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余定调 IPO具备加大力度条件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元月 刘凤茹)IPO发行提速、堰塞湖等问题,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2月26日国新办举行的协调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稳定发展等方面情况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也对IPO的相关热点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回应。刘士余表示,市场自我修复功能比预期好,具备加大IPO力度条件。

  关于这一说法,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表示,主要是基于去年第三季度IPO加速,对新股表现并无显著的影响。尤其是打新收益率有所下降,基本上定价、上市表现没有很明显的影响,从这个角度上看,市场对于IPO的承受力有更多潜力。实际上,去年的市场还处在一个恢复期,而对比往年的情况,可能会停止新股发行或者大幅减少。不过,去年基本上还是延续了一个正常的速度,甚至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现加速的情况,不过,市场并没有出现指数大幅的波动情况,因此显示出市场自我修复的一个能力问题。

  刘士余在谈到IPO堰塞湖时也表示,市场有坚定的信心,但的确有人担心IPO数量大了,力度大了,可能会影响二级市场。“过去,当资本市场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我们曾经用过减少,甚至暂停IPO的办法里力图稳定市场,缓解下行压力,也取得过时点性效果。从长远来看,通过减少或暂停IPO的方法来稳定市场的效果并不好,因为没有解决资本市场活水源头问题。”刘士余称。

  在王剑辉看来,疏通堰塞湖首先是凸显出市场的融资功能比较健康。同时加速发展,可以降低,甚至是消除此前发行速度较慢导致市场的消极现象,诸如炒壳、或者衍生的定价套利投机的行为,有望从根源上缓解不利因素,这是一个好的影响。同时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的后劲,尤其是待上市的公司还是以新型和创新型服务业为主,对于经济转型起到一个助推器的作用。

  据了解,去年有280家企业通过IPO审核,248家企业完成了IPO,融资完成1634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超过1.3万亿元,审核通过并购重组261家,通过并购重组增加上市公司资金实力9800多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年底超过一万家,当年融资超过1.3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在多部门的协调支持下稳健发展,去年净增长债券融资超过2.7万亿元。

  刘士余还表示,从静态来看,在某一个时点,新股发行增加了,会影响二级市场的供求关系,但是同时也改善了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动态地看,资本市场的根本动力在于为实体经济服务,在于分享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果。一个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资本市场是不长久的。要想长久,就必须有新的公司进来,新的公司进来以后就会增加市场流动性,就会吸引增量资金,因为投资价值在增加,全社会的信心就增强了。

  对此,财经学者布娜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股市预期从长期看不会脱离基本面,中国经济发展向好的趋势不可逆,从短期来看,监管部门近期举动指向市场不合理行为,有利于改变短线炒作,盲目投资,并最终形成价值投资理念。

  布娜新还表示,疏通堰塞湖,势必需要一批企业坚定看好新三板,留在新三板,在新三板"绽放",那就需要进一步为突破万家的新三板提供动能以及政策利好,包括为目前的创新层企业提供差异化安排,更长远说,需要为新三板寻找到一个更明确的定位,加强对新三板的扶植力度,引入更多合格投资者,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令企业更愿意留在新三板。

  此外,在谈及IPO与股指的关系时,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美股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港股在今年开年的涨幅也非常大,A股反映往往滞后,但是也不会缺席,预计后市还会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