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宣布Model 3正式量产下线,并公布它在美国的正式售价时,正在通过网络“云围观”的小编脑海中隐约浮现出了一段已经有些模糊的回忆,那是在高中时代喧嚣又单纯的时光里发生的一件事:当一位家境殷实的同学,在短暂的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晚自习开始前,面带炫耀地拿出一台有着3.5英寸触摸屏的设备时,几乎全班男生的注意力都在一瞬间被吸引了过来。有几位痴迷数码产品的同学用不太标准的英语低声念出了那台设备的名字:iPhone。我至今仍然记得一位同学在把玩过那台第一代iPhone后,脸上流露出的那种混杂着惊艳、羡慕又有些失望的表情:“哎,我跟你们说,他那台机器都没法装游戏!”
那种感觉在数年之后,再一次浮上了我的心头。当我翻看着高中同学群里的聊天记录时,几位男同学在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刚才看新闻,特斯拉Model 3终于发布啦,不过这车竟然连仪表盘都没有,简直奇了葩了!”历史总是在惊人的相似着,当初那批纠结iPhone装不了游戏的男孩儿,在若干年后怀着同样的心情,纠结着Model 3那不见踪影的仪表盘。当然,令他们同样纠结的,还有Model 3的续航里程以及按次收费的超级充电服务,就像当初同样纠结着iPhone那无法拆卸与更换的电池。
电能驱动: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
可能现在说特斯拉即将改变未来数年的人类出行方式仍然为时尚早,但任谁都无法否认,特斯拉让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汽车工业,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在Model S出现之前,电动汽车除了以概念车的身份出现在各大车展的展台上,并不会与普通消费者产生更多的交集。而底特律巨头通用研发EV-1纯电动汽车的失败经历,更是让众多车企谈“电”色变。
通用EV-1纯电动汽车
但是在Model S惊艳了世界之后,似乎所有人都在谈论着电动汽车的未来,所有车企都在争抢着公布自己的电动车量产计划。在一夜之间,电动汽车成为了最热门的概念之一。这一切都只因为特斯拉Model S走下了概念车的展台,走进了工厂的流水线,走进了一位又一位土豪的车库,甚至“改头换面”,走进了不少所谓“创业者”的PPT。
虽然在这数不清的“电动大军”中,有以特斯拉为首的“充电派”,也有以丰田为代表的“燃料电池派”,但不同技术方向的最终目标是殊途同归的。毫无疑问的是,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更为高效的电能驱动必将逐渐取代内燃机,成为个人出行工具的主流动力来源。纯电动化已然成为了汽车行业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成为了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
作为电动车领域的开拓者与引领者,特斯拉通过Model S与Model X展示了其行业顶级的锂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大胆应用。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想要体验到这两款堪称技术革命的划时代产品,最少的代价也要花费近百万人民币。如今,随着Model 3的推出,普通消费者触及未来的成本被降低了将近一半,那个可预见的未来现在似乎已经触手可及。
特斯拉Model 3:埃隆·马斯克的T型车
当然,我们可以吐槽Model 3那过分简洁以至于让人感觉有些简陋的内饰,也可以吐槽它缩水的动力水平与续航里程,还可以吐槽它看似实惠实则套路的定价与选装策略。但不可否认的是,Model 3作为一款更为普及的产品,一台能让更多人买得起的特斯拉电动车,即使它的尺寸小了,电池容量和续航里程也有所减少,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功能性并没有降低。可以说,使用特斯拉最先进技术打造的Model 3,仍然是一台典型的特斯拉。想要颠覆性的驾乘体验?Model 3当然可以满足你的需求。
对于特斯拉甚至整个行业来说,Model 3车型推出的重大意义,正在于上文提到的两个字:普及。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对人类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产品,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高收入人群向低收入人群普及的过程。举个例子,就拿与小编工作息息相关的汽车来说,在汽车刚刚被发明的年代,能够拥有汽车的要么是身世显赫的贵族,要么是称霸一方的大佬,直到美国人亨利·福特的T型车问世,才让汽车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对于埃隆·马斯克来说,Model 3或许就是他的T型车,一款能够被更多人拥有的产品,显然要比昂贵的品牌旗舰要有意义的多。
除此之外,Model 3的成败还在一定程度上关乎着特斯拉的未来。众所周知,特斯拉自成立以来就与“盈利”二字没有任何关系。虽然其吸引资本的能力出众,市值也一度成为全美车企之最,但“不挣钱”三个字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原罪。因此,必须要有一款亲民大众的车型来作为特斯拉当之无愧的销量中坚,进而挽救并不理想的盈利现状,而这个重任,自然就落到了Model 3的肩上,售价最低责任最大或许是对Model 3最精辟的市场分析。
产能是个大问题
在Model 3的产品力方面,特斯拉可以说是做到了能够做到的一切,它也确实有足够的实力能够把消费者的注意力从竞争对手那吸引过来。但是——这里必须要有一个但是——特斯拉Model 3的成功会是一件必然的事吗?那还真未必。在埃隆·马斯克宣布Model 3正式量产下线的同时,特斯拉还向Model 3的首批车主交付了他们的新车,一共30台。这也是截至到7月份,特斯拉Model 3的全部产量。那8月份呢?不好意思,多一些但也只有100台。看到这组堪称精致的数字,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说,Model 3不过是埃隆·马斯克用来拯救特斯拉股价的一款期货。其实,这个说法还真没什么毛病。
要知道,在Model 3全球首发的时候,特斯拉就开启了这台车的预定。在发布一周后,预定的数量就突破了32万台,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而截至到它正式量产下线,预定量已经接近50万台,而且还在持续增长中。虽然特斯拉声称其产能将呈指数形式上升,到 2017 年底月产量将达 20000 辆,总共超过50万台的订单将在2018 年交付完毕,但是对于中国已预定了特斯拉 Model 3的客户来说,想提到车最快也要等到 2018 年第二或第三季度了,如果国内用户即日起才开始预定,那提车时间可能要等到 2019 年年初。
考虑到特斯拉一贯的跳票与拖延的作风,即使马斯克对于自家产能有着迷之自信,但小编仍建议各位准车主保持一种谨慎乐观的态度,静候交付佳音。但不管怎么说,如果特斯拉可以实现计划中的量产速度,那您至少也可以拿到这台等了一年甚至两年的“期货”,而不用像购买国内某些消费电子产品那样被“耍猴”,也算是个不错的结果。
但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即使小编认为对于Model 3这样可以让人触及未来的产品来说,一年半载的等待绝对是值得的,但没有人确定国内的消费者能否有耐心等待,更不知道届时面对来自BBA、大众、通用等厂商的新能源产品时,Model 3是否还会有优势可言,而消费者又将如何选择。对特斯拉而言,当务之急无疑是加大投入提高产能,用最快速度抢占市场。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马斯克肯定要比小编精明百倍,但困扰特斯拉的产能问题却依旧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
在中国建厂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而且前段时间特斯拉确实也搞了一个大新闻,与上海政府的签约事件也是轰动行业,搞得网络上面也是猜测不断,但最终却迟迟不见下文。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特斯拉在中国建厂一事敲定,那工厂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前期审批、招标到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调试,再到员工招聘、培训,这些最快也要两年左右时间。到那时候,黄花菜还真没准就凉了。总之,Model 3在国内的命运,注定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到底结果如何,还是交给时间来解答吧。
总结:
最后,让我们一起穿越回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卡尔·本茨在这一天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辆以单缸汽油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汽车,但由于技术的问题,本茨的汽车总是抛锚,被人们冷嘲热讽为“散发着臭气的怪物”,怕出洋相的本茨甚至不敢在公共场合驾驶它。而百余年后,以汽车发明者姓氏命名的奔驰品牌依旧星徽闪耀,汽车也早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
或许多年以后,我们也会怀着同样的心情,回忆起今天的特斯拉,那曾经停在有钱人车库里的“需要充电的大玩具”,在内燃机的终章即将来临的时候,给我们带来了可以让更多人触及未来的Model 3。但在这之前,小编当然也乐于在微信群、朋友圈里吐上几句槽:“仪表盘都没有,这车没法儿开啊!而且超级充电居然收费,埃隆·马斯克奸商!”那感觉,就像是充满好奇心的高中男生围着一部第一代iPhone:“这手机真酷,可是都没法儿装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