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预见—2017全球基础设施十大发展趋势

  PPP知乎,PPP业界最大的微信公众号(PPPwiki),精准覆盖PPP业内100,000+读者,一网打尽PPP圈儿里圈儿外大小事;独创PPP知识索引体系,每日为您奉上新鲜热辣的PPP资讯大餐。欢迎加入PPP知乎互动版社区 - PPP者也(http://www.pppadvisor.com),成为PPP人!

  编辑整理:PPPwiki

  本期【国际视野】为您推出的是毕马威团队新近发布的《预见——2017全球基础设施发展是大趋势》。Wiki小编为大家奉上该报告的中文摘要导读,文末点击“阅读原文”可在PPP者也社区下载英文报告全文——Ten Emerging Trends in 2017---A global infrastructure persperctive

  PPP知乎一向尊重知识产权,该报告所有权益归属毕马威团队,中文导读为PPP知乎【国际视野】团队志愿者所做,仅用于方便PPP知乎的中文读者,所有信息以英文原文为准。

  国际视野

  都说PPP是舶来品,传入神州,淮南橘又成了淮北的枳,仅就个中文名字,就有了中国特色–不谈公,也不谈私,统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关于PPP,Wiki小编一向坚持既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国际经验,也不存在背离市场规律的特殊国情,PPP需要在中国土壤上创新,更需要在更大的一个视野中理解其本质。

  为了让大家原汁原味的了解PPP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以及全球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供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PPP知乎特别推出“国际视野”栏目,分享国际上最新最经典的PPP相关报告、数据、文章和书籍,不仅仅分享英文原文,还会加上相应的中文导读。

  “国际视野”栏目经过改版,后续推出的文章将涵盖PPP领域的以下几个方面:

  Macro-PPP——关于PPP的宏观发展趋势,以及PPP在全球发展过程中具有共性的问题;

  Countries——介绍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PPP的经验,包括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Sectors——关于PPP某一行业的文章,如市政、交通、医疗……;

  Circles——关于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某些环节的文章;

  Data——关于PPP的数据调研报告。

  视野铺就路径,格局决定成败,PPP知乎帮你真正拥有大视野和大格局。(中文导读:张子亚 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硕士)

  回想2016年伊始,毕马威曾发布一份预言全球基础设施在2016年发展的相关报告。关于政治社会的大背景变化,这份报告提到在2016年“非常态将是一种新常态”(No normal will become the new normal)。您还别说,2016年还真总是被人们戏称为“黑天鹅”之年,什么英国脱欧,美国大选……诸如此类想必大家多少都有所体会。

  言归正传,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某些方面我们说得多做得少,而某些方面我们又做得多说得少;其实这两种状态皆存在一定问题。“说得多”能使真理越辨越明,从而寻求共识、凝聚力量;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去做、去实践也不能少。

  时间已经到了2017年,毕马威站在新年的大门口,照例又发布了一份报告,对2017年全球基础设施领域的新趋势进行预测并解读,以期能使决策者和投资者们更好地理解领域内将要上演的新变化。

  01.能源、交通与技术之间的融合将更显著

  能源、交通与科技之间的分界模糊已经很多年了。毕马威指出,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三者之间的逐渐紧密的联系,将会使得相关决策很糟糕。例如,政府在处理供电供需不平衡的同时,又要实施低碳出行计划以及努力推动新能源发电。

  因此,毕马威建议政府要统筹考虑能源、交通与科技这三个部门的发展。其实在这方面目前还是说得多,做得少,但这已经预示着一个良好开端。

  02.民粹主义扰乱基础设施市场

  去年毕马威预测暗流涌动的民粹主义将有所抬头,这将使得基础设施作为政客们的缓和政策工具走向舞台的中心。

  在2016年的若干国家的大选中,美国竞选总统特朗普并不是唯一提出通过基础设施复兴计划使国家复兴的,哥伦比亚和加拿大的大选中都出现了一基础设施进行标榜的竞选者。其实,在“大萧条”时期,人们以相似的方式谈论基础设施。

  在亚洲,基础设施计划被誉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长久以来中国都将基础设施视为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越南和缅甸也已经开始向类似的方向发展。

  今年,毕马威预测“民粹”将对基础设施造成三方面的影响:首先显而易见的是,基础设施的财政预算将扩大,同时也使得财政赤字扩大的肯能像增加;其次,“民粹”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试想美国的基础设施计划应该不会依赖外国工人和外国开发商来实现就业增加与“美国复兴”;第三,基础设施将优先上马那些普惠大众以及“以人为本”的项目,同时新技术与新模式将会提升基础设施的交付。

  毕马威指出,要确保贸易保护主义没有减损国际竞争与国际最佳实践能够带来的那些实惠。

  03.规划与管理基础设施的关键是理解消费者的行为

  毕马威指出,基础设施规划时的参数已经改变了。过去五十年我们认为人口增加需要更多的道路,更多的能源与运输;过去十年间,技术和消费行为已经开始改变,消费行为与基础设施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超越了原本的认知,以至于设施的规划者们的角色成了“追随者”而不是“引领者”。以现在的80后和90后们与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例:他们没有强烈的买车需求,当他们需要“私人”交通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分享”;他们使用实时的交通导航来选择他们的出行路线。

  城市已经开始接纳这些新科技,如“分享”经济、开源大数据、自动驾驶汽车等等,因为管理者们已经意识到这可能是经济发展与带动就业的新引擎。

  毕马威建议基础设施的规划者要花时间去理解并且利用现在的新变化,在对基础设施进行规划时,要同时考虑目前的使用者与将来可能的使用者们的需求。

  04.投资者开始关注社会与环境因素,而不在只关注财务上的收益

  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看到政府在压力下已经开始优先上马对社会和环境具有巨大效益的项目,在项目投资是必须要考虑在社会环境方面的收益,简而言之,政府将担负更多的责任。机构投资者也开始认识到他们的投资也已经置于了社会环境压力之下。但毕马威解释道,这并不是“影响投资”,从而让投资回报屈于社会效益之下。

  05.科技增加基础设施生产力的同时也增加了被淘汰的风险

  去年毕马威预测科技将根本改变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开发以及运营;如太阳能发电成本的降低与电池存储效率的增加正在改变以往集中发电的模式。可是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基础设施的投资者开始担忧,自己目前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会不会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结束之前就已经被淘汰了。

  今年毕马威预测,科技对基础设施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并且在交通与能源领域更为明显;并指出在未来基础设施所有者和运营者应当制定长远的技术规划,对竞争优势与快速收益的愿望之间进一步进行权衡。

  06.“压榨”存量基础设施

  随着民众对基础设施的需求空前高涨,全球范围内的政府们都在寻思着能不能已有的基础设施上做做文章。但是存量基础设施当时的设计所能满足的需求峰值已经不猛满足现有的需求峰值,政府方面现在关注的是如何将需求峰值降低,从而使得现有基础设施接着派上用场。毕马威指出上述做法与报告中的趋势五(科技)以及趋势三(消费行为模式)息息相关。

  07.政府“解锁”资金来源渠道

  项目开发条件的以及融资能力的增加之后,为何还有很多项目停滞?简而言之,与资金有关。世界范围内,政府挣扎在如何支付这些不得不提供的公共服务与资产的边缘,基础设施停滞与此相关。

  以往各级政府主要关注两大类类型的基础设施项目,一是政府付费型;二是特许经营类型(使用者付费型)。但是最令政府费劲的是第三种——虽有使用者付费,但是不够覆盖全生命周期内的项目成本。

  目前的问题是:对于使用者付费的项目,政府就不再愿意进行资本投入;政府注重改善一个地区中城市(city)的基础设施,但是整个资金上的责任却落在了整个地区(municipal)纳税人的头上;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何获得资金。毕马威在报告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如存量资产再利用(assets recycling)等,同时毕马威提出政府一定要让老百姓清楚这些资金是如何使用的。

  08.增信工具返璞归真

  政府方试图通过越来越精巧的增信工具来促进基础设施项目的顺畅进行;但是事实上很多的增信协议到头来是无效的。政府和多边组织过分地致力于创建完美的交易结构本身,而不怎么关注如何更好地完成项目;简单来说越来越复杂和精准的融资工具反而无益于项目交付。

  毕马威提醒政府以及多边机构,其目的到底是为了寻找私人方进行合作,还是为了使项目更好的交付?

  09.对产出的嗅探促使资本产生集聚效应

  去年毕马威预测,随着可供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的竞争增加,在促使市场竞争增加的同时也使得利润空间降低,这使得经验老道的投资人更偏向于高风险高回报的领域。今年毕马威预测这一趋势将会继续,但是会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出现,比如不同投资者之间将出现“跨界演出”,正如大家已经有所了解的现象——金融投资者已经开始招募基础设施的运营团队;建造商开始武装投资队伍;运营商为了平衡风险与投资回报已经开始对项目进行股权或者债权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团队开始更注重如何持有与管理他们的投资项目,而不再狂热的顶着投资收益;有有些投资人开始注重发展他们的运营能力。

  010.基础设施的全球化将会继续

  虽然用户至上(趋势三)和民粹主义(趋势二)促使人们关注基础设施的需求侧,但是种种迹象都表明,基础设施供应测将会迅速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有些国家正在以基础设施为政策工具进行“走出去”战略,中国的“一带一路”即是这样一个例子。

  毕马威指出以西方为基础设施主导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管是投资还是智慧源头都已经东移。

  但是对于基础设施全球化,最大的挑战在于它是否能通过竞争与革新而切实做到降低成本,改善市场准入,增加全球基础设施的产值。

  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PPP知乎(ID:PPPwiki)

  我们的在线互动社区:PPP者也(http://www.pppadvisor.com)

  我们的联系邮箱:pppwechat@163.com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