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访谈 | 市财政(地税)局局长朱政华:用财税杠杆撬动实体经济“支点”

  

  中国共产党桐乡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为全市今后5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全力实施实业兴市、创新驱动、开放融合、生态宜居、民生为本五大战略,扎实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作风建设三大工程,努力把桐乡打造成为先进制造基地、诗画水乡典范、旅游人文名城、网络智慧强市,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前列的新征程,全市各地各单位已在紧锣密鼓地精心谋划今年以及未来几年的工作。我们特别推出“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一把手访谈”专栏,介绍各地各单位的新思路、新目标和新举措。

  本期,接受访谈的是市财政(地税)局局长朱政华。

  如何让每一项财政扶持资金发挥最佳经济效益,让有限的地方财力,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推动地方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桐乡一直在探索中前进。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在市财政(地税)局局长朱政华看来,这意味着,桐乡将大力鼓励、扶持、发展桐乡的先进制造业,为桐乡企业家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也提振了信心。桐乡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世界互联网大会红利释放的窗口期和转型发展的加速期,以发达的传统制造业为优势,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传统制造业”,桐乡的制造业必将大有可为。

  降成本减负担

  企业“轻装”好“上阵”

  2016年,我市拨付财政补贴奖励资金5.45亿元,涉及企业1727户次,为企业减免各类税费11.41亿元;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切实降低企业税负;对我市中小微企业贷款支持计划名录内818户中小企业进行了银行联合授信,授信总额度达119.19亿元。截至目前,贷款余额达57.02亿元……透过一个个跃动的数字,朱政华直观地展示了我市积极落实财税政策,谱写“降本减负”的华丽篇章。

  近年来,桐乡以积极落实财税政策、精准培育税源经济、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制定新一轮财政扶持政策为抓手,将围绕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动力,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打出降本增效“组合拳”。

  尽管成效显著,但短板依然凸显。朱政华说,当前,国内经济增长逐渐放缓,迎面而来的却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源环境制约、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转型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先进制造业具有产业先进性、技术先进性和管理先进性的特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对于推动工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行业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落脚点最终是振兴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高速发展解决了政府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对社会事业的发展、民生工程的保障,将起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财力“支撑”力量。下阶段,市财政局将构建以“减负”为重点的制度供给环境,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将推进实体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措施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行动。

  

  朱政华

  

  抓机遇 强支撑

  巧用财税杠杆 助力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财政发展的基础,两者共荣共生。正如朱政华所说,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放大乘数效应,引导更多社会资本为实体经济“添薪加火”。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径?

  朱政华:“自上而下,由内至外。”

  

  自上而下

  朱政华介绍,自上而下,也就是普惠制度,通过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的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政策,多措并举减轻企业负担,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此同时,我市通过制定、出台新一轮财政扶持发展政策,实现分层施策,突出重点,提升扶持效果,尤其是在调整补助结构上,逐步实现由直补变间接、由分配变竞争、由分散变集中、由过程变结果、由封闭变透明的转变,重点用于招商引资、智能制造和产业升级等领域。

  

  由内至外

  “由内至外,其实就是一种反向的制约措施。”朱政华说,对一些不符合我市产业结构,低小散、高能耗的企业,通过税收的杠杆、财政的调节功能等一系列措施来进行反向制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集中力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朱政华看来,实体经济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更是财税服务经济工作的焦点,下阶段市财政(地税)局将充分发挥财税杠杆作用和牵引撬动作用,减轻企业负担、盘活财政存量、调整支出结构,创新支持方式,最大限度地释放财政资金支持效应,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共同助力实体经济——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