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万闲置产能有待消化 国内车企的“幸福与烦恼”

(文/搜狐汽车 肖蒙蒙)幸福的车企都是相似的,不幸的车企却各有各的不幸。

在两极分化极为明显的2017年,国内许多车企销量出现下滑,销量下滑的原因可谓多种多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车企在车市微增长的情况下销量稳步提升,但其中几家车企却因为产能问题限制了销量的更进一步增长,这种“幸福的烦恼”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然而遭遇产能瓶颈的车企并不在多数,国内车企总体产能仍然处于过剩的状态,这一状态甚至还在逐步恶化。XX车企第四工厂正式投产、XX车企第五工厂建成投产,类似这样的新闻,近来屡见报端,国内车企在扩充产能的道路上可谓是当仁不让。

据统计,目前国内车企总体年产能已经超过6000万辆。然而国内汽车市场2017年的销量仅有2887.89万辆,产能利用率不足五成。

通常车企扩张产能都是基于对市场以及自身的高度自信,然而国内汽车市场还有多大空间可以挖掘?

“中国汽车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还可以增加近一倍,很可能达到5000万辆每年,而今后若干年内中国汽车发展的速度,不会像2015年4%那么低,也不会像2016年14%那么高,而是应该在7%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按照董扬的预测来推算,中国汽车市场会用8-10年的时间来达到5000万辆的高度。也就是说,当下国内车企的产能需要用8-10年的时间来消化,前提是不再动工建设新的工厂。

当然,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此前联合发布了汽车投资项目管理意见,明确对于现有汽车整车企业需要扩大传统燃油汽车产能的,应同时满足上两个年度产能利用率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上年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上年度研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高于3%,产品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国家标准等条件。这是到目前为止,汽车行业在去产能方面出台的最严厉措施。

目前国内车企在产能利用率方面可谓是参差不齐,相对而言,大型汽车集团抗市场风险能力比较强,可通过内部调整化解部分产能过剩风险,而那些产能过剩的中小车企就如同活在悬崖边,稍不留神就会被淘汰出局,如何自救成了整个行业的命题。

捉襟见肘的“幸福”

“大众在中国不担心产能过剩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市场的覆盖度,我们的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SUV产品,尤其是在市场反应热烈的经济型SUV细分市场。虽然当下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略高于我们长期产能计划的增速。”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Jochem Heizmann)此前在谈及产能问题时这样说道。

得益于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两家合资公司的出色表现,2017年大众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达到418万辆。如今上汽大众的产能利用率为82.2%,处于合理水平,一汽-大众则面临着产能的严重不足,好在今年该公司将有四座新工厂实现投产,总产能将增加100万辆以上。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今年都会投放全新的小型SUV产品,实现对细分市场的更进一步覆盖,两家企业的年销量必将有所提升,因此并不需要担心产能过剩的问题,甚至南北大众还有继续扩产的可能。

2017年是国内汽车市场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的一年,在整体增幅放缓和自身原因的双重作用下,许多车企全年销量出现同比下滑,甚至是断崖式下滑。而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稳定增长,则是产品力出众的最直接体现。

东风本田就在去年的乘用车市场中脱颖而出,全年累计销量达到71.43万辆,同比增幅高达25.29%。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71.43万辆的销量,是在51.2万辆的年产能下完成的,为此东风本田第一工厂实行“5+1”、9对9的生产模式,第二工厂实行“三班两倒”、10对10的生产模式,用东风本田人的话来讲,就是“光着膀子”加油干。

如果不是受制于产能不足,2017年东风本田完成80万辆的销量也不是没有可能。如今东风本田第三工厂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并将于2019年年初投产,届时东风本田的产能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也将为企业冲击更高销量打下基础。

在自主品牌车企中,广汽传祺同样面临着产能不足的问题,去年底,广汽传祺杭州工厂正式投产,广汽传祺总产能增加至55万辆/年。而广汽传祺去年销量已经达到50.86万辆,可见55万辆的年产能仍然不能满足广汽传祺的快速发展。

好在近年来广汽传祺一直在向内挖潜,不断提升广州总部产能的同时,一直有序推进杭州、宜昌、新疆等异地工厂建设,预计到“十三五”末,广汽传祺将形成覆盖华南、华东、华中、西北的产能布局,为2020年实现传祺百万销量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如今遭遇产能瓶颈的车企都有着“幸福的烦恼”,扩充产能均已被提上日程,但接下来仍需持谨慎态度,千万不能“步子迈得太大”。

跑马圈地的“烦恼”

与“幸福的烦恼”不同,目前国内一些车企正在经历产能过剩带来的阵痛,这才是真正的、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烦恼,北京现代便首当其冲。

可以说北京现代近几年坐了一次“过山车”,在2015年之前,北京现代整体销量始终处于稳定上升的状态,这也就为该企业跑马圈地式的扩充产能埋下了伏笔,第四工厂(沧州工厂)、第五工厂(重庆工厂)相继建成。

但北京现代在2014年销量达到112万后有所起伏,2017年销量更是跌至78.5万辆,165万辆/年的产能利用率仅有47.58%,此前甚至传出了北京现代几大工厂集体停产的消息。销量不济的同时还背负着产能过剩的压力,必然会对北京现代的资金流和日常运转产生影响。

与北京现代面临相同境遇的还有奇瑞汽车,从2017年的销量来看,奇瑞的产能利用率为48.01%,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严重。好在奇瑞近来正在对整个体系大刀阔斧式的改革,销量提升指日可待,届时产能过剩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其实论产能总量和工厂数量的话,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望吉利汽车项背,目前吉利在国内的工厂数量有十几个,年产能高达235万辆(含在建)。但吉利目前并没有呈现出产能过剩的状态,主要是由于一些工厂尚未建成,且近来吉利增长势头良好,2017年销量增幅近60%,2018年更是要冲击158万辆的目标。235万辆的年产能将为吉利晋级年销200万辆车企奠定基础。

总体来说,汽车行业产能过剩以及跑马圈地现象的发生,与汽车工业具有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特点有关,大规模发展汽车工业成为地方政府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点,急于发展当地汽车产业、拉动当地经济与就业的地方政府,与急于扩张的车企一拍即合。

在车企圈地运动背后,地方政府已经成为推动汽车产业产能扩张的重要力量。车企对外宣布动辄几十亿投资的基地建设,地方政府往往给予很大帮助,如提供低息或无息银行贷款、低价出让土地等。

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规模存在,不仅极大的浪费了资源能源,破坏了环境,恶化了资源配置,而且带来了巨大的债务负担,累积了经济风险。接下来,各大车企应最大程度的消化现有产能,理性扩充产能,保持良性发展。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