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不同行业应制定差异性的税收政策

  1月6日,第三届文化经济发展论坛在中央财经大学开幕,本届主题是“文化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

  会上,专注于财税研究的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马海涛发表主题演讲,介绍了他对于完善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调整以及思考。他认为,应该根据文化产业处于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差异性的税收政策。

  明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精彩观点

  1、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政治外部性,这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文化产业的关联性,即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二,文化产业对其他行业的溢出效应,大量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出现,又间接拉动了科技的发展,并提升原有工业产品的附加值;第三,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集聚和融合资源的效果。

  2、当前我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手段包括贴息贷款、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手段。在税收政策方面,我国主要通过减免税、投资抵免、加计扣税、减计收入等综合手段对企业税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3、目前文化产业财税支持政策不足,这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财政投资投入仍需加强,地区间差异较大;第二,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有待于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并不是很合理;第三,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渠道不顺畅;第四,税收优惠政策在行业分类上不够细化,覆盖面过窄。

  4、完善文化产业财政政策的建议:第一,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健全财政保障机制;第二,完善统筹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要综合运用包括投资引导、先期补贴、后期奖励、风险公担、政府采购在内的多种投入方式;第三,完善财政投融资的引导作用。

  5、完善文化产业税收政策,建议根据文化产业处于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差异性的税收政策。

  以下为马海涛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魏院长邀请,让我参加这么一个高大上的论坛。因为我不是搞文化产业研究的,我主要是在做财税的研究。当时魏院长给的题目是从财税的角度谈一下文化产业。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就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向大家报告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财政支持文化产业的理论依据;

  第二,我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现状;

  第三,国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经验借鉴;

  第四,完善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的调整以及思考

  第一,财政支持文化产业的理论依据。

  十三五发展规划当中非常明确的提出了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发展产业之一,同时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当中,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为综合国力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国家之间博弈竞争的手段。现阶段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非常迅猛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了两为数的增长,增速比当年GDP增速高达4.6%,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97%。但是如何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之下,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引擎作用,我个人认为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所以财税政策如何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逻辑。

  财政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从理论依据上来看,第一个就是文化产业具有很长的公共场景的实现,因为公共性的强弱是给予财税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文化产品的消费,大家都知道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分发性,这样使得文化成本在回收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使得文化产品的供给需要政府的支持。公共性强的文化产业需要政府的干预,具备公共性的文化产业政府应当给予一定的资助。其二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政治外部性,这个外部性表现在首先文化产业的生产具有外部性,表现在第一文化产业的关联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拉动制造业,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可以带动其他的第三产业,所以它的产业关联度极强的。第二文化产业对其他行业的溢出效应,这个溢出效应就表现在一个方面大量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出现,促进了工业化和信息化,数字化形态的文化产品大量出现可以增加对数字产品的需求,间接拉动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的内涵渗透到原来的制造业当中,使原来的工业产品可以提升它的附加值。第三从产业的集聚效应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集聚和融合资源的效果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创新环境,推动城市作为创新和改革的孵化器。这是生产的正外部性。

  第二文化产品的消费具有正外部性。文化产业对社会道德风尚的提高,对社会公众素质的提高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这是我想从简单的从理论商来说,为什么财政要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当前我们国家文化产业领域的主要的财税政策。

  我梳理了一下,近几年国家财税对文化的支持力度不断在增加,手段也不断增加。手段包括哪些呢,我梳理了一下,我们的手段包括了像设立了贴息贷款,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增加了文化产业的支出。这个数据我就不说了。税收政策上来看,我们现在主要是通过一个是最直接的减免税,第二投资抵免,第三加计扣除,第四减计收入等综合运用对企业优惠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梳理了一下这几年对文化产业的优惠税收政策涉及到增值税、关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在这些方面都有税收的优惠。

  其实政策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我个人认为:

  目前文化产业财税支持政策不足:

  1、财政投资投入仍需加强,地区间的差异较大虽然这几年支出增长较大,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偏低,现在提公共财政,什么叫公共财政,从1998年就提出来,公共财政主要是中国财政的转型,转型就是强调财政的公共性。前部长讲过一句话说公共性是现在财政政策的基础。既然是公共性的,那政府就应该责无旁贷承担责任。从这个比重上来看,应该说从2014年我们对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只有1.77%。另外来看投入的结构来看,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东部明确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这几年中西部地区的比重有所下降。

  2、财政资金配置效率有待于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并不是很合理,也就是在盈利性、发育的市场中,政府不足,对于文化基础性领域的投入明显不足。所以既有越位也有缺位。从资金配制来看,从企业性质来看,规模上来看也明显存在不平衡;然后投入的理念不科学,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没有形成好的绩效机制。

  3、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渠道不顺畅,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政府的投入以外,应当用很多的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的,同时由于文化创造的独特性、投资风险的问题和政策的波动性问题,使民间资本不愿深入到文化产业。当然除了这个之外我个人的一个观点,我认为民间资本不投入,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制度上的缺陷,制度导致了民间资本不敢投入,现在讲PPP,目前搞的很热闹,上下都讲PPP,但是真正PPP落地了多少,我觉得现在PPP当中有三种现象值得关注:第一个现象伴成了热热闹闹的婚礼,而不是当成一段婚姻经营;第二PPP模式当成地方政府新的融资渠道,因为地方政府发债受到限制,融资平台不让做了,那怎么办呢,地区支出压力很大,就靠PPP模式间接达到融资,这很可怕,财政部一直讲这个问题。第三PPP中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PPP核心的问题应该是共治,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政府和市场隔离开来,过去为什么说政府管这个事,是市场失灵失败了政府才来管,我觉得是悖论,政府和市场应该再一个平台上,这样PPP当中要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公担,但是现在的机制达不到。为什么达不到?过去讲过BOT、BT,有多少成功的?政府换届了,换了下一届市长,不承认了,那企业愿意跟你做吗?用现在的话讲叫“吓死宝宝”“宝宝好怕怕”,这样的错位导致民间资本不敢投。现在经济下行这么大的压力,民间资本不愿意轻易的投,有好的项目才会投,它跟政府的投资是不一样的。

  4、税收优惠政策在行业分类上不够细化,覆盖面过窄。目前税收政策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第一发展不协调,第二细分不足,第三覆盖面窄。现在的税收政策只是在现也的政策里给予优惠。

  三、国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经验。

  美国是间接扶持。英国是均衡负担,三分之一来自政府投入,三分之一社会资本,三分之一是自营收入;法国是比较特殊的,政府主导,它主要是财政直接拨款直接投资,直接给税收优惠;韩国是全方位的扶持,既有拨款、融资等等,形成全方位的支持政策、体系。

  四、完善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完善文化产业财政政策的建议

  1、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关键是在总量提高的前提条件下,如何来优化大的结构,中国现在财政支出当中最大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结构不合理,一个是支出效率不高。总量就这么大了,今年财政收入2016亿就是17万亿了,不可能有大的突破,这么多钱,花这么多钱,问题是怎么花?所以这是个大问题,所以优化结构。怎么优化结构呢,一带而过,一个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增加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推进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加强重点文化领域的经费保障;健全对文化产业的财政保障机制;加强文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2、完善统筹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提高基金使用效率。首先综合运用多种投入方式,我考虑不同的层次,一个是投资引导,第二个是先期补贴,第三个后期奖励,第四个风险公担,第五个政府采购,要利用政府采购的手段。这是我们对文化产业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进行不同的方式。总之应该文化产业要覆盖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加强投入资金的监管,切实提高使用效率,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3、要完善财政投融资的引导作用,这里的引导,我觉得一个是基金的引导,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解决好财银、财企的合作。真正的完善PPP模式,发挥这个作用。这样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民间子恩为主题,企业投入为基础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这是财政方面。

  完善文化产业税收政策的建议

  税收方面来讲,我觉得要制定一个动态的税收机制,根据这个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实行一个动态的税收机制,根据文化产业处于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差异性的税收政策。现在营改增是今年财政最大的动作,有一个教授提出死亡概率的概念,国家财政部和总局都在关注这个事情,因为我搞财税的希望我说中国的税负并不高。但是这个问题怎么来分析?我要看税费高低,不仅要看政府拿了多少钱,还要看政府拿了钱以后向社会公众提供了多少公共产品和服务,你提供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你交了税也不冤,但是我们享受的公共服务并不到位,北欧的国家税负很重,我问他们痛苦吗,他们不痛苦,你急死了,拿那么多税不痛苦,因为他们拿到的公共服务很到位。然后税负高低关键看什么呢,你是大口径小口径还是中口径。所以我们跟官方也在沟通,把口径定下来。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原来叫营业税的时候,税负明显高于增值税,因为增值税有个税前扣除的问题,但是文化产业是劳动型密集产业,这种产业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以后没有那么多的抵扣,税率没有调整,所以营改增以后全国减了5千个亿,但是有的行业增加了赋税,交通运输业就明显增加了。还有建筑业,建筑业钢筋水泥从农民手里买的,没有发票,所以没有办法抵扣税率。我觉得营改增还在路上,营改增覆盖之后下一步干吗呢?认认真真的探讨增值税的改革,这是方向。

  所以从我自己的学习体会,就这个问题向大家做这么一个汇报,观念也不一定对,有不对的地方请专家指正批判,谢谢大家!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面链接,查看往期美文

19岁皈依佛门造佛像,90后男孩竟将中国佛送上米兰时装周。

他们用了整整5年的时间拍下了这部豆瓣9.9分的巨作,我想和每个热爱生命的你一起看它

从央视离职回乡,他造了座英国王子都痴迷的酒店

上过央视、入住率奇高的“民宿奇迹”是怎样建成的?

他开了一家"不正经"的书店,全世界都被暖爆了!

中国寺庙里最神秘的组织——龙泉寺!

比利时大叔历时五年把故宫旁600年破庙变成顶级餐厅,却不料卷入一场风暴···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