因暂时无法买车但又短时间内急需用车临时需求。长租主要是企业客户的商用需求较多,或因限购买不上车的“有照无车”个人用户。经营性租赁一般最少按天起租,相比分时租赁而言,客户用车时间更长。从使用成本的角度看,一次性需要支付的费用也相比分时租赁要高出不少。

  经营性租赁通过向个人和企业提供租车业务,获取租金收益。过去5年,中国租赁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28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4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但当前中国租赁行业落后,渗透率只有0.4%,而日本、美国、韩国及巴西则分别为2.5%、1.6%、1.4%及1.3%。

  由于租车具有无须办理保险、无须年检维修,用户可以把买车、养车的负担转移给汽车租赁公司,并且车型可以随时更新,减少了消费者购买车辆所带来的无形损耗;同时消费者可以将租车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其他用途或投资,充分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再加之不用考虑限购限号、打车难等诸多问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汽车租赁服务所吸引。对于企业用户而言,通过长租可以降低可征税前利润,从而降低赋税。

  分时租赁

  分时租赁提供汽车的“随取即用”租赁服务,使用更灵活,消费者可以按个人用车需求和用车时间预订租车时长,收费以小时计算。分时租赁的用户群可以分为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两类。目前大部分的分时租赁业务是以微公交、car2go、EVCARD(环球车享)为代表的B2C业务。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分时租赁的场景较多,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类需要重点关注的用户群以及他们的使用场景。

  短途出游:50-100公里的短途出游目前是分时租赁最主要的使用场景之一。分时租赁能满足无车家庭短途出游私密性、灵活性的需求,受到广大用户青睐。

  社区短途通勤用户:此类用户主要需求是在社区和购物中心、公共事业区域的短途固定路线通勤。该类用户使用时间集中,主要为上下班时间和周末。

  高校学生:以思想前卫的年轻人为主,将分时租赁作为一种新潮体验,该部分人群对价格较为敏感。现在很多高校大学城所在地离市区较远,该地区公共交通匮乏,大学生购物、郊游等出行需求较多,有较大潜力。

  酒店景点住客:该部分用户主要为外地旅游人群,需求是前往城市的景点,出行特点是地点集中、路线简单。酒店方也有较强意愿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例如首汽Gofun已经和如家合作,针对此用户群提供服务。

  业务群体:该类用户以销售、中介、中小企业业务员、摄影记者等为主,他们需要一天内多地周转用车,而且有时随身行李较多。分时租赁的便捷、使用灵活、存放行李方便等是他们选择该服务的主要原因。

  (来源:普华永道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