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在华市场份额不到1% 美国神话缘何败给马云

  据亚马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净销售额为1360亿美元,较2015年全年的1070亿美元增长27%。

  一直以来,许多科技公司都将市值超越沃尔玛视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特别是电商企业。亚马逊早已在市值上正式超越了传统零售业大鳄沃尔玛,但这还不是终点。截至1月3日,亚马逊市值高达3581亿美元,超过了美国主要上市实体零售店约2978亿美元的总市值。

  如此看来,亚马逊可以说是美国电商的“神话”,其销售数据每次都能让投资者欢呼雀跃。不过在遥远的东方,这个“神话”好像“找不到北”了,因为在中国,起步并不晚的亚马逊如今却很难找到存在感。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2016年中国人在网上花了51556亿买东西,比一年前多了四分之一。

  市场研究公司iResearch China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电商市场规模达3780亿美元,而亚马逊在中国B2C电商市场的份额却从2015年的2.1%跌倒了不到1%。如果把实际上由大量中小商家构成的淘宝算进来,亚马逊所占比例就更小了。

  亚马逊在中国的数据实在是太可怜了。与其相比,排名前两位的天猫和京东却分别抢走了56.6%和24.7%的份额。

  据阿里巴巴2016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有4.93亿人通过淘宝、天猫的手机客户端购物,比上一季度多了4300万。

  2004年时亚马逊就开始涉足中国市场,当时它们买下了中国最大的在线图书销售商卓越,并于2011年正式改名为亚马逊中国。去年年末,亚马逊将Prime会员服务引入中国,试图吸引更多消费者。不过,想凭借这样的小动作来赢得中国用户的青睐,恐怕只是杯水车薪。

  美国的神话缘何败给了马云、刘强东呢?

  首先,货不全。从品牌覆盖程度来看,天猫最全,京东大约是天猫的70%,亚马逊则只有其中的20-30%。比如在京东、天猫都开了旗舰店,满街都有实体店的ONLY,在亚马逊上的商品都要从美国发货。

  其次,并没有对中国人的“口儿”。在过去的12年里,亚马逊一直没能解决一个根本问题:让中国用户知道它的存在。

  在2016年之前,亚马逊中国只打过一次广告。在中国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这显然不够。亚马逊的页面设计、支付方式和购买方式也与中国用户的习惯不同。

  除此之外,只能说在马云和刘强的强势之下,亚马逊在中国没有讨到什么好儿。亚马逊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08年15.4% 掉到了现在的不到1%。现在为了缩减亏损,亚马逊减少了商品品类。卖得不好的、利润低的东西越来越少。同时作为一个1% 渠道,它也很难争取到主流品牌的低价,大品牌一般都不会为了它去得罪天猫、京东。

  所有和亚马逊合作的渠道,也都在推京东和淘宝的内容。而京东和淘宝接入的大部分内容渠道,亚马逊都没有覆盖。在电商做内容这件事上,亚马逊的规模和速度依然赶不上那两个投入巨资的竞争对手。

  这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顾客少——销量下滑——收缩品类/拿不出好价格——顾客更少。

  此前,亚马逊中国想通过海淘翻身,还搬来了美国的王牌服务Prime。

  在亚马逊中国的发布的2016跨境趋势报告里,服装、鞋靴是亚马逊用户最喜欢购买两大品类,但是它们都是通过亚马逊中国的中文海淘业务从亚马逊美国、英国站点购买的。

  海外购解决了国内自营电商品类不全的问题,还带来了品牌的差异化。马逊宣布英国亚马逊也完成了与中国海外购商店的对接。中国亚马逊用户能买到的外国商品又一下子多了好几百万。

  中国亚马逊Prime会员的海外购订单单笔满200元人民币,可以免跨境邮费,还可以享受国内订单全年无限次包邮。Prime上线第一年的优惠价是188元的年会费(额外有30天免费试用)、之后正式费用为388元/年。

  亚马逊中国说Prime很成功,它的发言人称Prime成长率远超自己预期。亚马逊中国在2016年黑色星期五获得了双十一当天6倍的销量,这个数字则是2015年黑色星期五的两倍。

  但亚马逊没有公布具体数字,而在11月25日黑色星期五当天,亚马逊应用在中国iOS商店的下载排名没有很明显的提升。如果说Prime相比亚马逊中国以往的表现好很多,它也还没能缩小亚马逊与几个巨头的差距。

  如此看来,亚马逊未来到底能不能在中国翻身,还有待市场的验证。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