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延续“北热南冷” 南下资金呈加速流入态势

  [手机看新闻]

  [打印本稿]

  ■本报记者 孙 华

  自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开通以来,已运行将近3个月,“北热南冷”的趋势一直延续。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截至2月24日,深港通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222.48亿元,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104.64亿元,相比之下,北上资金更为活跃。

  而从月度数据来看,今年1月份南下资金成交额只有74.33亿元,但2月份南下资金成交额达155.19亿元,成交额成倍增长。

  深圳前海复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深港通今年以来的成交数据看,‘北热南冷’依旧。同时,2月份以来,南下资金呈加速流入态势。”

  上周的具体数据显示,2月20日至2月24日,深股通每日成交金额分别为19.78亿元、21.49亿元、18.96亿元、22.42亿元、17.73亿元。

  “深港通的南北资金偏好与沪港通类似。对于南下的港股通(深)来说,买入额相比港股通(沪)要少得多。对于北上的深股通来说,深股通的购买偏好与沪股通类似,购买的大都是行业龙头股,具有大市值、高股息和低市盈率的特点。”平安证券研究员指出,深港通开通后,未来南北资金的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这部分资金大都是长期投资者、买入标的相对比较集中,将会给深港两地的某些股票带来持续的资金流入,使得这些股票有可能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率。

  “南下资金应关注优质价差股的补涨机会。”光大证券首席海外策略分析师陈治中对记者表示,首先,AH股差价缩窄限制中资金融股继续向上。近两周,在中资银行股再次补涨的推动下,AH股差价整体已经缩窄至6.82%。目前大型国有银行中仅交通银行的差价率仍在10%以上,而股份制银行的差价率仍较大,其中,中信银行的溢价率超过40%。因此,这些相对落后的银行股相对“工农中建”的补涨,仍有能力小幅推升国企指数,但整体而言,AH股差价的缩窄将在短期内限制港股国企指数上行的速度。

  平安证券研究员认为,虽然AH股溢价并不能作为衡量北上资金买入的绝对指标,但从把握南北资金流动带来的投资机会的角度来说,还是建议投资者避免购买AH股溢价较高的A股。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