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再夺全球最难置业冠军 18年「不吃不喝」才能买楼?!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王牌专栏,20年专注港股,金融名家齐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创财经号。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文|黄和美,香港财华社财经记者。

  未必所有的冠军都值得高兴,例如说香港楼价最近荣登全球最难负担榜七连冠!Demographia International 发表一年一度的楼市负担能力榜,比较全球406个大城市的楼价中位数与家庭税前收入中位数的比率得出排名,香港以18.1倍冠绝全球,即是说,平均一个香港家庭要18年「不吃不喝」才能完成供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业主。虽然相较2015年的19年已有所改善,但在2010年,该比率仅为11.4倍。不过,按照标准,楼价在家庭收入3倍以内的属于「可负担」标准,达5.1倍或以上就属「极难负担」,香港已远远超出「极难负担」水平之外。据Demographia的报告显示,去年第三季香港的楼价中位数为542.2万港元,而家庭收入中位数仅30万港元。至于排名第二的悉尼,去年楼价中位数为107.7万澳元,而家庭收入中位数8.8万澳元,那悉尼人又需要多少年供楼呢?答案是12.2年。紧随其后的是温哥华,需要11.8年。

  

  而全球最容易买楼的地方则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拉辛(Racine)。去年第三季,拉辛的楼价中位数仅为10.4万美元,收入中位数可达5.84万美元,只要1.8年就可以完成供款。拉辛位于鲁特河河口和密歇根湖畔,人口不足8万,是威斯康星州的第五大城市。在全球前十大最容易买楼的城市中,美国共占了八席。至于去年狂热的内地楼市又如何呢?据Demographia引述E-House 2015年的数据显示,内地整体比率高达10.2倍,同样属于「极难负担」水平,当中北京为14.5倍,上海则以14倍略低于北京,天津竟以10倍比率晋身全球50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前十位,排名高于洛杉矶、伦敦和多伦多。至于全国楼价最容易负担的城市则是内蒙古,仅需4.4年就可以供完一套房子。

  

  虽然香港以大比分抛离对手,并连续七年高居榜首,但港人买楼的热情不减。截至本月22日,本月新盘已录得超过1000宗成交,较上月升逾1倍,并较去年同期的约220宗大升4倍,涉资额超过100亿。而Grand YOHO二期、柏傲湾及启德1号二期等3个新盘,于过去两周已售出约810伙,当中Grand YOHO二期昨日进行第三轮46伙销售,至傍晚已近沽清。报告指出,土地价格上升正是楼价迅速上涨的原因。但随着本港地价不断创新高,楼价愈升愈有,港人想置业恐怕真的要「不吃不喝」练成仙吧。

  

上周三,行政长官梁振英公布新一份施政报告,指出长远而言香港新住宅供应量达到60万个单位,新供应单位数目远多于以往更向外透露的46至48万个单位,加上政府从2010年起已推出多项楼市调控措施,香港楼价相信会徐徐向下。就连大行野村及摩根士丹利均先后发表报告,预测香港楼价在今年将会回落5%。

主观愿望往往是美好,客观现实却往往是残酷。政府增加供应及推出楼市调控措施是否可以解决上文提及的高楼价及难上楼问题?相信稍有留意楼市新闻的读者便可以知道真相,而这更是中外均出现的现象。不是吗?看看内地楼市走势便可以知得一清二楚。2009年内地电视台播出「蜗居」一剧,引起观众莫大共鸣,笔者亦引此剧作例子多次。但是8年后的今天,看到此剧的情节,共鸣感仍在,情感仍是相当唏嘘,原因是因为8年以来,剧中人所面对的问题根本并未曾改变过。不论是香港或是内地也是一样。中港两地政府在过去8年,并无出招以图解决楼市问题吗?不,两地政府可以说是为求解决居民置业安居问题,可以说是禅精力竭,奈何问题仍未解决。可想而信,并非单凭压抑需求及及增加供应便可以解决此问题。

楼价不跌,地价不减,买楼压力只会有升无减。楼价高,因为资金多,同时有保值需要。至于地价高,当然与楼价高企有关。眼见楼价高企,发展商在投地时出价自然进取。除非市况出现难以预期的劣势,否则一般而言发展商不会为了销售而大减价,甚至蚀本也是卖楼。

在这一个「良性循环」,楼价不可能不高,市民供楼负担不可能不高企。可是为何香港人仍要死命入市?因为香港人仍憧憬置业便置富,所以就算在买楼是自有数十秒时间考虑,「连水都无杯」仍甘之如饴,并且借用亲友的身份入市也在所不惜时,便可以知道香港对买楼的疯狂及痴迷程度。既然如此,谈论如此解决香港楼市问题不就等同于「痴人说梦话」吗。

■ 编辑|李思,财华社财经编辑。

  祝大家春节快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