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债市违约风险持续警惕债券违约风险向银行传导

  本文章为WEFore原创.

  风险摘要:大连机床和东北特钢中票同日违约,在新年伊始的信用市场放了一个“双响炮”,或许也预示信用违约仍将是贯穿2017年的持续性话题。由于当前信用市场风险逐步堆积,未来银行对于债券业务风险防范也不容小视。建议银行可结合当前风险参考以下做法,积极防范债券违约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风险点

  信用风险债市风险

  风险介绍:东北特钢和大连机床再发生中票付息违约事件

  2017年1月16日,东北特钢和大连机床相继发生债券违约,而违约标的都是中期票据。东北特钢1月16日晚公告称,其发行的“13东特钢MTN1”应于1月15日(遇节假日顺延至1月16日)兑付利息,鉴于公司已进入重整程序,且重整工作仍在进行中,“13东特钢MTN1”不能按期足额兑付利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无独有偶,1月16日也是大连机床发行的“16大机床MTN001”的付息日。该期债券的托管机构上海清算所1月16日晚公告称,截至16日日终,仍未足额收到大连机床支付的付息资金,暂无法代理发行人进行付息工作,宣告“16大机床MTN001”也发生了实质性违约。

  实际上,此次东北特钢和大连机床再发生中票付息违约事件,一点也不意外。2017年1月第二周周初,大连机床和东北特钢已先后发布了针对中票付息事宜的特别风险提示公告。更重要的是,作为既有违约主体,东北特钢和大连机床都算得上是信用市场上的“红人”,因“前科累累”而积重难返,连已有违约债务的追偿都还遥遥无期,存量债券继续违约自然是几无悬念。据统计,自2016年3月28日“15东特钢CP001”违约,并开创地方国企公募债违约先河以来,东北特钢已经有10只债券违约,涉及本金71.7亿元,发生违约的频次就连早先的保定天威集团、山东山水等违约界“前辈”也难望其项背。大连机床则是2016年四季度才走红的“新星”,2016年11月21日,“15机床CP003”发生技术性违约,但随后大连机床又接连被曝子公司发生汇票垫款、超短融、短融违约等违约事件,暴露了该公司技术性违约背后隐藏的流动性危机。

  风险分析:违约风险或卷土重来

  大连机床和东北特钢中票同日违约,在新年伊始的信用市场放了一个“双响炮”,或许也预示信用违约仍将是贯穿2017年的持续性话题。回顾2016年,公募债市场上的违约事件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特征,3、4月份东北特钢、广西有色接连违约,加上中铁物资等风险事件,一度引发信用债剧烈调整,酿成局部流动性危机;11月、12月,沉寂一段时间后,违约事件再现抬头迹象,除了既有违约主体如东北特钢、国裕物流继续曝雷之外,大连机床、中城建、博源控股也相继发生债券违约,再度引起了市场对信用风险的关注和警惕。

  分析认为,2016年以来负面信用事件持续不断,表明一段时间以来信用基本面出现的边际改善并未产生普惠效应,资质最弱的一部分发行人偿债能力依然很弱,甚至还在进一步恶化,信用分化的状况愈演愈烈,低等级发行人后续违约风险仍值得高度警惕。

  事实上,2016年,企业信用基本面呈现边际改善的态势。自2016年初开始,官方公布的工业企业利润数据便恢复了正增长,2016年1至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334.1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8%。通过对债券发行人2016年三季报进行的梳理和研究也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发行人主业盈利持续回暖,整体财务指标出现改善。然而,2016年违约频率明显加快,全年债券违约逾500亿元,创了历史新高。这无疑表明在信用基本面改善的同时,有一部分发行人的偿债能力并没有好转,甚至还在恶化。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2016年中一段时间,公募市场新增违约有所减少,但同期私募债违约事件仍接连不断,恰恰说明信用资质较弱且融资能力较弱的部分低等级人偿债压力一直高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企业信用基本面虽略有改善,但远未达到可以通过内部现金流完成资金链正常循环的程度。企业对于外部融资的依赖性仍然很强,而银行授信并未发生显著松动,由此导致企业偿债风险大小与债市再融资难度之间显著相关。2016年5月后,违约事件发生频率下降,就得益于债市再融资的改善,而2016年11月、12月以来,信用风险暴露卷土重来,主要与低资质企业再融资难以为继有关。

  经历2016年四季度的一场动荡,信用债一级市场陷入低迷,2016年11月中长期信用债净融资量骤降至逾三成,12月,非金融类信用债净融资直接降至-2250亿元,创历史月度供给最低值;2017年开年前两周,净融资量依然为负,考虑到春节因素,全月大概率将保持负值。因此警告,如果后续发行量不能明显恢复,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再融资压力。

  2017年信用债到期还本付息总量将进一步上升。2017年非金融类信用债发行人还本付息总量将继续增加,其中公司债、房地产行业债券、私募债到期量增加明显。而且从时间分步上看,2017年每个月还本付息压力都不低。预计未来,如果经济不能尽快走出低谷,带动企业自身偿债能力明显改善,债市违约维稳也会是一场持久战。而眼下,面对持续不断的偿债压力,如果债券市场再融资维持低迷,就不得不对信用风险的加快暴露有所警惕。

  风险延伸:警惕违约风险会向商业银行传导

  尽管商业银行在债券募集中只承担债券承销、资金托管等义务,对企业债务的最终偿还不承担实质性的偿付或担保责任,但在企业债违约事件中仍难以完全置身事外。

  一、企业信用债违约风险会波及银行信贷资产。在经济下行、企业融资困难的背景下,企业往往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债务组成中既有银行贷款,也有债券融资。企业信用债违约风险上升会加剧市场恐慌情绪,降低投资者风险偏好,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进一步削弱企业盈利能力和偿贷能力,使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面临更大风险。

  二、为应对资产荒,银行理财产品对于享有刚性兑付优势的债券的投资比重有所上升,刚性信仰被打破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会出现收益下降甚至到期不能兑付的风险,尤其是当投资组合中遇到有债券暂停交易,投资者赎回量增大,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会上升。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对于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意识还不强,当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较大下滑,银行往往成为“刚性兑付”的承担者。

  三、银行在企业信用债的承销、托管等过程中,如果信息披露、尽职调查工作存在疏忽,当企业信用债出现违约时,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形成重大声誉风险。

  防范措施:银行债券业务风险防范

  经过上述总结,可见当前债市风险对银行信用及声誉风险蕴藏则较大的潜在威胁。由于当前信用市场风险逐步堆积,未来银行对于债券业务风险防范也不容小视。建议银行可参考以下做法,积极防范债券违约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一、甄选合作伙伴、建立白名单筛选

  建议在选择合作的债券管理人时不能只顾投资收益,应将资金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尽量选择资产规模大、历史业绩优、投研能力强、组织架构清晰的管理人,综合考量后建立合作对手白名单。另外在具体合作落地时有必要对管理人进行实地考察,与投资经理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投资经理的投资风格、投资策略以及管理机构整体风控措施。

  二、严审合同协议、明确权利义务

  特别是在银行在签订委托管理业务协议时,应明确委托人、托管人和管理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对于投资范围、投资限制,委托人应根据自身投资需求以及相关监管机构对委托人的要求逐条斟酌,可对投资债券的久期、单债集中度、行业集中度等做出具体要求,当前形势下,尽量避免投资两高一剩行业和民营企业私募债。

  三、控制杠杆比例、防范流动性风险

  当前由于资金供求的边际变化以及对信用风险和估值的担忧,市场间利空因素逐步增多,债市风险被逐步放大。此外,银行吸收的理财资金,成本高、来源不稳定,更容易受到流动性困扰,因此,建议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委外业务的杠杆率应控制在1.5倍以内较为合理。

  四、掌握底层资产明细、建立债券投资风控体系

  在当前风险因素聚集的债市环境中,建议银行应重视投资过程,以管理人提供的底层资产明细为基础,跟踪所持债券的评级、净值、发行主体的变动情况,建立自己的债券投资风控体系。

  五、设置风险备付、建立应急预案

  在信用风险不断暴露的大环境下,市场上其实并没有百分百安全的资产,任何一个管理人或投资顾问都不敢承诺委托资金的绝对安全。因此建议银行应尽早设置委外投资的风险备付,建立遭遇信用风险时整个决策反应的应急预案,定期测试在发生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不同情景下相关业务部门的应对措施,在未发生风险时做好最坏的打算。

  欲了解更多产品及服务方式,请致电我们

  世经未来咨询:

  公众微信号:wefore

  电话:010-87167575

  邮箱:service@wefore.com

  起于行业研究、专于银行咨询,世经未来始创于2001年,前身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经济导报社的信息部,是国内首批专注于金融领域、以商业银行为唯一服务对象的专业金融咨询公司,主要业务是为银行机构提供金融研究、银行咨询、金融培训和业务外包等服务,满足银行外包咨询需求,立志“做专业银行顾问,创一流咨询品牌”。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