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安佰深:国际PE巨头的中国市场挑战

  本报记者 赵娜 北京报道

  导读

  过去几年,安佰深在华投资数量不多,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单笔投资规模通常高于1亿美元,但在中国市场上,这种体量的投资机会并不常见。

  管理着超过400亿美元资金的PE巨头安佰深,于2008年底正式宣布将在上海设立中国内地首家分公司;作为大中华区总裁,张曦轲负责公司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地区及东南亚的业务。这一年,PE巨头黑石和KKR也分别在北京设立办事处。

  加入安佰深之前,张曦轲曾担任麦肯锡公司的全球资深董事、上海分公司董事长,是麦肯锡80多年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董事合伙人。

  过去8年中,张曦轲带领着十余人的安佰深中国团队专注在大中华地区科技及电信、零售及消费品、医疗、金融及商业服务四大领域的投资,投资的项目包括搜房网、智联招聘、Tommy Hilfiger 的中国业务等。

  安佰深中国团队近年鲜有发声。据了解,这家机构过去6年在华投资项目数量有8个,已完全退出了4个项目,这些退出项目的年均回报率高达37%。

  日前,未来论坛创始理事、安佰深私募股权投资集团(Apax Partners)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张曦轲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

  “保守”的在华投资

  《21世纪》:安佰深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情况是怎样的?

  张曦轲:我们的做法可以总结为三点:第一,在中国依然持续地有投资,对中国市场也持续看好;第二,投资重点是比较集中和专注,在中国最关注的投资机会是消费品牌和科技类包括互联网企业;第三,像我们这种传统大型PE投资基金,在中国市场显然是有挑战的,最大的挑战是,从整体来看,中国市场大的项目不是很多,单笔投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机会的还很少。

  《21世纪》:安佰深在中国市场每个项目的单笔投资规模都要超过1亿美元?

  张曦轲:会有一定的灵活度,我们也有不同的投资工具,但总体来讲,尤其是我们的全球主基金还是秉持单笔投资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原则。很大程度上,一个投资者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不得不投”,好在我们可以始终保持较多的耐心。(注:全球基金的投资方式,让安佰深可以不必追求有限区域内阶段性的投资热点)。全球基金的运作模式通常会比中国市场的本土基金保守。但这不是好与坏的评价。

  《21世纪》:保守,怎么理解?

  张曦轲:所谓保守,是指我们这种类型的PE,会选择投资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有收入且通常是已经盈利的企业。

  安佰深更侧重于企业的基本面,专注于投资我们有深刻了解的领域。比如,我们的项目在投资决策会上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项目赚钱么,能赚多少?”这是所有机构都会问的;我们的投委会还会问第二个问题:“我们能给项目带来什么特别的价值?为什么应该我们去投而不是别的基金?”

  我们会考虑我们基金的资源、投后管理的平台等是否能和项目的需求匹配。

  《21世纪》:全球大型PE机构的在华投资,有的通过全球基金进行配置,有的通过专门的亚洲或中国基金进行。如何分析两种方式?

  张曦轲:两类基金的本质都是外资美元基金,只是资金投资的地域限制不同,从在中国国内投资的机会和限制方面是对等的。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很难说哪个方式更好。

  完全的全球基金在做投资时,资本配置的灵活度更高,不需要追逐区域市场的阶段性热点。也就是,在某个地区的某个行业估值虚高的时候,全球型的基金可以等待,看到足够好的机会时再迅速进入。

  单独的亚洲或中国基金,相对来讲投资决策速度会更快。从这个角度讲,灵活性更高。但也面对着,无论市场情况怎样,投资压力都会比较大。比如,估值高的时候也要去竞争投资机会,把资金投出去。

  全球排名前10的PE机构,多数都设有专门的亚洲或中国基金,但其中也有如我们这样仍然选择仅以全球基金的方式运作的。

  并购投资机会逐步增加

  《21世纪》:中国市场的并购型PE投资,时间到了么?

  张曦轲:机会肯定会逐步增加。两个因素在驱动:第一,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代际更迭正在发生,不是每一代企业家或者家族都愿意一直做同一个生意;第二,中国的一些行业是高度分散的,当这些行业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降低行业的分散度显然是增加利润的一个主要方法,这将带来并购整合交易的增加。

  从上述两方面分析,中国市场并购整合的机会会增多。但即便如此,这仍然将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至少还要20年达到成熟市场的水平。

  《21世纪》:并购型投资的投资端人才储备和投后运营方面的人才储备情况怎样?

  张曦轲:这个不是问题。从投资机构的角度,全球前10的PE在“老家”都是主要做并购型投资。以比例来说,可能一家全球PE在欧美5个项目中5个基本都是并购型投资,在中国则是5个项目中不到1个是并购型投资。从这个角度讲,全球的大型PE基金是非常熟悉并购交易操作体系的,只是一直都在为中国市场(尚未成熟的并购环境)做出改变。

  人才储备方面,很大程度上是项目驱使的。投资人才在没有项目的时候,无法得到操作经验;项目需求出现时,会带动相关人才的成长。

  现阶段最缺乏的是职业CEO,这类人才的储备还处在积累的过程中。品牌、采购、财务、互联网化改造等功能领域的人才都已经有了。

  中国职业化的CEO比较少,是因为中国最能胜任CEO工作的人都去创业了。PE在具体运营过程中,会给职业CEO做出相当大的股权安排,让他们作为公司股东有主人翁的拥有感。

  科技投资的PE机会

  《21世纪》: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开始更多关注科技投资,怎么看这个趋势?其中PE的机会在哪?

  张曦轲:有必要厘清几个概念: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技术商业化。这是同一个创新生态上三个完全不同的阶段,不同形态的资本在这三个阶段中起到的作用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基础研究本质上只能够、也只应该依靠科学家对未知领域强烈的好奇心和激情,它的资金来源从全世界来看也主要是公益性质、非营利性的资金,特别是政府资金来支持。天使投资都不会,也没必要去投资真正的基础研究,因为营利性资本投入到基础研究领域,容易使基础研究变得功利主义。

  技术创新需要能够洞悉或者引领市场的需求,从资本角度来讲,天使和VC会参与的比较多,后期会有PE进入。VC阶段的投资机构重点投资科技创新的项目,这一定会成为主流。

  技术商业化阶段,尤其是开始和成熟商业模式结合,才是PE参与最多、最能够直接起到作用的阶段。这个阶段是资本最活跃、最能市场化、最可取得可预见回报的阶段。

  《21世纪》:资本大量涌入,是否会带来新的泡沫?

  张曦轲:大家会对中国有些领域的估值泡沫有顾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虽然大家的投资谨慎度在提高,但同时整体还都是看好中国市场长远发展的。中国市场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城镇化、消费升级仍然在进行。

  安佰深关注中国市场的两大可持续热点,一个是消费升级、一个是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带来的互联网化、移动互联网化、物联网化,以及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

  当然,关注和投资是两回事——关注,是指在形成投资机会之前就要关注;从投资的角度,我们会选择投资那些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比较容易规模商业化,已经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并可以通过这个商业模式产生收入与利润的项目。(编辑 林坤)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