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广通“手撕”明星分析师研报

  金证券记者 江芬芬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A股再现上市公司无情打脸券商分析师。

  针对申万宏源近日研报,中电广通(600764)公告称,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近期均未接受申万宏源方面有关人员的调研和媒体采访,且该研报中的相关假设、测算数据并无依据。

  超前且大胆

  去年11月末,中电广通披露重组预案,拟向中国电子出售其截至评估基准日的全部资产及负债,并拟发行股份向中船重工集团(下称中船重工)收购长城电子100%股权、向军民融合基金收购赛思科29.94%股权。

  中电广通“手撕”的这份研报名为《中电广通深度研究:CAGR25%稀缺行业的领导者》,该研报称,若考虑体外资产注入,假设在2020年之前完成,给出公司15倍PE的预期收购估值,体外的20亿利润(规模的资产)预计会有50%会注入上市公司,以25%增速测算,2020年会有30亿(利润),对应增厚估值465亿元。

  对此,中电广通澄清称,不存在应予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近期均未接受申万宏源方面有关人员的调研和媒体采访,该研报中的相关假设、测算数据并无依据。

  该研报的作者刘洋并非无名小辈。资料显示,刘洋迄今已有6年多计算机行业研究经验。多处报道显示,他为申万宏源计算机首席分析师,其所在的团队获得2015年度“第13届最佳分析师”计算机行业第二名。

  昨日这份研报迎来网友围观,不少人感慨“我可能看到了一份假研报,这研报太超前,太敢预测了吧!”

  《金证券》记者注意,根据此前公告,中电广通预计2016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00万元到3750万元。根据收益法预估结果,中船重工承诺长城电子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合计分别为6160.40万元、7488.38万元及8627.96万元。

  目前资产重组尚在推进中,前述研报已经预计,假设此次资本运作顺利过会,中电广通2016年、2017年、2018年将分别实现净利润0.65亿、4.14亿、1亿元。

  以2017年而言,研究员预测净利润是控股股东承诺中电广通主要资产(长城电子)的6.7倍,正如前述研报开门见山所言,“本篇报告对行业增速、潜在利润方法测算上与市场有大幅预期差。”

  “盈利预测一笑而过”

  申万宏源研报称,基于中电广通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集团产业板块划分情况、军工行业发展前景、上市公司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拟注入资产情况等,对中电广通未来两年及进一步资产注入预期进行了假设,并基于该假设模拟测算了有关财务指标。

  《金证券》记者相熟的沪上券商研究员透露,对于被跟踪公司,研究员会根据现有信息以及估值模型,对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和估值进行分析。“重组是最受资本市场追捧的题材,能让上市公司基本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现在研究员懒得出门调研,或者上市公司不愿意透露更多信息,为了吸引买方,一些研究员会在盈利和估值方面夸大其词。”

  对于中电广通重组,近期市场涌现多篇研报,“资产注入预期”、“利润规模测算”频繁出现。比如,国金证券测算北船集团(即中船重工)所有电子类资产利润规模在10亿量级,中电广通将成为集团的一个极具成长弹性的重要整合平台;国泰君安估算中船重工电子信息板块利润达18-20亿元,未来资本运作空间较大。

  仅看电子信息板块利润规模,高的到20亿,保守的在10亿。“一般的投资者人很容易受到误导,所以我们现在看研报,就看看历史数据统计和内在逻辑,盈利预测基本一笑而过。”北京某基金人士直言。

  券商研报的“浮夸风”正受到严密监管。《金证券》记者发现,与以往上市公司自己站出来打脸券商研报不同,此次是中电广通接上海证券交易所通知,要求公司对申万宏源研报中相关信息进行澄清。据悉,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在去年年底下发给各券商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中,也专门通报了一批引发市场热议的证券分析师发布研报或言论的不合规案例。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