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新规如何影响A股 知情人士:利好二级市场

  2月17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进行修订,同时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旨在抑制目前市场存在的过度融资、募集资金脱实向虚等现象,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了解,再融资新政三维度限制再融资。

  其一是限制定增规模。新规要求: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主要是针对部分上市公司单次融资金额过大。

  其二是限制定增周期。新规要求: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主要针对部分上市公司频繁融资。

  其三是募集资金用途限制。新规要求: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时,除金融类企业外,原则上最近一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融较大、期限较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的情形。这主要针对部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大量闲置,频繁变更用途,或者脱实向虚,变相投向理财产品等财务性投资和类金融业务。

  搜狐财经从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获悉本次监管要求发布的思路。

  知情人士:再融资政策着眼于防止资产泡沫

  知情人士表示,再融资政策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引导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二是坚持疏堵结合原则,堵住监管套利漏洞,防止“炒概念”和套利性融资等行为形成资产泡沫。同时,满足上市公司正当合理的融资需求,优化资本市场融资结构;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原则,规则调整实行新老划断,已经受理的再融资申请不受影响。

  知情人士:当前再融资政策存在三大乱相

  知情人士透露,当前再融资的几大乱相,已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当前和进后监管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首先,是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过度融资、频繁融资、超额融资倾向。本次监管要求的一大亮点就在于提出: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

  第二,变更募集资金、不停变换概念炒作以制造融资的事件越来越多,近年来电动车、影视概念的炒作越来越过火,事后很多募集资金都出现了闲置。这些情况已经引起监管层高度注意,今后监管层将趋向于加强合理性审核,对相关产业资产的备案、流程进一步审核把控。

  第三,非公开发行的定价机制不合理。非公开发行的价格基于三个基础定价日,和市价的折扣有时会比较大。经网易财经统计,2015年,非公开发行价普遍是市价的5折左右,2016年是市价的7.3至7.7折。就此知情人士表示,以上机制始终存在不合理性。如果核准成功,但在发行期内,股价下跌,许多非公开发行选择放弃,就失去了意义。而为维持发行期股价上升,部分上市公司会选择一些违规操作,增加了市场的混乱。述乱相,据知情人士透露,正是本次监管层出台《监管要求》的考虑背景。

  知情人士:继续鼓励并购重组 不受18个月限制

  并购重组是否也受到18个月的限制?知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存在很大差异。再融资主要是拿现金,并购重组主要是拿资产,这就导致两者有不同的制度安排。

  特别是在定价的时候,如果是装资产,消息一旦公布,二级市场的股价就会波动,这个时候再按照二级市场的市价去做基准日的话,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装进来一块好的资产,股价上涨。如果按照涨上去的价格做项目的话,那就没有人愿意来装这个资产。所以,从资产重组的并购重组角度来讲呢,这个价格是必须是在信息公布之前的价格,我们叫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的一个基准节点。

  发行融资的相关新规出来以后,并购重组的配套融资也要按照这个新规。就是既要执行原来配套融资不超过1:1的比例,同时也要执行新规。上市公司在装资产的定价和配套融资的定价方式是不一样的;监管层要保持政策的一致性,防止监管套利。

  当前我们是鼓励上市公司去兼并重组,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挥资本市场配置功能资源。所以并购重组的相关行为就没有纳入到18个月的限制。这个18个月的间隔限制,主要包括了,IPO,增发,配股,新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现金这四种形式。

  知情人士:20%总股本限制不影响合理融资

  《要求》规定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为何按照20%的股本限制?

  知情人士表示,主要一个考虑就是满足上市公司正常合理的融资需求,没有合适的项目,就不应该来伸手要钱。

  20%的限制条件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第一点,监管层主要是借鉴香港闪电配售的制度安排;在香港,上市公司再融资主要有两个方式,一个叫闪电配售,就类似于我们的定增,今天晚上收盘了,然后找个保荐机构,保荐机构给自己的客户打个电话,一晚上搞定,然后第二天股票就可以上市流通了,香港做这个比较多,但年度股东大会有一个授权,闪电配售不能超过这个总股本的20%,啥时候启动由董事会来决定;另外香港还有一个融资品种叫做供股,类似于我们的配股。

  第二点,经过测算,在过去几年,70%-80%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占股本的比例都在20%以内的;另外呢,20%的限制对大国企,例如五大行和两桶油基本上是没有影响的,很多大国企的A股流通股本占总股本的比例很低。

  影响大的是规模比较小的企业,比如股本就一个亿,非要多融资,但其实影响也不是特别大。中小创企业的股本不大,但是股价还不低。所以,在参考了香港的经验和A股再融资的历史之后,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监管层认为20%总股本的限制对上市公司的合理融资影响不大。

  再融资间隔为何是18个月?项目有效益了再伸手要钱

  再融资新规里规定: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为何要间隔18个月?

  知情人士表示,在A股市场上,对上市公司的募资监管一直是比较严的,一是发行端的监管,二是上市之后的持续监管,因为资源是稀缺的,资本市场是搞资源配置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所以对募集资金使用这一块监管比较严的,要求募集资金必须要有项目或者搞技改,或者固定资产投资,或者搞收购兼并和主业有关的股权或企业。这个监管比海外严,在香港市场你只要大致说一个方向,基于对管理层的信任,给要融资的钱一个大致方向就行,比如,我要买煤矿,我要搞收购兼并。

  第二,在再融资这个端口呢,监管层要考察前次募集资金使用的进度和实效,原则上要求前次募集资金大体上用完;另外,还有效果考量;多年以来,对于前次募集资金这一块,监管层都要求中介机构出一个报告,项目进展如何,效益如何。

  另外,一个项目都要有周期,从常理上来讲呢,这个项目融资,钱拿到手了,项目见效了,向公众投资者证明,给了你钱,你能把这钱用好,能给投资者回报,然后你再下次融资。你不能说这次拿钱了,项目刚刚破土动工,又要投资别的项目;实践证明很多频繁融资的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考虑到项目有建设周期,管理层希望上市公司上市募到资金见到效果,给了投资者回报,再伸手要钱。

  知情人士:再融资新政从资金面上利好二级市场

  再融资新政如何影响二级市场?知情人士表示:2016年定增规模为7800亿元,IPO有1500亿元,优先股有1500亿元。对定增这个产品理顺定价机制,两次融资间隔18个月、单次股本扩张不能超过20%,几个制度出台之后,定增的数量肯定会下降,具体是多少不敢说。

  当前,二级市场的解禁压力一部分是IPO形成的,一部分就是定增形成的限售股;再限制融资规模,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之后,不仅有利于上市公司少从二级市场拿钱,而且还可以把一部分专门搞定增的资金挤压到二级市场。同时,还可以减少由于定增形成的限售股。所以,从二级市场的资金需求来讲,对市场是肯定有利的。一方面少拿钱,一方面把资金挤到二级市场,另外还减少限售股的形成。

  知情人士:抑制二级市场投机炒作 利好优质公司

  知情人士表示,对上市公司来讲,对大型企业优质企业,企业科技含量高的,有成长性的企业是利好。唯一有影响的,就是那些过去靠定增套利炒概念炒题材,在这个市场割韭菜,损害公共投资者利益的公司。

  资本市场是一个资源配置的场所,要满足上市公司正当合理的融资需求,对那些有投机炒作内容要旗帜鲜明地抑制,要全面从严来监管。

  融资是上市公司的一个财务安排,投融资的财务安排可以多种多样;定增只是股权融资中间一个小的品种,对于优质公司的影响是正面的,对于那些借定增投机炒作,客观地说,肯定有抑制作用。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