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位之后,中企海外投资再“蓄势”

  香港律师罗婉文从业30多年,见证了中国从吸收投资到对外投资的发展历程。

  在老牌国际律师事务所孖士打律师行工作30多年,罗婉文的律师生涯贯穿了这一转变过程。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她就参与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发上海杨浦大桥、南浦大桥、浙江发电厂等一批标志性的基础设施项目,如今她又帮助中企在缅甸、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修公路、建电站。

  让罗婉文欣慰的是,20多年前她曾经帮助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进入中国,目前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亚洲开发银行一起在开发她的团队3年前在缅甸参与的敏建225兆瓦燃气发电厂项目。

  “中国从1980年代开始到五六年前,还是一个吸引外资的国家。应该是从六七年前开始,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购买境外资产增速非常快。过去3年,中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第一大投资国。”罗婉文说。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全年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1299.2亿元人民币(折合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表示,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

  罗婉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方面,中国经济需要转型,从出口生产制造为主转向高科技、制造链、供应链相对发达,品牌提升;另一方面,过去3年很多中国企业希望把资产多元化、投资多元化,而不要集中在国内市场。

  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蓝皮书中表示,从全景上看,当前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流入量达到了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2015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达到1.7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8%。其中跨国并购金额从2014年的4320亿美元增至7210亿美元,增长率为67%,成为复苏反弹的主要牵动力。

  而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图景中表现突出。根据上述蓝皮书的研究,自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10年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了1456.7亿美元,是2005年的13倍多。CCG认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黄金期”。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机与环境利好中,既有政策利好,也有资金支持优势,同时也有汇率波动中对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影响。

  在多个因素的驱动下,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456.7亿美元,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居于日本之前,仅次于美国,美国当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3000亿美元。

  在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中国对外投资迎来了另一个节点,就是中国步入资本净输出阶段,中国对外投资的流量超过了中国所吸收的外资,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2015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56亿美元。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超过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0.7亿美元。

  从投资金额在地域上的分布来看,中国企业对欧洲以及北美地区的投资较多,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是投资热点。2016年,中国对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投资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海外投资聚焦制造业和信息技术

  为什么发达国家能够拿到这么多中国资本?罗婉文称,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在转型,对中国资本最具吸引力的领域是制造业、信息技术等。

  国家发改委2016年下半年备案的中企海外投资项目中就包括智海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nternational Data Group,INC.)全部股权项目等多个媒体曝光率不高但在有序进行的中国对美信息技术、物流等行业企业的并购项目。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行业的结构在进一步优化,实体经济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成为重点。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中国企业对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分别为310.6亿美元、203.6亿美元和49.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海外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015年的12.1%上升为18.3%。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015年的4.9%上升为12%。

  其中颇为典型的是2016年1月海尔宣布以54亿美元全资现金收购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家电业务。

  而海尔进入美国、走上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几代人几十年的探索。

  海尔集团电器产业公司副总裁、南亚区域总监宋玉军是最早开拓海尔国际化业务的一批人。在回顾自己的国际化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时候,宋玉军向第一财经记者直言,“硬逼出来的”。

  当年宋玉军刚从山东理工大学毕业就进入海尔做设备管理员,后因海尔要去美国建厂,他是整个海尔集团选拔的1000多国际化培养人才中的一员,在国际事业部集团封闭培训了一整年,白天学英语,晚上学会计,还要跑步、打篮球锻炼身体。

  1999年宋玉军去美国担任了美国项目部的项目助理,负责美国工厂的设备。海尔国际招标时,他们就跟机器似的,一箱箱的资料,要翻译成中文,还有安装调试,往往一天才睡四五个小时。“美国人一下班,我们就撸起袖子或光着膀子放开来干。”他说。

  美国项目之后,海尔拿到了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十几个国际项目,宋玉军就和项目团队在各国建厂,后来又参与国际项目的管理。目前,宋玉军在南亚为海尔开拓印度和巴基斯坦市场,海尔在印巴两国都与当地伙伴深度合作,成立了家电产业工业园。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激增的背后也是中国企业20多年从零开始积累起来的国际化经验。时隔一年,收购完成后,海尔已经与通用中央空调共同开拓美国、加拿大等市场。

  2016年的历史高点上,2017年的中企海外投资将面临内外双重挑战。图为中企海外投资建设首个大型氧化铝冶炼厂在印尼投产

  对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孖士打律师行中国合伙人、中国项目主管葛向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现在中国的企业越来越有经验了,投资行为不盲目,基本上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商业考量的,中国投资人也越来越成熟。

  他提醒道,中国企业“走出去”目的各不相同,因此要注意的国际市场变化也涉及多方面内容。比如,有些企业是为了降低成本,把生产能力转移到离市场更近、人工成本更低的地方;有的是出于品牌知名度、专利或市场占有率的考虑;最近几年比较常见的是,考虑到国内相关企业和国外同类企业的估值之间存在价值的差距,有些公司是希望买到估值比较低的优质资产,通过国内类似企业估值高地的差额来获利;还有的公司是看中目标公司有充足的现金流。

  欧美地区仍是热点但政治风险猛增

  欧洲和北美仍然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过去欧洲一直位居美国之前,2016年,中国对北美的投资超过了欧洲。

  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的报告发现,2016年中国对美国投资增长189%,对欧洲投资增长90%。

  贝克·麦坚时全球并购业务部主管迈克·弗兰克(Michael DeFranco)表示:“2000年以来,中国对欧洲和北美直接投资的一半以上都发生在过去3年中,这表明了全球化的持续影响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贝克·麦坚时统计,2013年以来,中国投资者向北美投入的资金额(480亿美元,增长189%)首次超过了欧洲(460亿美元,增长90%),其中对美国的投资额占对北美投资总额的94%,这一趋势发生在2016年全球范围内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额创将近2000亿美元新高的大背景下。

  2015~2016年,中国对美国投资增长近2倍,增至456亿美元。研究发现,交易的平均规模增大,带动整体交易额增长,交易数量保持稳定。

  尽管中外机构的统计数据略有差异,但中国在美国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是相同的。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在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32.4%。截至2016年12月底,中国企业在美累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99.9亿美元。

  根据荣鼎咨询和贝克·麦坚时的数据,中企投资最多的美国三个州,包括加利福尼亚州、肯塔基州、伊利诺伊州。其中,2016年中国企业对硅谷和好莱坞所在地加州的投资交易额超过160亿美元,投资最多。此外,纽约也是中国投资美国资金主要流入地区,而其中房地产投资占交易额的90%。

  2016年欧美的政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都具有保护主义色彩,英国脱欧,欧洲多国保守政党崛起,全球化潮流在欧美等中企重点投资国受到挑战。

  弗兰克认为,欧洲和北美两大地区交易驱动力强劲,但政治和监管上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交易前景。受中国为减缓资本外流采取的临时措施以及美国和欧洲对入境交易加强筛选的影响,今年新交易很可能出现短期减速。

  很多投资美国的中国企业家提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就会色变。因为这一机构可以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为由,在不提供具体原因和论证的情况下叫停外国投资。根据数据统计,近几年,在外国企业对美国的投资项目中,中国对美投资项目被CFIUS叫停的最多。不仅美国的CFIUS,北美和欧洲政府监管机构也介入并阻止了若干中国投资者的技术收购。

  贝克·麦坚时华盛顿的政策和监管合伙人Rod Hunter认为,“虽然CFIUS在政策方面一直保持一致,但由于交易在数量和性质上的变化,加之美国官员要与其他发达经济体同僚进行协作,交易的完成变得更具挑战性。”

  特朗普竞选期间宣称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增收45%关税并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虽然特朗普上台已经近一个月,上述两项措施尚未落地,但特朗普这些抨击中国的言论以及他内阁中多位对华不太友善的内阁成员都增加了中国赴美投资者的担忧。

  其实,在特朗普上任前,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就对中国赴美投资项目采取了一些措施。中国企业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思强的交易,先是被CFIUS否决,后来被奥巴马颁发了禁止令。

  罗婉文认为,鉴于中国企业的投资额比较大,收购势头强劲,特朗普上任后美国官方否决中国对美投资的案例可能会增加。2016年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呈交给美国国会年度报告建议,禁止所有中国国有企业收购美国公司。有些美国的国会议员还动议要扩大CFIUS的审批范围。

  对于CFIUS,也有另一种声音。孖士打律师行全球董事会主席唐博礼(Paul Theiss)表示,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商业投资是非常欢迎且持开放态度的。被驳回的案例只是少部分,成功通过的案例数量非常大。大量的投资、并购案例不成功还是由于双方对某些条款和经济利益没有形成共识,并不是由其他政治或审查原因造成的。

  孖士打律师行华盛顿办事处合伙人约翰·苏立文(John Sullivan)也认为,美国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很多议题都离不开中国和来自中国的投资。

  苏立文表示,实际上真正需要CFIUS审批的投资案例非常少,只有关乎国家安全、重要技术和重要基础设施的那一类才需要审查。之所以外界盛传,是因为有大量媒体报道,还有大家对某些案例的批评和讨论,导致大家对未通过的案例格外关注。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